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siRNA藥物爆發前夜,MNC巨頭上演「瘋狂加速度」

2025-05-26 08:49

(轉自:藥劑Talks)

一場醫學革命正在到來。

過去,小干擾RNA(siRNA)療法停留在罕見病領域,導致市場空間受限。然而,諾華長效降血脂藥Inclisiran的獲批打破了這一桎梏,並憑藉「半年一針」的超長效給藥優勢,實現4年銷售額暴漲近63倍,成功驗證了siRNA療法在慢性病領域的治療潛力。

此外,禮來的新型siRNA藥物lepodisiran在II期臨牀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結果:可將Lp(a)水平最高降低93.9%(遠超現有降脂手段),且單次給藥效果可持續近一年。這種「一針管一年」的超長效特性,可能重塑心血管疾病治療範式。

尤其是,siRNA療法的治療範圍正在不斷擴大。近期,艾伯維宣佈以潛在數十億美元與ADARx Pharmaceuticals達成一項合作與許可選擇權協議,開發適用於多個疾病領域的siRNA新葯,包括神經科學、免疫學和腫瘤學。

這意味着,siRNA療法的市場空間有望大幅抬升。不願錯過這塊市場蛋糕的中國藥企,該如何抓住機遇?

01

搶佔藍海市場

回顧siRNA療法的發展史不難發現,其從1998年發現RNAi現象,到2006年被諾貝爾獎加持,再到2020年誕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性藥物Inclisiran(Leqvio,英克司蘭鈉),經歷了20多年的曲折起伏。

起初,由於存在遞送系統缺陷、LNP(脂質納米粒)技術侷限、規模化生產壁壘等難題,導致siRNA難以成藥、大藥企接連撤退,一度陷入至暗時刻。

直到后來經過遞送系統迭代(GalNAc偶聯技術)、化學修飾革命、生產工藝三大領域的螺旋式突破,siRNA療法才得以跨越「死亡之谷」,終於在2018年迎來首個siRNA藥物——Alnylam公司研發的Patisiran(Onpattro)

Alnylam是siRNA領域的龍頭企業,成立於2002年,由兩位諾獎得主Phil Sharp博士和Craig Mello博士聯合創立,其中后者由於發現RNA干擾(RNAi)機制而共同獲得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目前,全球已有近10款siRNA藥物獲批上市,其中大部分由Alnylam主導或參與開發,佔據絕對領先地位。從適應證來看,Inclisiran的獲批,標誌着siRNA療法從治療遺傳病、罕見病拓展到慢性病領域,驗證了siRNA技術的跨疾病應用潛力。

這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根據Maximize Market Research統計,到2029年,siRNA治療市場預計將從127億美元大幅增長至39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5.3%。

圖源:廣發證券研報 圖源:廣發證券研報

基於上述種種因素,MNC巨頭紛紛入局siRNA藥物賽道。

2019年,隨着Inclisiran在III期研究中展現出積極療效,吸引諾華豪擲97億美元收購The Medicines Company(MDCO)公司(Alnylam授權)拿下了該藥。

2021年,諾和諾德斥資33億美元收購了合作伙伴Dicerna,在此之前,雙方曾在2019年達成合作,探索30多個肝細胞靶點,用於治療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型糖尿病、肥胖和罕見疾病。

2023年7月,羅氏以28億美元重金引進Alnylam高血壓RNAi療法Zilebesiran,該藥的特點在於「半年一針」長效降壓。

另外,針對降脂藥研發的新靶點Lp(a),阿斯利康在2024年10月以超20億美元引進石藥集團處於臨牀前階段的Lp(a)抑制劑YS2302018,默沙東在今年3月以近20億美元引進恆瑞醫藥處於II期臨牀階段的Lp(a)抑制劑HRS-5346。

另一家MNC巨頭艾伯維,今年5月宣佈以3.35億美元首付款與ADARx達成合作,將在多個治療領域開發下一代siRNA療法,用於神經科學、免疫學和腫瘤學等領域的難治性疾病。

很顯然,siRNA療法已成為MNC巨頭研發戰略的核心焦點,表明行業已處於技術突破后的快速擴張期。

02

爆發前夜

siRNA療法正逐步進入上市商業化階段。

得益於多款siRNA藥物源源不斷創造收入,龍頭企業Alnylam總營收從2020年的4.93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24年的22.48億美元,同期淨虧損逐年收窄,其中2024年縮窄至2.78億美元,未來幾年有望實現扭虧為盈。

另一邊,Inclisiran撕開了siRNA療法用於慢性病市場的缺口,並以強勁的銷售表現迅速成長為諾華心血管領域第二大單品。

得益於「半年一針」的顛覆性優勢,Inclisiran銷售額從2021年的1200萬美元暴增至2024年的7.54億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以同比增長72%增長至2.57億美元。根據EvaluatePharma預測,Inclisiran將於2033年達到銷售峰值26億美元。

除了諾華,其他MNC巨頭也逐漸迎來收穫期。

賽諾菲與和Alnylam聯合開發的「First-in-class」療法Qfitlia(Fitusiran,已在今年3月獲FDA批准上市,用於預防或減少成人及12歲以上兒童血友病A或B患者(無論是否存在VIII或IX因子抑制劑)的出血發作頻率。

Fitusiran是美國首個獲批的治療A型或B型血友病(無論是否含有抑制劑)的療法,每年注射六次,代表着血友病治療的重要突破。根據Cortellis數據庫的預測,Fitusiran的全球銷售額到2030年將達到3億美元。

當前,siRNA療法已成為降脂領域的研發主流,安進、禮來等大藥企競相角逐。根據Insight數據庫,全球已有12款Lp(a)靶向藥物進入臨牀研究階段,其中一半為siRNA療法。

全球在研的Lp(a)靶向藥物情況

數據來源:Insight數據庫。統計截止日期:2025年3月25日

安進從Arrowhead引進的Olpasiran,正在開展針對高血脂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二級預防的Ⅲ期研究。根據Ⅱ期研究顯示,每12周接受75 mg劑量Olpasiran的患者,在治療36周時血液中Lp(a)水平下降為97.4%,在末次給藥后近一年內,Lp(a)水平仍顯著降低約40%-50%。

禮來從Dicerna引進的Lepodisiran也進入了Ⅲ期臨牀,並公佈積極的II期研究結果,可將Lp(a)水平最高降低93.9%,且單次給藥效果可持續近一年,而且每年僅需給藥一次或兩次,給藥頻率大幅降低。

另外,禮來還佈局了全球首個靶向Lp(a)的口服降脂藥Muvalaplin(莫伐倍林),目前已進入Ⅲ期階段,該藥在Ⅱ期研究中展現出降脂效果高達85%的積極結果。未來有望與Lepodisiran形成產品組合,構建禮來在降脂領域的護城河優勢。

當然,降脂領域僅是siRNA療法管線爆發中的一個縮影。根據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2024第四季度的報告顯示,目前已有超過350款在研的siRNA療法,其中27%已進入臨牀階段。

未來隨着更多適應證拓展和商業化驗證,siRNA藥物賽道將迎來全面爆發。

03

中國藥企的機會

面對巨大的市場蛋糕,中國藥企自然不會錯過。

目前,眾多國內藥企已佈局了豐富的在研siRNA藥物管線,適應證主要集中在高脂血症、高血壓、乙肝,靶點覆蓋PCSK9、ANGPTL3、AGT、COX-2等。

尤其是在降脂領域,PCSK9已成為新型降脂靶點,其通過調節LDL受體代謝顯著降低LDL-C的機制,展現出靶向性強、生物學效應明確、療效可持續等優勢。而諾華開發的靶向PCSK9的siRNA療法英克司蘭鈉,憑藉半年一次給藥的長效特性在中國市場大賣,並帶動了國產長效siRNA製劑的研發熱潮。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款左右國產長效siRNA製劑進入臨牀研究階段,包括齊魯製藥從瑞博生物引進的RBD7022、聖因生物SGB-3403、石藥集團SYH2053、君實生物RP910、悦康藥業YKYY015等,大多處於Ⅰ期臨牀。

針對患者數量龐大的高血壓,國內藥企主要佈局靶向AGT的siRNA療法。

臨牀研究顯示,難治性高血壓(RHTN)或與RAAS失調、遺傳(AGT基因)等因素有關。而AGT是RAAS通路的上游靶點,RNA療法可沉默肝源性AGT基因表達,有望克服RAS逃逸,解決高血壓治療耐藥和依從性差的問題。

例如,羅氏從Alnylam引進的Zilebesiran,便是一款治療高血壓的AGT siRNA藥物,具備「一針管半年」的長效優勢。

圖源:太平洋證券研報 圖源:太平洋證券研報

目前已有一些國內藥企佈局了AGT siRNA 藥物,包括舶望製藥BW-00163、石藥集團SYH2062、信達生物與聖因生物合作開發的IBI3016(SGB-3908)、成都先導LDR2402,均已進入臨牀研究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舶望製藥專注於siRNA藥物開發,不僅佈局了豐富的siRNA藥物管線,包括用於治療慢乙肝患者的HBV siRNA藥物BW-20507、用於血脂異常的BW-00112、用於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的BW-20805等,還在2024年就多款心血管siRNA藥物與諾華達成了潛在總交易金額超41億美元的對外授權合作。

此外,還有針對乙肝的國產siRNA藥物管線已推進至Ⅱ期臨牀階段,包括恆瑞醫藥HRS-5635、騰盛博藥從Vir Biotechnology, Inc.引進的Elebsiran(前稱BRII-835或VIR-2218)、正大天晴TQA3038、瑞博生物RBD1016。

其中,RBD1016已經完成了在健康受試者中的1a期臨牀試驗和在慢性乙型肝炎受試者中的1b期臨牀試驗。研究結果顯示,RBD1016在乙肝患者上高效降低HBsAg,顯示出很好的劑量依賴性;單藥即可實現顯著的臨牀療效,藥效可持續近半年時間,兩次給藥后HBsAg降幅進一步加強,同時具有強效降低HBV RNA和HBcrAg的效果。

04

結語

siRNA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廣泛臨牀應用的主舞臺。隨着諾華Inclisiran、羅氏Zilebesiran在常見慢性病領域展現出治療潛力,為siRNA療法市場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反觀國內,目前正處於「跟跑」狀態,臨牀進度大多仍處於早期階段,看似藍海市場,但各個細分領域的競爭者不少。

面對國際巨頭的先發優勢,中國藥企亟需通過技術差異化或適應證創新實現彎道超車,避開同質化競爭,而非簡單跟跑。

參考資料:

1.各家公司的財報、公告、官微

2.廣發證券太平洋證券研報

$信達生物(HK1801) $騰盛博藥-B(HK2137) $石藥集團(HK1093)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