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24 19:57
2025年,關税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疊加集採政策的驅動,國產血管介入耗材整個市場正經歷格局重塑。
基礎耗材國產化提速,如冠脈支架集採后國產化率達80%,部分高端產品獲國際認證;導絲、導管等憑藉價格優勢在集採中快速佔領中低端市場,國產佔比分別達73.2%和78.8%。
在電生理、心臟起搏器等高端領域,外資雖仍佔主導,但集採已帶來市場松動跡象。電生理領域國產企業通過PFA技術突破,有望改變競爭格局;心臟起搏器領域國產雖份額低,但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大。
關税政策調整使外資產品價格優勢削弱,國產品牌性價比優勢凸顯,加速進口替代進程。以冠脈支架為例,進口產品價格降幅達90%以上,國產品牌性價比優勢凸顯。在導絲、導管等耗材上,國產產品價格較進口低30%-50%,集採后市場份額顯著提升,加速了進口替代進程。
在攻克電生理、心臟起搏的同時,集採開始「首次動刀」瓣膜,這也預示着國產替代將進入全新階段。
01
首次「動刀」心臟瓣膜
在電生理與起搏器領域攻堅的同時,心臟瓣膜市場迎來集採「首刀」。這一領域的國產替代不僅關乎技術突破,更將重塑全球瓣膜市場格局。
一直以來,人工心臟瓣膜進口占比約85%,國產佔比僅15%。
在競爭格局上,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愛德華生命科學是該領域的絕對王者。
中國市場,愛德華生命科學主要聚焦TAVR迭代及TMTT管線開發,其Sapien 3 Ultra Resilia瓣膜是全球首款球擴式經導管主動脈干瓣,2022年國內獲批,但是價格高於國產近40%。
目前,愛德華又通過收購Affluent Medical的Epygon™二尖瓣和JenaValve的Trilogy TAVR系統等管線,在國內形成了「修復+置換」的完整產品矩陣。
美敦力中國市場一直在跟愛德華生命「暗地較勁」,其心臟瓣膜產品CoreValve Evolut PRO TAVR於2022年獲批。
但是TAVR市場,愛德華生命科學作為領域龍頭,國產佔比高達60%;美敦力佔比不敵愛德華。當然了,目前雅培和波科也有佈局,強生醫療目前一片空白,進口整體佔比達到85%。
國產瓣膜領域,TAVR賽道目前在國內主要是4家國產企業分別為啟明醫療、心通醫療、沛嘉醫療、傑成醫療,佔據剩余超過10%的市場。啟明、心通、沛嘉均已商業化至第二代產品。
TEER領域,雅培的MitraClip是唯一一款獲得FDA/CE/NMPA三方認證的TMVr產品。2023年,捍宇醫療的ValveClamp、德晉醫療的DragonFly兩款國產TEER獲NMPA批准上市,打破了中國市場被外資壟斷的局面。
此外,還有臻億醫療、以心醫療、紐脈醫療、應脈醫療、科凱生命科學等近十家企業的二尖瓣修復產品進入確證性臨牀階段。
三尖瓣介入,包括修復(TTVr)和置換(TTVR),大多都處於在研階段,全球範圍內暫無產品獲得中國NMPA批准上市。
此前集採,一直沒有涉及瓣膜領域。但到了2024年,集採開始首次「動刀」瓣膜領域,愛德華生命、美敦力受到挑戰。
2024年6月21日,廣州公佈了《廣州醫用耗材醫療機構聯合採購文件(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系統、可充電植入式腦深部電刺激脈衝發生器套件、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組織開展廣州醫用耗材醫療機構聯合採購。
此次瓣膜集採,外企僅美敦力、波士頓科學中選,國產如沛嘉醫療、心通醫療等多家進標。
不過,目前瓣膜領域國內的滲透率尚處於低位,但是隨着關税政策的倒逼以及未來隨着瓣膜集採的推進,外資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2025
年,
中國瓣膜市場將成為最大看點!
02
基礎突圍
基礎介入耗材在集採以及關税中首當其衝!
2020年8月以來冠脈介入類高值耗材陸續實行集採,整體平均降幅約為64%,冠脈支架、球囊、導絲、導管等耗材基本實現全覆蓋。
冠脈支架是首個全國集採的高值耗材,2020年11月開展,平均降價幅度為93%。其中進口:美敦力降幅達96.6%、波科降幅達95.5%。國產:樂普降幅92.3%、微創降幅92.1%。
集採后,國產化率達到80%,已基本實現國產替代。微創、樂普、吉威(藍帆)三家國產企業份額領先,合計爲45%,外資中波科佔據8.6%、美敦力第二佔據4.8%。
在高端支架領域,由於材質、藥物塗層的穩定性、新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進口如雅培Xience、波科WALLSTENT更受高端市場青睞,但是國產部分產品,如微創Firehawk、樂普Neovas已通過國際認證,正快速追趕。
導管和導絲集採最早是2021年6月在江蘇開始,到目前已基本實現覆蓋。隨后經歷內蒙古13省、江西9省等多輪集採,冠脈導引導絲和導引導管已從千元降至400~500元,降幅約為50%。
國產導絲、導管通過價格優勢快速佔領中低端市場,佔比分別達73.2%和78.8%。國產品牌如惠泰、樂普、康德萊、順美等在材料、工藝和核心技術瓶頸開始突破,如在一些特定領域如精密微導絲、微導管,國產漸漸成為主流。
球囊類集採主要分為擴張球囊與藥物球囊。
集採前,冠脈擴張球囊領域市場份額10.59億元,波科、美敦力、迪瑪克、泰爾茂、雅培,5家外資企業合計佔有率達78%,頭部微創、博邁佔比僅僅8.4%,國產化率也非常低。
在進行7次省際聯盟集採,冠脈擴張球囊降幅上均接近90%,基本已觸及擴張球囊的底價,市場份額達到18.10億元,截至2024年8月31日,擴張球囊有效產品註冊總數為485件,其中國產產品有339件,進口產品146件,國產化率達到69.9%。
藥物球囊領域江省最先開始集採、隨后經歷廣東7省聯盟、京津冀「3+N」聯盟、降幅超過70%。集採過后,遠大、樂普等企業實現技術突破,國產基本完成替代。
當下,進口銷往中國的支架和球囊、導管、導絲等本已面臨集採降價壓力,但隨着疊加關税,進口在價格將完全失去競爭力,未來或將全面突圍。
當基礎耗材領域實現突圍后,國產替代的戰場開始向生理、心臟起搏器等高端領域延伸。
03
電生理與起搏器:集採、關税下的挑戰
儘管受集採與關税影響,電生理和心臟起搏器領域仍由外資主導。
電生理領域,外資(強生、雅培、美敦力、波士頓科學)仍主導中國電生理市場,但隨着集採深入份額從2020年的90%降至2024年的75%。
此前,強生以30.30億元銷售額獨佔58.8%的市場份額;其次是雅培和美敦力,分別佔比21.4%和6.7%,三者合計市場份額超過85%。國內佔比最高的是惠泰醫療,但市場份額僅有3.1%;微創電生理佔比2.7%。
2022年10月,由福建省藥械聯合採購中心牽頭,開始了電生理領域的集採,集採中選產品平均降幅49.35%。同年,京津冀「3+N」聯盟開展電生理耗材帶量聯動採購,平均降幅45%。
集採過后,進口:雅培讓出4.1%市場份額,美敦力讓出2.3%的市場份額。而國產惠泰醫療、微創電生理分別搶佔0.5%份額。隨着后續集採的展開,中國電生理市場國產佔比提升至25%,但國產替代空間仍然很大。
目前的電生理賽道國產替代,最大的看點無疑是PFA。
PFA作為電生理行業下一個重要的明牌賽點,各家通過核心技術領域佈局差異化突圍:美敦力的Sphere-9以「PFA+射頻」打造雙能量源佈局的主流;波科FARAWAVE NAV、強生VARIPULSE系統則是聯用三維標測技術。
中國目前僅獲批五款PFA產品:波科(FARAPULSE)、美敦力(Pulseselect),錦江電子(PulsedFA),德諾電生理(CardioPulse),惠泰醫療(Pulstamper)。
國產頭部率先佈局,如如微電生理的FlashPoint™ PFA系統已完成多中心臨牀試驗,預計2025年獲批;心諾普醫療的PulseAblate™進入綠色審批通道。未來,中國PFA市場可能迎來多家「同台競技」。
另外,關税之下眾多進口開始受到波及。2025年4月,美國電生理耗材巨頭CardioGuard宣佈裁員7%,成為特朗普新一輪對等關税政策的首個「受害者」,關税導致其中國供應鏈成本激增30%。
另外有數據顯示:強生PFA導管因美國生產基地受限,國產微創電生理、惠泰醫療市場佔有率有望提升5%-8%。
心臟起搏器領域,進口品牌為主導。
此前,美敦力、雅培、百多力、波士頓科學等佔據約95%的市場份額。國產由樂普醫療、先健科技和創領心律醫療主導。由於市場競爭激烈且起步晚,國產起搏器市場佔有率相對較低。
2020年開始,安徽、青海、山東相繼進行了心臟起搏器帶量採購,但相比支架、球囊動輒90%的降幅,起搏器的降幅有限10%-50%左右。
這主要還是由於起搏器技術高端,是心血管耗材塔尖的「明珠」。
市場上,目前雙腔起搏器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機型,雙腔只有樂普、微創、先健三家有獲批產品,市場佔有率僅為5%,三腔則完全被外資品牌壟斷。
隨后多輪集採,但是外資四大家基本包攬了大多數項目。
截至2024年4月,心臟起搏器醫療器械大多為進口註冊產品,近五年來國產註冊產品僅有4項,國產化率維持在10%左右,短時間國產替代難度大。
當然了關税政策壓力下,進口供應鏈成本增加,終端價格上漲,一定程度上也會加速心臟起搏器的國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