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基礎設施雙雄表現分化:CoreWeave(CRWV.US)飛漲 Nebius(NBIS.US)靜待其時

2025-06-24 14:50

智通財經APP獲悉,自4月以來,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公司Nebius(NBIS.US)股價飆升了約125%。然而,與另一家AI基礎設施公司CoreWeave(CRWV.US)同一時期內約369%的漲幅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爲AI基礎設施市場的參與者,二者走勢差異顯著。關鍵問題是,Nebius是否只是被忽視——儘管基本面強勁?亦或CoreWeave的股價暴漲只是市場炒作?

為何Nebius表現落后於CoreWeave?

儘管Nebius表現穩健,但顯然被CoreWeave的爆發性上漲所掩蓋。這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是規模與「純正AI標的」認知:CoreWeave在收入和合同規模上遠超Nebius,這為投資熱情提供了強力支撐。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CoreWeave收入同比增長420%至9.82億美元,而Nebius的收入約為5500萬美元。CoreWeave與OpenAI、IBM等公司簽署了大型合同,並擁有259億美元的待執行訂單。相比之下,Nebius仍處於早期階段,雖快速增長,但基數較小,尚未披露任何數十億美元級別的大合同。

此外,CoreWeave被視為「更純粹」的AI基礎設施標的,因為該公司專注承接大規模AI算力任務。而Nebius則因源自多元化的Yandex背景,被視為略顯分散的技術公司。這種差異促使投資者將CoreWeave視為AI雲計算的代表,賦予其更高的估值與支持。

CoreWeave還擁有極低的流通股比例,這會在需求上升時放大價格漲勢。Arete Research分析師指出:「CoreWeave是AI領域更純粹的標的,其流通股較少,這可能放大了市場的看漲情緒。」相比之下,Nebius儘管基本面強勁,但估值仍偏低。據悉,Arete已予Nebius「買入」評級,並設定目標價84美元,相對更看好Nebius,認為其落后並非因質量遜色、而是尚未被炒作的結果,若市場情緒轉變,可能釋放上行空間。

此外,兩家公司對規模化的路徑選擇差異顯著,也影響了投資者情緒。CoreWeave採取了激進的資本戰略——通過C輪融資募集11億美元,通過IPO再融得15億美元,合計26億美元,同時還通過GPU抵押融資獲得超過120億美元授信。截至2024年底,已有約80億美元被動用,反映出重資本投入期,未來需高毛利吞吐量以支撐償還。

這種高槓杆擴張模式讓CoreWeave快速獲得大量GPU和收入,但也帶來高度槓桿的資產負債表。相比之下,Nebius因出售Yandex俄羅斯資產獲得54億美元,起步時就擁有健康的現金儲備和近乎零負債。Nebius更傾向於温和增長,依賴現金和小規模股權融資,而非大舉舉債。2025年第一季度,Nebius淨現金為14億美元,並於近期發行了10億美元可轉債以支持增長。

而CoreWeave目前淨負債約62億美元,需要保持高毛利以支撐利息和本金償還。價值導向投資者或許欣賞CoreWeave的激進增長戰略,但也有人認為Nebius的輕資產負債表將帶來更強的定價能力和更廣泛的利潤空間。而短期內,Nebius增速較慢、收入和客户擴張相對落后,也造成了股價表現的相對不佳。

14.png

在客户結構上,CoreWeave依賴極少數大客户。2024年,CoreWeave 77%的收入來自兩家客户,其中微軟(MSFT.US)一家公司就貢獻62%。這表明其與明星級AI項目(如支持OpenAI的GPT模型)緊密綁定,令投資者樂觀其具備「不可或缺」的地位。

Nebius則刻意將客户分散在20多個行業。目前雖未披露類似OpenAI這樣的大合同,但已有包括Genentech、阿斯利康(醫療健康領域AI部署)、Krisp(AI降噪)、Chatfuel(聊天機器人),以及電信和機器人公司等合作伙伴。客户收入雖較小但多樣化、風險更低,儘管缺乏能夠引爆市場的「明星合同」。

地理因素也影響情緒。CoreWeave總部位於美國,與美國AI實驗室深度綁定,自稱是「GPT-5的算力支柱」等。Nebius雖然已進入美國市場,但直到近期才吸引美國投資者注意。過去因其Yandex背景帶來的地緣政治疑慮,也一度拖累投資者情緒。不過,Nebius已將總部徹底遷至荷蘭,並獲得包括Nvidia和Accel等西方機構投資者支持——例如2024年底完成的7億美元私募融資。

令人驚訝的是,儘管CoreWeave重資本投入,但其已實現正向的調整后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2025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在9.78億美元收入上實現6.06億美元調整后EBITDA,利潤率達62%。儘管略低於市場對AI基礎設施的高估值假設,但説明其已能在GPU短缺背景下實現高效利用與盈利。

反觀Nebius,仍處於重投入階段。2025年第一季度調整后EBITDA為-6260萬美元,淨虧損達1.136億美元。營運現金流為負,現金儲備在本季度下降了41%,因為資本支出超過5億美元,主要用於購置硬件。簡而言之,Nebius目前正在「燒錢擴張」,而CoreWeave擁有先發優勢和超高利潤合同。

這種執行差距令部分投資者對Nebius採取觀望態度,等待其實現盈虧平衡。該公司預計2025年全年EBITDA仍為負,但將在下半年轉正。若能實現這一拐點並持續擴大利潤空間,估值差距有望縮小。短期內,其持續虧損和高資本支出仍限制了市場情緒,其股價表現也因此落后於CoreWeave。

推動Nebius估值重估的催化劑

儘管目前在估值指標上落后於CoreWeave,但Nebius擁有多項短期催化劑,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內推動其股價重估。首先,盈虧臨界點即將到來。該公司管理層預計2025年下半年實現調整后EBITDA轉正,即便只是部分實現,也足以扭轉市場情緒。

其次,Nebius最近發行的10億美元可轉債、加上手中的14.5億美元現金,為其提供了充足的增長彈藥,無需訴諸稀釋性融資或高利貸,與CoreWeave的高槓杆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Nebius的產品路線圖表明,未來將發佈專為特定行業定製的AI基礎設施,如生物信息、金融科技、和電信領域專用GPU集羣,這可能幫助其在通用雲供應商中脫穎而出。

此外,該公司在美國市場不斷拓展,且由英偉達與Accel支持的7億美元私募增強了其生態地位與公信力。若能拿下來自AI實驗室或雲原生公司的大型企業合同,將是情緒逆轉的重要信號。

最后,憑藉無單一客户依賴、20多個行業的佈局,Nebius正走向日益多元且具韌性的AI基礎設施平臺。若執行到位,市場可能逐步將其視為「穩健複利增長者」而非落后者,釋放估值溢價。

總結

Nebius具備罕見的組合優勢——被低估的優質資產、充裕的現金儲備和正在兑現的執行力,使其成為AI賽道中的「隱形贏家」。當盈利拐點臨近、戰略合同逐步顯現之時,那些在市場炒作過后仍堅持持有Nebius的耐心投資者,可能獲得超額回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