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24 17:47
撰文| 文燁豪
「沙漠中的每一粒沙都在訴説着故事。」這是《沙丘》系列電影中的一句經典臺詞,亦恰似中國包裝水市場的隱喻——在這條仍在增長的萬億賽道里,每滴水似乎都折射着殘酷的生存法則,尤其是對農夫山泉而言。
儘管農夫山泉曾通過電視廣告,將「農夫山泉有點甜」刻入了一代消費者的記憶,但縱觀2024年農夫山泉的表現,從輿論風波到競爭對手崛起、上市,再到東方樹葉被各路茶飲、養身水品牌所圍剿,農夫山泉似乎有「苦」。
而這,似乎也激怒了農夫山泉——發佈綠瓶純淨水這種「違背祖宗的決定」,加強線下渠道管控以及猛卷價格,過去一年間,「佛系」多年的農夫山泉正變得激進起來。
從目前的局面來看,鐵腕手段似乎使農夫山泉扛過了輿論渦旋,但面對變量叢生的水飲市場,農夫山泉仍需要屏蔽噪音,投入更多耐心,以找到「通關」之道。
「違背祖宗的決定」背后
農夫山泉「綠瓶水」,堪稱農夫山泉過去多年間最重磅的產品。此「重磅」並非指產品的含金量,而是其對農夫山泉自身價值敍事的顛覆性。
農夫山泉官網企業大事記中曾寫道:「2020年,因純淨水對人體無益,農夫山泉鄭重向業界宣佈不再生產純淨水,轉而全部生產天然水」。而「純淨水無益健康」的營銷戰役,亦幫助其擊敗了彼時的水飲巨頭娃哈哈,坐上瓶裝水市場的鐵王座。
然而,農夫山泉過往多年的價值敍事,最終卻被其自身「綠瓶水」給終結。此番矛盾背后,是農夫山泉戰略打法與企業文化的互博。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飲用水賽道不僅拼產品、價格,更講求販賣「故事」。正如李奧貝納所説,佔領市場必先佔領消費者的心靈,而水飲品牌的路數往往是在佔據消費者心靈之前,先強行「入侵」消費者的大腦。
以最為常見的「飲水思源」為例,背靠阿爾卑斯山的依雲,就曾以水源地的故事俘獲了全球消費者,甚至還曾藉此推出面向美粧市場的依雲噴霧。作為「大自然的搬運工」,農夫山泉亦深諳此道,將全國20余個「水源地」打造成了其天然水帝國的護城河。
再比如今麥郎,雖優質水源地數量不及農夫山泉,但卻也從傳統文化中發掘出了「生水性寒,熟水性温」等故事,兜售自身的涼白開。
但事實上,不論是引經據典的今麥郎,還是強調「健康水」的農夫山泉,整個瓶裝水賽道背后,皆是一個涵蓋科學與營銷的迷局。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天然水確實含有一定程度的礦物質,比如鎂、鈣等,但其具體含量、類型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實際影響,往往被誇大。「單純依賴飲用水來補充礦物質,無論從數量還是從吸收效率上來看,都遠遠不足以滿足人體的需求。」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顯示,成人每天應攝入350毫克鎂,而一瓶550毫升農夫山泉天然水所含的鎂不足0.5毫克,無異於杯水車薪——若僅憑天然水攝入鎂,那麼或許需要喝超1000瓶農夫山泉。
因此,瓶裝水戰役的核心之一,是對消費者的認知構建。在此方面,農夫山泉作為行業老大,成績如何不必多言,但其寧願放棄多年的故事體系,也要推出「綠瓶水」,則略顯蹊蹺。
對此,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給出的回答是,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權。但從「綠瓶水」推出的時間節點來看,其或多或少透露着一絲「恐慌」。
「綠瓶水」上市於去年4月,彼時的農夫山泉,正被娃哈哈與怡寶兩大巨頭的合力施壓。
一方面,農夫山泉當時身處輿論風暴交織的「黑暗時刻」,大眾情緒消費倒向娃哈哈,使其長期以來在市場上積累的品牌信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衝擊。另一方面,「綠瓶水」上市前不久,怡寶母公司華潤飲料赴港IPO。作為主要競爭對手,怡寶藉資本化成長,對農夫山泉亦是威脅。
而娃哈哈、怡寶均是純淨水玩家,面對這種雙重壓力,農夫山泉自然有所反制。而「綠瓶」本身,亦透露着些許「碰瓷」的意味。
只是,這場仗,似乎遠沒有農夫山泉料想的那般簡單。
入侵純淨水,農夫山泉贏了嗎?
為打贏純淨水之戰,農夫山泉祭出了兩大殺手鐗。
首先是價格。在這一最為直觀的競爭因素上,農夫山泉絲毫沒有收斂,以低於1元價格帶的定價,突襲怡寶、娃哈哈的大本營。
零售數據顯示,農夫山泉12瓶「綠瓶水」僅售9塊9元,折算下來單瓶僅要0.825元——規格近似的怡寶,12瓶價格在15元左右,娃哈哈亦在10元以上。而這,也一度讓羣情激奮的消費者忘卻「仇恨」,紛紛囤水。
另一大殺手鐗在於渠道。通常,頭部水飲品牌為爭奪線下渠道,會在終端投放冰櫃並提供陳列費,門店只要擺放該品牌飲品,便能按協議能拿到陳列費和補貼。
對此,便利店商家李玥(化名)告訴光子星球,在行業內部,農夫山泉是公認的「控制慾強」,給終端的補貼最多,但要求也最嚴。以李玥店里的農夫山泉四門冰櫃為例,在滿足進貨量的前提下,農夫山泉每個月會贈送其8件24瓶裝的天然水。
據其透露,儘管所有廠家對自家商品擺放比例都有要求,但絕大多數品牌及其業務員對其的態度都較為寬松,並沒有嚴格執行。
「以可口可樂為例,除了不能放百事可樂的競品,其他品牌想放啥放啥,只要把可口可樂的品放在C位,擺個幾列就行。有次擺了百事的‘生可樂’,業務員來了也沒多説什麼,只是在拍照時把它挪出去,拍完了又給我放回來。」李玥談到。
而相比在櫃里裝攝像頭的康師傅、元氣森林,對接李玥門店的農夫山泉業務員,在此方面也一度寬松,然而,隨着去年農夫山泉全面出擊,對終端的管控似乎也苛刻了起來。
李玥告訴光子星球:「業務員之前雖不讓其放怡寶和娃哈哈,但私底下還是對娃哈哈的無氣蘇打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有些顧客就好這個,除了元氣森林其他蘇打水都不怎麼好賣。但和娃哈哈鬧了彆扭,蘇打水直接不讓擺了。」
相鄰街道上的另一個便利店商家亦印證了李玥的話。據其所言,農夫山泉送其三門冰櫃時只要求放一半左右,但后來越放越多,現在一共18層櫃架,被業務員擺了15層農夫山泉的商品。「要是未按要求擺放或擺放競品,業務員要被罰100元,經銷商則扣200元。」
從價格到渠道,皆意味着農夫山泉過去一年間,已不再「佛系」,而是拿出了百分百的精力來迎擊。但問題在於,這場仗,農夫山泉到底打贏了嗎?
答案或許並不簡單,畢竟以極低價格、強硬渠道佔領市場,短期內確實能夠給怡寶、娃哈哈帶來巨大壓力,搶佔一部分純淨水份額,但從長期來看,此番強硬手段或許亦將逐步顯現出副作用。
背后的邏輯在於,現階段,作為高頻消費,消費者對瓶裝水這一「口糧」的購買決策常常是建立在對品牌及其產品全線的認知基礎上的,存在着消費慣性。比如,用户去往便利店,或是在外賣平臺買水,大多會選擇自己熟悉的產品,而非像購買飲料、美食那般偶爾還會帶着嚐鮮的心理。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價格敏感性越來越強,而隨着「健康水」的邏輯逐漸袪魅,純淨水、天然水及礦泉水市場也在融合。
一個簡單的例子,當農夫山泉推出「綠瓶水」時,大量消費者並不知道其同「紅瓶水」在水源方面有所區別,而是誤以為其只是農夫山泉推出的新包裝。
因此,當農夫山泉背書的「綠瓶水」席捲市場,收到侵蝕的不只是怡寶和娃哈哈,還有農夫山泉「紅瓶水」自己——卷掉了自己在天然水品類的利潤空間,以及水源地等重資產。而農夫山泉覆蓋全國的12個優質水源地,恰是其在瓶裝水賽道上重要的護城河。
為防止背刺自己,農夫山泉亦在「綠瓶水」發佈后,多次在公開場合「自我否定」。而李玥的四門冰櫃,目前留給「綠瓶水」的空間也僅有一層不到。
據媒體報道,鍾睒睒曾在去年11月的行業交流會上坦言:「説句老實話,那個時候是一氣之下,但我仍然不希望大家去喝綠瓶水,我要告訴人家紅瓶水就是值這個錢,綠瓶水就是不值錢,也不適合長期飲用。」
這意味着,長期來看,這種以品類、價格為核心的競爭手段,很可能在品牌內卷、利潤縮水和瓶裝水邊界模糊的情況下,需要另謀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據媒體年初報道,農夫山泉意欲籌備一款名為「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的新品,售價更是捲到了1.5元以內,若果真如此,那麼對現階段國內礦泉水市場而言無疑是降維打擊。而如何在不同瓶裝水品類中做取捨,或許將成為農夫山泉今年的必答題。
東方樹葉的反圍剿
東方樹葉作為無糖茶飲產品,無疑是農夫山泉近些年最大的亮點。
曾幾何時,東方樹葉還同嶗山白花蛇草水、紅色尖叫、格瓦斯等,被網友收錄進「中國最難喝飲料」行列,但這一品類在持續虧損多年后,於2021年迎來了翻身仗,並逐漸帶動了國內無糖茶飲賽道的崛起。
當下,無論是年輕用户,還是中年羣體,都有人將其視為「水替」。尼爾森零售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東方樹葉銷售額相比上一年幾近翻倍,而這亦有力推動了農夫山泉的業績增長。
而這,自然也受到了整個業界的覬覦。以三得利為例,其作為東方樹葉的勁敵,年初推出了包括龍井茉莉花茶、清香烏龍等數款新品;而元氣森林雖在燃茶、麥茶等產品上「折戟」,但卻也通過減糖的「冰茶」以及中式養生水「好自在」另闢蹊徑。
推新之余,玩家們還在性價比上下了苦功夫,紛紛端出動輒1升的大瓶裝,以此搶奪尋找「水替」的剛需用户。面對諸侯的圍剿,東方樹葉並沒有坐以待斃,其推出的900毫升裝產品,便是對外界性價比路線的回擊。
以電商平臺整箱價格來算,1.25升裝的三得利無糖烏龍茶,每100毫升價格在0.68元左右。相比之下,900毫升裝的東方樹葉,每100毫升價格在0.67元左右,差距並不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農夫山泉悄然上線了1.5升裝東方樹葉。或許是由於產品方纔推出,不存在打折促銷以及清庫存因素,其每100毫升價格在0.73元左右,性價比甚至不及小規格產品。
但可以預見,若無糖茶飲賽道的戰役持續發酵下去,那麼隨着后續促銷活動跟上,該款產品或許將成為東方樹葉從被圍剿,到反圍剿的有力手段。
歸根結底,對去年曾陷入風暴的農夫山泉而言,那些執着於「長期喝天然水」的消費者不會消失,而願意為「綠瓶水」、「水替」買單的新世代亦在崛起。
而這場戰役的終局,或許藏在《沙丘》的另一句預言里:「恐懼是思維的殺手。」大可不必因一時噪音而慌亂,畢竟商業,從來只相信敬畏與進化的力量。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別忘了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