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當消費者開始關心「配料表」

2025-05-12 15:44

有一天,朋友拎着一瓶「原葉現泡」的飲料邊喝邊嘀咕:「這味道真像泡了茶渣的糖水。」我隨手拿來一看,配料表上赫然寫着:「水、白砂糖、茶濃縮液、檸檬酸、三氯蔗糖、香精……」他哭笑不得:「我喝的是茶,還是化學方程式?」

這幾年,越來越多消費者養成了一個新習慣:拿起瓶子,第一眼不看LOGO、不看顏值,而是翻到背面盯住那一列小字——配料表。小字雖小,卻關乎一瓶飲品的靈魂。看懂了配料表,你就擁有了消費的主動權。

而這股「看懂成分表」的風潮里,有一個老牌卻顯得「新潮」的品牌火了——農夫山泉(09633.HK)的東方樹葉。

「看配料表」這股風,是怎麼刮起來的?

配料表,其實從上世紀末期就已經出現在食品包裝上。但真正引發大範圍關注,是這十年里健康意識的覺醒。

從「減脂人羣」開始,再到「低碳飲食」「0糖飲料」「戒糖挑戰」走入主流,「你吃下去的是什麼」成為全民議題。而新媒體、短視頻的普及更是「加了一把火」:一批又一批「成分黨」博主,手拿放大鏡式的測評,把每一個添加劑、每一種甜味劑都「拆開説清楚」,讓原本晦澀的配料表變得通俗易懂。

2020年后,「看配料表」成為食品選購的顯學。不只營養師推薦,媽媽羣在轉、健身房在聊,甚至連便利店店員都能隨口說出「赤蘚糖醇的熱量為零」「第一位是水的話,説明它是含量最多的」。越來越多消費者意識到,配料表不僅是成分清單,更是品牌良心與底線的直白呈現。

其實,配料表里頭的祕密,比想象中多。

第一個要點,是成分的排列順序。根據國家標準,配料表中所有成分,必須按加入量從多到少的順序依次排列。這就意味着,排在第一的,往往是產品的「主要內容」。比如你買一瓶標榜「純茶」的飲品,如果排第一的是「水」,第二是「白砂糖」,而茶葉或茶濃縮液排到第三、第四位,那就值得打個問號:這到底是茶,還是糖水?

第二,是對添加劑種類與用途的辨別。檸檬酸、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名字讀起來像化學教材,其實都是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但是否「必要」、是否「高頻」使用,是區分「成分乾淨」與否的關鍵。一些廠商爲了口感和保質期,往往添加多種香精、防腐劑、甜味劑,造成「0糖不等於健康」的假象。

第三,是看是否添加代糖。當「0糖」成為賣點,不少飲品換了種方式「變甜」,加入赤蘚糖醇、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等甜味劑。但部分代糖雖熱量低,長期攝入是否影響腸道菌羣、是否誘發過量攝食,仍存在研究爭議。看清楚是「真無糖」還是「代糖裝糖」,已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入門功課」。

堅持做減法的東方樹葉

也正是在這股成分透明、健康覺醒的潮流中,一個老品牌被消費者重新審視、重新喜歡上了——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

在琳琅滿目的茶飲市場里,東方樹葉一直「低調」:包裝極簡,味道偏淡,甚至被調侃為「水里泡了樹葉」。可就是這樣一瓶「喝不慣」的茶,如今成了健康飲品的代名詞。

我們來看看它的配料表:水、茶葉、維生素C(抗氧化)、碳酸氫鈉(調節酸鹼度)。

就這四樣,沒有糖、沒有甜味劑、沒有香精、沒有防腐劑,乾乾淨淨,比一些網紅「0糖」飲料還乾淨。維生素C是防止氧化變色的基礎處理,碳酸氫鈉是微調茶湯口感與穩定性的食品級調節劑,這兩樣屬於「安全標配」。這種極簡主義,在添加劑盛行的飲品行業里,堪稱「另類」。

2011年,農夫山泉推出東方樹葉時,可謂「生不逢時」:彼時飲料市場被「三高」支配——高糖、高香、高添加,誰講健康誰就「難喝」,誰不甜誰就賣不動。那年,東方樹葉的銷量寥寥,被消費者吐槽「難喝如藥湯」。

農夫山泉沒有下場「加糖補救」,也沒調整口味迎合市場,而是做了更徹底的事:堅持原味,並持續投入改良製茶工藝,比如用無菌冷灌裝、瞬時高温殺菌,最大程度保留茶的清香與鮮度。

從銷量慘淡到成為無糖茶「領頭羊」,東方樹葉走了十多年。這不僅是品牌的耐心,也是對「消費者終將成熟」的篤信。

消費者的關注與選擇,是健康產品最大的底氣

曾幾何時,「0糖」一度是飲品市場的新寵。但農夫山泉很快發現,這里面有太多「偽健康」:主打無糖卻添加代糖(如赤蘚糖醇、阿斯巴甜)、寫着「天然」卻香精上頭、標榜低熱量卻添加劑滿滿。

當越來越多人拿起飲料開始「盯背面」,市場終於開始不一樣了。

配料表,是消費真相的窗口。能讓消費者一目瞭然的產品,纔是真的乾淨。而像東方樹葉這樣極簡的配料,幾乎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一瓶你看得懂、也敢放心給孩子喝的茶。」

這幾年,一些「教你看配料表」的視頻播放量暴漲。不少飲料測評賬號以配料為第一評判標準,消費博主們公開「勸退」添加劑過多的飲品,「只有三四個原料」的產品,反而成了值得打call的良心之選。

消費者不再被包裝、廣告左右,而是用理性眼光評判健康與否。這種轉變,也正推動着品牌從「營銷內卷」迴歸「品質競爭」。

看懂配料表,也是在淨化市場

東方樹葉的故事,也道出了農夫山泉一直所堅持的原則:哪怕市場一時不接受,也要為國民健康扛住。

要知道,相比含糖飲料,無糖茶成本更高、風險更大。茶葉天然波動大,要維持口感穩定、保質期足夠長,是一道行業難題。更不用説,相比「加糖好喝」的競爭對手,無糖茶初入口感並不討喜。

但農夫山泉堅持了,並且不僅自己做,還推動行業做。如今,在東方樹葉帶動下,元氣森林、可口可樂也紛紛入局,推出自家「成分乾淨」的茶飲產品,整個市場開始從「甜口競爭」走向「成分競爭」。

這不是一場偶然的勝利,而是長期主義者對時代的深耕。

我們常説「市場需要淨化」。其實最有效的「淨化劑」,就是每一個會看配料表、願意用行動支持乾淨產品的消費者。

一瓶配料簡單的茶飲,背后是多年的技術投入和風險承擔。東方樹葉能活下來,並走進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不是因為它妥協了口味,而是因為我們越來越多人願意説:「我選擇健康,不靠添加劑。」

所以説,當你在貨架前多花兩秒翻一翻配料表,其實是在幫整個市場做選擇題。誰配料更乾淨、誰更真實,誰就能活得更久、更紮實。

市場沒有天生的公平。它是由每一次購買行為慢慢雕刻出來的。

別小看一瓶茶的配料表。

配料表背后,是我們共同的選擇。

它看似只是幾行字,實則是品牌理念的壓縮,是技術水平的體現,也是消費者成熟度的鏡子。

當你開始關注它,你已經不是那個「任由廣告洗腦」的消費者了;而當千萬人都開始關注它,市場也就變得更清澈透明瞭。

所以,讓我們從喝懂一瓶茶開始,從看懂一個配料表開始,為一個更健康的你我,也為一個更乾淨的市場,投下堅定的一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