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運動服飾之王,耐克和阿迪等都要競相討好,卻沒幾個人知道它

2025-02-05 09:56

2025年02月05日 09:56:08

「這是價值事務所的第1779篇原創文章」

在此前邁瑞醫療的文章中所長講到,出海對於絕大多數有追求有抱負的企業而言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這同什麼地緣大環境無關,畢竟出海意味着全球的人才、創意、資本為你所用,全球的市場待你挖掘,這遠不是單一國家、單一市場可比擬的,李錄先生在自己的書《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中也講到,「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一定會成為唯一的市場,誰脱離這個市場誰就會落后。」

甚至諸多國際摩擦也不是故意要打壓你,而是出海做得不夠好所致,即便人家不刻意干什麼,后續你也會被反噬然后主動讓利出去(當年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歐洲的大手筆援助等其實核心目的都在於此)。

近幾年,老美對我們的動作變多,致使二級市場一驚一乍,不少企業(比如前文提到的邁瑞、大家比較關心的藥明等CXO以及很多海外營收佔比大尤其美國營收佔比大的企業)都引發了資本市場的擔憂,去看企業的投資者交流,這段時間幾乎100%板上釘釘會有機構對此進行提問。

嗨,其實真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多看幾家企業,多看幾個行業,多看一些歷史,你就會發現「啊,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其實類似的事情早已發生過無數次了,只不過資本市場的記憶只有7秒鍾,當新的熱點帶跑了大家的注意力,老東西很快就被忘記了。

這里,咱們就講一家很多年前被針對過無數次,但現在卻過得好的不能再好,營收基本全部來自海外的咱們國內的跨國企業——服裝代工廠申洲國際。

01

價值事務所全球最大紡織廠

申洲國際是全球最大的服裝代工廠,2023全年營收249.7億,2024H1實現營業收入129.76億元,同比+12.2%,歸母淨利潤為29.31億元,同比+37.8%。下圖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阿迪、耐克、優衣庫、Puma、lululemon等都是公司的合作伙伴。尤其優衣庫,從1997年便開始同申洲國際合作,至今已經合作了27年之久,一直都是其最核心的客户。

2024H1,四大最核心客户,也可以説是全球最知名、最大的四家服飾集團優衣庫、Nike、Adidas、Puma分別貢獻收入34.0、32.4、23.3、13.4億元,同比分別+33.8%、-6.5%、+23.8%、+0.02%,前四大客户合計佔公司營收的比例為79.5%,略微下滑0.3%。

PS:下圖中的甲乙丙丁分別就是優衣庫、Nike、Adidas、Puma。

資料來源:iFinD

資料來源:iFinD

這四大客户都跟申洲國際合作很多年了,都是長情客户,所以給申洲國際單子的數量是增長還是下滑,其實是看客户的銷售情況,不能説看到下滑就覺得他們換供應商、找二供之類的。像阿迪、耐克這類的超級大客户,在申洲國際都有單獨的工廠(即只為他們服務、與其他客户區隔開來的工廠),很多面料也都是同申洲國際合作研發的,比如耐克針織跑鞋的Flyknit材料、優衣庫知名的AIRism面料。

四大客户之外,也有其他優質客户積極和申洲國際合作,只不過體量相比四大客户小很多,所以對申洲的業績貢獻暫時還不明顯,不過整體來説還是在不斷增長的。

比如這些年比較厲害的新鋭品牌lululemon,兩者2022年進行首次合作,由於雙方合作進展較為順利,后面lulu給的單子越來越多,雖然公司沒有披露具體的訂單金額,但講到2024H1增長約六成。另外,這些年隨着國產運動品牌的崛起,他們給申洲下的單子也越來越多,依然沒有披露具體數據,根據相關券商預計,在國內終端消費不佳的2024H1,安踏、李寧、特步等國產品牌給公司下的單子應當有雙位數增長。

2024H1,除四大客户外,其他客户收入增長14.2%,佔公司整體營收比重達20.5%。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別看申洲國際只是一個毛利率30%左右、給品牌「打工」的代工廠,但它賺錢能力卻一點不比品牌方差。我們看下圖,其淨利率除疫情期間上游原材料大幅漲價的幾年外,基本始終維持在20%左右,還能在智能化及產品結構化升級的浪潮下保持不斷增長的趨勢,2024H1又回到了22.59%的高點。一直以來,申洲國際的利潤率都比品牌方李寧高不少,哪怕李寧一直在往高端走,在中國李寧價格這麼貴的情況下,利潤率都還是趕不上申洲國際。

這幾年,其實申洲國際的客户爸爸們日子都不太好過。我們看下圖,其最大的客户優衣庫業績呈現不斷下滑的趨勢,阿迪亦是如此,耐克、Puma稍好,但2022開始也漲不太動了,只有新鋭lulu還在煥發活力。

資料來源:iFinD

資料來源:iFinD

但申洲國際整體還是很穩得住,只有2023年營收略微有下滑,但2024就又漲回去了。

所以,別瞧不起代工廠,哪個更賺錢、哪個更穩定還真不好説。

02

價值事務所申洲國際的全球化

簡單介紹完申洲國際的業務模式和經營情況,這里所長要開始講他的全球化佈局了。

申洲國際所處的行業是紡織業,其實紡織業一開始是歐美的支柱產業,后面漸漸外流,慢慢被國人趕超,正如現在他們不想放棄芯片、醫藥等高端製造行業一樣,當初他們也不想放棄紡織行業,所以早在2005年,申洲國際就遭受了非常強勁的「制裁」,比現在關税啥的恐怖多了。

那時候,歐美對中國出口的服裝實施了非常嚴格的出口配額制度(歐美每年從中國進口的服裝和紡織品不能超過一個固定的額度),以此保護本土產業製造業的競爭力。

於是申洲國際開始被迫出海,他在海外琢磨了一圈,發現柬埔寨不僅不受配額限制,甚至歐盟爲了扶持他還給他免關税,因此,2005年申洲國際就在柬埔寨建設了首個生產基地。

2012年,美國主導了「TPP協定」,於是申洲國際又開始在TPP成員國越南建廠。截至目前,申洲國際的絕大多數產能都放到了柬埔寨和越南,這兩個國家的員工數量早已比中國要多(早在2022年就超越中國了,現在超越得更多了),現在還有一個預計容納約1.2萬工人的柬埔寨新工廠正在建設,預計到2025年會局部投產。

資料來源:iFinD

資料來源:iFinD

申洲國際在2024半年報中表示,「本集團在越南和柬埔寨已建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也提高了全球化佈局的能力,有意於海外選擇新的國家進行產業佈局。」按照申洲的説法,這個新的國家比較看中印尼。

在此前的投資者交流中就有機構問公司這樣的問題,爲了規避敏感詞,這里所長把「戰」字刪除了,懂得都懂哈。

看吧,紡織業早幾百年前就已經有成功的經驗了,家電行業的海爾、美的等亦有類似的經驗,所以其余各個行業也不需要恐慌什麼,更好地做全球化就好了,從中國製造進化為中國組織到全世界製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