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均勝電子2024年報:歐洲區業務調整見成效,精細化管理提升盈利能力

2025-04-02 08:29

日前,全球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均勝電子(600699.SH)正式公佈了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該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8.64億元,在營收同比持平的情況下,均勝電子實現扣非淨利潤12.8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7.74%,盈利能力實現了較快增長。單年12.82億元的扣非利潤,也超過了2019年的10.06億元,大幅刷新了均勝電子的歷史記錄。

現金流方面,2024年全年,均勝電子經營性現金淨流入達到46.02億元,連續三年正增長的同時,已連續兩年覆蓋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現金流出。截至2024年末,均勝電子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59.79億元,創下2021年以來的新高。

過去一年,全球汽車市場增長放緩、歐美電動化戰略收縮、中國本土市場競爭加劇。面對這三重壓力,均勝電子在積極調整市場佈局、拓展新興市場的同時,深化歐洲區資源整合與精益管理,多維施策下,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斷增強,整體的毛利率、淨利率雙雙創下2019年來最高水平,最終實現了業績的逆勢增長。 

強力整合歐洲區資源、精細化管理提升盈利能力

均勝電子是中國第二大獨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專注於汽車電子與汽車安全兩大核心業務領域。汽車電子業務主要包括汽車智能解決方案(涵蓋智能座艙域控、智能網聯、智能駕駛等)、人機交互產品以及新能源管理系統,汽車安全業務主要包括安全帶、安全氣囊、智能方向盤和集成式安全解決方案相關產品。 

從淨利潤看,2024年,均勝電子實現歸母淨利潤9.6億元,同比下降11.33%;扣非淨利潤的表現則截然相反,達到12.8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7.74%。

二者間的差異主要在於歐洲區企業的重組整合費用。年報顯示,過去一年,公司針對歐洲汽車市場的情況及時調整戰略規劃,強力推進歐洲區業務的資源整合,尤其是在德國地區,削減約600名研發、管理、生產等人員,同時還關閉德國阿沙芬堡工廠和羅馬尼亞周邊的衞星工廠。此外,在美洲地區,均勝電子還關停了5個工廠,有效精簡組織、優化人員。

回首均勝過去十余年的發展,從普瑞、羣英到KSS、TS,再到全球汽車安全龍頭企業高田,正是一次次戰略性的併購,讓均勝從國內邁向國際,成功實現從本土供應商向全球性汽車細分賽道龍頭企業的跨越。大規模併購后,產能合併、人員優化是不可或缺的措施,而對於一家全球化佈局的公司來説,在全球範圍內優化供應鏈和產能配置,更是一門必修課。

在均勝電子方面看來,雖然業務調整戰略規劃短期內會產生一定的重組整合費用,但從長期發展的角度而言,精簡無效組織后將更有利於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提高整體業務的競爭力,從而增強業務未來的盈利能力。

在歐洲產能戰略性收縮的同時,均勝電子適當擴充了在東南亞、中國等地的產能,同時在人工成本較高的地區持續推進自動化製造升級。此外,均勝電子進一步優化了供應鏈新體系,提升了核心零部件的自供比例,並推進部分原材料的國產化替代。 

在管理方面,均勝電子還充分發揮亞洲區域的優勢,向海外輸送管理人才及中國智能製造經驗,提升海外工廠生產效率。銀柿財經瞭解到,2023年,均勝電子汽車安全業務亞洲區的人均產值接近200萬元,遠超公司的亞洲區和美洲區,以及行業龍頭奧托立夫和採埃孚。

一系列降本增效「組合拳」下,體現在利潤表,2022年—2024年,均勝電子整體毛利率分別為11.96%、15.09、16.22%,實現了穩步提升,毛利率、淨利率兩大數據均創下2019年來的最高水平。

其中2024年,均勝電子的汽車安全業務毛利率同比提升2.27個百分點,歐洲、美洲區域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明顯改善,全球四大業務區域均已實現盈利;汽車電子主營業務毛利率約19.71%,同比提高0.63個百分點。

國內市場收入佔比提升,新業務佈局獲突破

2024年全年,均勝電子汽車安全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86.17億元,同比增長0.23%;汽車電子系統實現營收165.99億元,同比微降1.13%。對於汽車電子業務的下滑,均勝電子方面指出,主要是受汽車電子的海外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影響。

一直以來,均勝電子的基本盤都是國際主流整車廠商,公司來自國外地區的收入長期保持在70%以上。然而,過去一年,歐洲各國經濟陷入停滯,汽車市場需求疲軟,輕型車產量同比下降了4.3%;同時,財政赤字的持續擴大,迫使歐洲主流國家削減甚至取消新能源補貼政策,以大眾、寶馬、奔馳等為代表的歐洲頭部車企,紛紛按下了新能源汽車計劃的「暫緩鍵」。下游市場的不振,最終導致均勝電子在海外的汽車電子業務承壓。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歐美車企經營掙扎之際,也是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中國車企高歌猛進之時。2024年,在國內市場,中國品牌乘用車實現銷量1797萬輛,同比增長23.1%,市場份額攀升至65.2%;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出口達到585.9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9.3%,繼續保持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地位。

此消彼長之下,均勝電子也將更多的目光投向本土大本營。過去一年,均勝電子國外地區營收同比下降1.83%至413.88億元,國內地區營收同增6.68%,首次突破140億元。 

均勝電子也在加強與國內造車新勢力的聯繫。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新項目訂單金額規模再創新高,新獲定點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額約839億元,其中,國內新獲訂單金額約350億元,佔比超40%,且頭部自主品牌及造車新勢力客户訂單金額佔比持續提升,汽車安全業務更是完成對新能源銷量榜TOP10客户的全覆蓋。

同時,依託完善的全球化佈局,均勝電子有望深度受益於中國車企的出海擴張熱潮,承接中國車企的出海訂單。在本地化生產方面,2024年,均勝電子汽車安全事業部與廣汽埃安簽署了全球戰略合作協議,為其提供本地化研發生產服務;同步斬獲國內頭部自主品牌東南亞工廠的訂單,並與其他國內頭部自主品牌洽談海外市場的本地合作事宜。在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領域,公司已承接多個國內自主品牌出海項目的定點以及純海外市場的項目定點。

加碼智能化、電動化研發投入,人形機器人佈局打開增長空間 

能夠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實現強勢增長,離不開均勝電子雄厚的研發實力,其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的技術優勢功不可沒。

在智能座艙領域,均勝電子打造了支持多屏交互、多模態交互和AI融合的下一代座艙平臺,其模塊化架構可無縫適配從入門車型到豪華旗艦的全產品矩陣,公司與華為合作的Hicar、鴻蒙座艙等創新產品技術也正不斷推向市場,此外,2024年,均勝電子還在國內某頭部造車新勢力客户上獲得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區域控制器(ZCU)等新業務,實現零的突破。

在智能駕駛方面,針對國內外不同市場,均勝電子已陸續發佈基於高通、地平線及黑芝麻等各大芯片平臺的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在智能網聯方向,公司的5G-V2X終端率先實現車路協同與高精定位的商業化驗證。新能源管理領域,均勝電子在800V高壓快充領域的先發優勢之上,已經開啟對1000V及以上電源管理系統和功率電子器件的研發。

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行業領軍企業,均勝電子的研發投入持續保持在高位,以保障公司能夠在關鍵技術領域鞏固領先優勢。2024年,均勝電子研發投入達到36.86億元,其中,費用化的研發投入達25.8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憑藉在汽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積累與高端製造能力,均勝電子已然跳出汽車行業,全面啟動人形機器人全產業鏈佈局,率先構建「汽車+機器人Tier1」雙軌戰略,目標是向包括全球車企在內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相關公司提供軟硬件及解決方案,這也為均勝電子業績的進一步增長打開了空間。 

年報顯示,均勝電子計劃重點突破機器人傳感器套件、機器人能源管理模塊、機器人高性能材料等關鍵零部件技術,實現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此前的2月14日,公司自主研發的嗅覺傳感器正式發佈,標誌着公司在機器人感知層核心部件的創新實力;在覈心關節方面,公司旗下孫公司NESINEXT已聯合黑芝麻智能及傅利葉共同推出通用人形機器人「靈巧手」產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