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19 20:03
翹首以盼的小米AI眼鏡,或許終於要來了!
前幾日,「小米將在月底發佈首款AI眼鏡」的傳聞在業內瘋傳。
6月16日,雷軍微博預熱小米汽車YU7將於6月底發佈,一同提及「還有很多重磅新品同場一起發佈」。
至此,小米準備發佈AI眼鏡的傳聞達到高潮。
然而,6月18日晚間,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小米「人車家全生態」新品先導發佈」會直播間劇透時,一連介紹7款產品,但並未提及小米AI眼鏡。
瞬間,「羣情激憤」的網友們失落極了。
今年5月,億歐向小米市場部求證過關於智能眼鏡新品進展,對方表示「目前市場尚不成熟」。
6月初,億歐拜訪AR眼鏡「五小龍」之一某位高層時,專門談到小米AI眼鏡,對方表示「小米肯定會入局,但應該不會這麼快」。
今日,億歐向一位接近小米的投資人士求證,對方明確透露,小米快要發智能眼鏡了,而且是小米自己的AI眼鏡,並非米家旗下產品,並表示「產品已經體驗過了」。
綜合各方信息,可以確認的是,小米目前已經有了自己的AI眼鏡成品,但發佈時間並未具體明確。
大約從2024年底起,隨着智能眼鏡持續走熱,市場接連多次瘋傳小米造眼鏡的傳聞。
今年上半年,先是微博出現「小米眼鏡」官方賬號,后有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發文闢謠。小米借勢營銷,多次衝上熱搜。
2025年3月,小米發佈了MIJIA智能音頻眼鏡2,這款眼鏡只是此前版本的小升級,並未引起多大水花。
億歐認為,智能眼鏡將會成為下一代移動終端里比肩手機的存在,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未來,基於智能眼鏡,眾多商業場景和模式或將出現重構。雖然當下智能眼鏡還很不成熟,但趨勢已經顯現。
近日,Rokid攜手支付寶實現了智能眼鏡「看一下支付」,用户已經可以放棄手機完成支付動作。就在今天,星紀魅族聯合Alipay+宣佈,在香港完成了全球首筆基於AR眼鏡的電子錢包支付交易。
尤其對於手機廠商來説,更是繞不開智能眼鏡(參見《手機大廠開啟「絞殺模式」,智能眼鏡將迎生死局?》),因此小米不可能無動於衷(參見《小米智能眼鏡「跳票」真相:虛晃一槍背后的陽謀》)。
更何況,友商華為早已經下場參戰。
今年4月,在鴻蒙智家及智能眼鏡新品「搶鮮看」發佈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推出華為智能眼鏡2鈦空圓框光學鏡,在此前版本基礎上實現進一步升級。
余承東現場親自為智能眼鏡站臺,稱自己也是該款眼鏡的用户。
在小米缺席的這段時間,華為智能眼鏡銷量亮眼。
圖源丨華為京東自營旗艦店
就在前幾日,「智能眼鏡銷量暴漲800%」「智能眼鏡賣爆了」等話題還多次衝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如今小米即將進場「踢館」,壓力無疑落在了華為等品牌的頭上。
肉眼可見,在創業公司、手機廠商、跨界選手等幾方勢力湧入之下,智能眼鏡賽道已經相當熱鬧了。
其實,小米在智能眼鏡品類上並非沒有嘗試。億歐在《五次折戟,屢敗屢戰,小米何以捲土重來?》一文中統計,小米至少已發佈了5款智能眼鏡產品:
一是2018年,聯合發佈Oculus Go小米VR一體機。
二是2021年,發佈概念產品智能眼鏡探索版。
三是2022年,推出AR眼鏡「MIJIA眼鏡相機」。
四是2023年,推出MIJIA智能音頻眼鏡。
五是2025年3月,發佈MIJIA智能音頻眼鏡2。
但遺憾的是,這五款產品均不是小米「親兒子」,而是聯合合作伙伴或米家生態鏈推出的產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小米AI眼鏡。行業反響也要低於預期,以小米的體量和地位對比來看,很難稱得上成功。
億歐認為,這是雷軍一直以來的風格——在市場足夠誘人的領域,選擇行業競爭異常殘酷但時機剛剛好時下場,站在前人肩膀上后發制人,最后完成「反超」快速領跑行業。
從小米的發展過程來看,在手機、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經驗,無不驗證了這一套「小米模式」。
當前,智能眼鏡行業依然存在多種困難,競爭格局並不明朗,雖然「AR五小龍」Rokid、XREAL、雷鳥創新、星紀魅族、影目科技居於第一梯隊,但五家品牌在技術和銷量上差距並不明顯。同時,第二梯隊的創業公司和跨界玩家也在頻繁發起挑戰。
在價格上,智能眼鏡價格居高不下,普通消費者存在購買壓力,而小米擁有極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及明顯的性價比優勢,恰恰因此,市場對小米AI眼鏡頗為期待。
隨着小米的進場,也將有望打破現有競爭格局和價格壁壘。
據行業媒體的爆料,小米AI眼鏡可能會採用高通AR1+恆玄2700芯片的配置。其余更多具體參數還要等到「未來」發佈會上才能正式揭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億歐網」(ID:i-yiou),作者:王圓磊,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