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20 09:17
一年一度的高考出分在即,上千萬家庭將面臨一場「複雜決策」。
在這個信息密集、選擇繁雜的填報過程中,大模型開始成為部分家長和考生的新工具。
比如通過百度AI志願助手,只要填上考生所在省份以及分數,AI(人工智能)就會給出「可衝擊」「較穩妥」「可保底」的三類志願填報推薦。記者假設自己是物理加地理、政治科目的廣東考生,「高考」估分480分,則有合計178所院校可選擇。
AI根據分數、科目和省份推薦高考志願填報方向 圖片來源:百度截圖
但問題隨之而來:AI真的懂高考志願嗎?又能幫用户做出基於什麼因素作出的決定?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夸克、商湯、百度瞭解其AI高考志願填報工具。多位受訪者表示,今年的工具已隨着大模型技術迭代,它們不再是提供幾個選項的搜索工具,而是能夠理解、推理、反思並優化方案的智能顧問。
這條季節性明顯的「非商業化」賽道,為何成為科技企業的重點項目之一?在採訪過程中,能力驗證、品牌心智以及信息平權成為關鍵詞。
儘管技術路徑、產品形態不盡相同,但在「如何構建AI時代的高考志願助手」這一主題下,行業已達成若干共識:從信息整合走向個性化決策,從數據外掛到工具協同。簡言之,大模型的角色不再是「搜索升級」,而是「邏輯內化」的智能體。
「大模型現在能實現從信息整合到決策支持的全方位輔助。」百度高考服務項目負責人介紹,在高考志願填報中,大模型兼具信息整合、個性化推薦和充當對話式決策助手等功能。
百度今年升級了「AI聊(高考)志願智能體」,可以與用户進行自然語言交互,並針對用户的分數、性格、地域偏好等多維度信息,動態生成個性化高考志願推薦方案。目前,百度搜索已經正式啟動今年的高考服務,在百度App輸入「高考」,可找到全新升級的「AI志願助手」、高考大數據、2000多所高校專屬智能體等。
6月12日,夸克發佈了為高考志願填報場景開發的大模型,並上線「高考深度搜索」「高考志願報告」「智能選志願」三大核心功能。
邏輯推理是這類模型訓練時的重點。因為,想「考公」的學生、想進互聯網行業的考生、為孩子計劃留學的家長,所需志願方案完全不同。
「需要通過大量的工作告訴模型,什麼條件下應該遵循什麼樣的邏輯。」夸克產品經理郟海峰透露,生成一份高考志願報告,相當於發起了上萬次的搜索請求。結合考生的分數、選科組合、地域與專業偏好等要素,模型會對上百所高校、上千個專業進行精準匹配,並形成一份結構清晰、路徑合理的個性化推薦報告。
「AI參與高考志願填報背后的邏輯,類似於經濟學或數學模型,核心是根據相關條件找到最優解。」商湯科技辦公小浣熊家族業務負責人賈安亞解釋道。 商湯科技辦公小浣熊家族新上線的任務規劃功能可以引導用户明確自身需求,之后該功能會生成執行步驟,並快速生成高質量策劃報告。在高考場景下,辦公小浣熊支持考生輸入其分數、所在省份、喜歡的專業或未來職業方向, AI會輸出一組「相對最優選」,並清晰呈現這些選擇的優缺點。
商湯科技辦公小浣熊工具給出的高考志願填報推理過程及最終建議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提供
「這種輔助決策的邏輯,本質是用代碼模擬人腦做選擇的過程。」賈安亞表示。
她進一步介紹道:「在過去半年中,大模型調用工具的能力顯著躍升,這是AI能夠勝任此類複雜任務的關鍵。大模型不僅具備了更強的意圖理解和任務執行能力,平臺也擁有了更多調用外部工具的可能性,(這些工具)如搜索模塊、分數模擬器、就業趨勢分析器等。」正是這種能力提升,使得AI能夠分階段、有條不紊地完成複雜的輔助決策任務。
支撐高考志願AI助手有效運作的基礎有兩個:權威的數據和科學的邏輯。
「大模型背后是海量數據。」夸克搜索負責人張帆介紹,數據是AI生成「(高考)志願報告」的基礎要求,今年夸克的高考志願大模型增加了高考知識庫的數據建設,整合了來自各招生院校與官方平臺的權威數據。
在數據準確性的基礎之上,認知填報邏輯是高考大模型特有的壁壘,比如大模型需要認知應該優先考慮院校還是突出專業。
郟海峰表示,夸克高考志願報告中的一系列流程,包括推理、反思、執行、調動部分工具,都是基於這一年來模型能力的提升才實現的。在技術上,這一「推理—反思—執行」結構所需的模型能力,比以往更高。
圖片來源:夸克高考志願報告截圖
百度方面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其高考項目負責人介紹,高考志願填報作為所有考生的人生大事,底層數據客觀嚴謹全面,是該領域的第一要素。受限於當下大模型本身的幻覺問題、推理所需的聯網搜索結果的可信性與全面性問題,大模型對高考志願填報領域的需求滿足,非常依賴專業的、權威的、有時效性的內容。
在賦能高考志願決策的同時,多個平臺也意識到「大模型不應替代人的選擇」。高考志願填報不是一道標準題,而是價值觀、興趣、職業規劃等多個維度的複合抉擇。
張帆表示,平臺更多是基於用户個性化的訴求,幫他定製一個方案計劃。
儘管AI功能強大,但賈安亞強調了人在決策中的核心地位。「填報高考志願是人生的一個重大決策,最終一定是要人作為決策的主導者,所有工具都起輔助作用,這一點至關重要。」 她認為,AI的角色是提供信息、分析利弊、拓展視野,而非取代考生的自主選擇。
高考志願填報這一場景同時具備數據複雜度、決策情境性和用户參與深度,天然適合大模型落地驗證。
「百度自2013年就開始主動佈局高考服務。」百度高考項目負責人表示,百度這麼做的驅動因素,並不只有考生人數龐大這點,還有推動信息平權和科技平權的考慮。
「高考志願填報不是簡單的信息查詢。無論是從用户基數來看,還是從其背后涉及的信息寬度與深度,以及結合用户需求進行信息推理整合(的個性化要求)來看,都決定了高考志願填報是大模型落地應用的重要場景。」百度高考項目負責人介紹,從目前來看,百度「AI志願報考服務」相比大部分其他AI應用場景的用户次留數(首次登錄后的次日仍留存)和人均對話輪次都較高,説明用户對大模型本身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都處於比較高的水平。
圖片來源:百度AI聊志願截圖
同樣的,在張帆看來,高考志願填報是「非常典型的信息處理場景」,也是大模型可以發揮最大價值的場景,大模型在這里可以提升辦事效率、處理複雜的數據關係。她坦言,這一場景雖然低頻,但「高價值」。
張帆還表示,儘管志願填報產品用户活躍度不低,但夸克始終將其定位為一項普惠服務而非商業產品。
賈安亞認為,高考志願填報這類複雜任務是檢驗AI能力的「硬仗」。「如果AI能在這類決策節點上真正幫到他們(高考生),未來他們進入社會,也更可能選擇繼續使用我們的工具。」她表示。
成功應對高考志願填報這樣的複雜問題,不僅能為考生帶來實際幫助,也將極大地拓寬AI可承載任務的邊界。商湯科技將辦公小浣熊家族產品應用於高考志願填報場景,不僅是為展現其AI技術的實力,更是為傳遞AI賦能未來的理念。
百度高考項目負責人也認為:「百度提供的‘AI志願報考服務’,有可能是眾多高考考生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深度接觸並使用大模型。」
此外,這場AI與教育結合的實驗還有更深層的價值。高考志願填報中,基於AI對話交互形式,高考志願填報場景會激發各種各樣全新、真實的用户需求,這些數據及回答也將通過數據飛輪的形式反哺大模型訓練。
高考志願填報輔助這一看似「季節性」的產品,正在成為AI企業建立長期用户信任的品牌工程。未來,AI或許將參與更多複雜、關鍵的人生決策節點。而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正是它從實驗室走向現實的第一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作者:可楊,編輯:程鵬 文多 蓋源源,校對:趙慶,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