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術業有專攻——AI系統主控CPU英特爾至強6新品處理器淺析

2025-06-20 11:35

  一、至強6與NVIDIA GPU協同的硬件基礎

  在AI異構計算架構中,英特爾至強6處理器作為主控CPU可以與NVIDIA最新GPU很好地協同。根據英偉達官網信息,目前其DGX B300系統選擇至強6776P作為唯一主控CPU,採用雙路配置,通過UPI總線實現CPU間互連。這8個GPU通過NVLink高速互連,是性能比較高端的DGX,為訓練等應用而設計。

  作為主控CPU,它和GPU協同工作,而這個系統的性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里列出的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I/O、核心性能、內存(包括帶寬和容量)、CPU上的預處理或卸載(offload)能力、整體CPU系統的RAS,以及各種硬件的外形設計等。這些都會影響整個AI系統的端到端性能,因此AI系統通常比較複雜。

  這一設計的性能提升要點在於:

  1.業界領先的I/O通道和內存能力

  AP平臺的雙路至強6最多可以提供192條PCIe 5.0通道,也就是可以每路提供96條通道,相比上一代提升20%,內存通道也可以高達12個。直接匹配多GPU的高速接入需求,避免因通道不足導致的帶寬瓶頸。

  在SP平臺上,英特爾還提供了一個差異化的產品,就是在單個CPU插槽上提供了更豐富的I/O資源(Rich I/O one socket),總共有136根的PCIe通道,持單插槽連接多塊加速卡與存儲設備,適用於邊緣端「預處理+推理」一體化場景。同時,其高帶寬內存可容納更大模型參數,提升訓練效率。在推理場景中,靈活的核心配置確保資源高效利用,滿足多樣化需求。

  2.核心性能優化

  至強6區別於上一代產品的關鍵技術突破是Priority Core Turbo(PCT),其技術本質是通過Speed Select(SST)將單路CPU核心劃分爲兩組:最多8個高頻核心(PCT核心)與剩余低頻核心。在DGX B300場景中,這一技術直接服務於「CPU驅動GPU」的典型需求,實現高頻核心的精準調度:當GPU需要快速獲取預處理數據(如從內存讀取原始數據並完成清洗、特徵工程)時,8個PCT核心可睿頻至4.6GHz(傳統64核SKU最大睿頻為3.9GHz),相比全核睿頻(3.6GHz)提升28%。這一特性縮短了數據從CPU到GPU的傳輸延迟。

  3.資源分配的靈活性

  PCT核心數量可通過BIOS或SST-TF工具動態配置,客户可根據實際負載調整——客户在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選擇8個、6個、4個或2個PCT核心。例如推理場景中若僅需4塊GPU工作,可配置4個PCT核心對應驅動,避免資源浪費。與上一代Max Turbo技術的差異在於:PCT允許全核在線(無需半數核心休眠),且維持相同TDP(350W)與散熱設計,確保硬件兼容性,降低客户部署成本。

  4.更強的內存架構兼容性

  更高的內存帶寬對於AI工作負載至關重要,因為AI的工作流程是一個完整的數據處理管道,而非單一環節。在這一過程中,CPU首先負責預處理,從內存中讀取數據並進行初步處理,隨后將數據傳輸至GPU。比如,至強6支持8通道到12通道的DDR5-6400內存,還支持MRDIMMs,能提供更高的30%帶寬。

  在LLM的生成式推理(如文本續寫)中,自注意力機制需為每個已處理的Token生成並存儲鍵(Key)和值(Value)矩陣,即KV Cache。KV Cache避免了在解碼階段重複計算曆史Token的注意力狀態,但會隨序列長度線性增長,佔用大量GPU顯存,需要卸載到下一級存儲中。對於CXL內存來説,有一個典型用例是KV Cache的卸載,通過用CXL內存去替代SSD,這樣KV Cache的訪問速度顯著增快,從而提升了性能。

  5.RAS和數據預處理

  在企業級AI訓練場景中,系統可靠性直接影響算力利用率與TCO。至強6的RAS體系覆蓋全硬件鏈路,可以通過RAS特性來可以提高I/O的穩定性、內存系統穩定性、UPI鏈路穩定性、CPU及平臺穩定性。CPU卸載則是針對MoE(混合專家)模型的另一種優化方式。目前市場上已有諸多關於通過AMX矩陣技術將部分MoE模型中的專家層卸載至至強處理器的案例。

  二、為何是至強6776P?

  NVIDIA DGX B300選擇的雙路至強6776P的核心價值在於業界領先的I/O能力、領先的內存帶寬、大內存容量、領先的RAS能力已經為特定AI負載優化的PCT產品。

  其4.6GHz的睿頻能力顯著加速數據處理,PCT核心以4.6GHz頻率加速數據預處理(如文本分詞、圖像解碼),通過高速PCIe通道將數據傳輸至GPU,形成「CPU預處理→GPU計算」的流水線作業。這款處理器擁有單路88條PCIe通道,雙路則達到176條。

  英偉達選擇了2 DPC架構(每顆CPU提供8通道內存,每通道2個DIMM)進行配置,雙路系統可搭載32根DIMM,內存最大容量達8TB。

  綜述:開放生態的實際意義

  至強6的核心優勢在於開放性與兼容性。客户硬件選擇自由,可以根據成本動態切換,避免被單一供應商鎖定。在軟件生態兼容層面,至強6也完全支持主流AI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與雲原生技術,無需重新開發適配層,降低技術遷移成本。

  從英偉達的選擇邏輯看,DGX B300採用至強6應該並非單一性能導向,而是綜合考量了生態開放性、成本可控性與技術成熟度——至強6 作為量產級產品,其穩定性與供應鏈可靠性已通過大規模數據中心驗證。

  至強6在搭配NVIDIA GPU場景中的價值,本質上源於其對「CPU角色」的清晰定位:核心數量或睿頻頻率,都是圍繞GPU協同需求而定,根據用户的不同需求,也可以選擇不同的CPU型號。在關鍵路徑(如高頻數據傳輸、大內存容量、系統穩定性)上,至強6可以實現精準優化。對於企業客户而言,這意味着在AI基礎設施建設中,可通過標準化硬件獲取可預期的性能提升,同時避免為冗余功能支付額外成本。這種「需求導向型」技術路線,或許正是其成為英偉達首選主控CPU的核心原因。(來源:微型計算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