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7 16:34
2025年1月13日至16日,第43屆摩根大通醫療保健會議(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會議匯聚了全球頂尖的生物技術公司、製藥公司、醫療器械公司、投資人士以及眾多行業領袖,是全球醫療健康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之一,被譽為「全球醫藥健康領域發展與投資的風向標」。
2025年大會着重關注併購熱潮回襲、研發聚焦差異化等行業趨勢,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力量的崛起值得關注。以下是思宇整理匯總的本屆大會的整體亮點、企業進展以及行業趨勢總結,供讀者參考。
#01
械企巨頭佈局
強生
強生首席執行官 Joaquin Duato 表示,目前強生醫療業務有50%的銷售額來源於高增長市場,預計到2027年,將有1/3的營收來自於新產品。
VARIPULSE在美暫停使用:強生公司的首款PFA產品VARIPULSE暫停在美國的外部評估和商業應用。原因是在美國進行有限市場推廣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神經血管方面的副作用。出於高度謹慎,決定停止外部評估,以確保配置正確。
在美國以外地區,VARIPULSE繼續進行商業化推廣,並且公司正在努力查明根本原因,以便讓VARIPULSE能夠重新進入美國的外部評估階段。
手術機器人領域:2024年6月7日,強生宣佈,DePuy Synthes 已獲得 FDA 的510(k) 許可,可在單髁膝關節置換術(UKA)中應用 VELYS™ 機器人輔助解決方案。
2024年11月12日,強生宣佈,美國 FDA 已批准其Ottava手術機器人研究設備豁免(IDE)申請。目前,強生正在積極準備場地,以招募患者,並開始進行手術病例的臨牀試驗。
房顫治療領域:2025年1月10日,強生宣佈,其Dual Energy ThermoCool SmartTouch™ SF導管已獲得歐洲CE認證,用於治療心臟房顫等心律失常。
Dual Energy ThermoCool SmartTouch™ SF導管憑藉其雙能量功能,能夠在射頻(RF)能量和脈衝場(PF)能量之間切換,讓醫生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解剖結構和臨牀需求,定製治療方案。
心力衰竭治療領域:強生致力於心臟泵和心房分流器的研發。針對心房顫動,公司已經開發出一套完整的消融治療方案,並積極推廣左心耳封堵技術。
併購擴張:強生通過一系列戰略性投資,收購了Abiomed、Shockwave、V-Wave和Laminar等公司,構建了強大的心血管產品組合,強生公司對收購Abiomed和Shockwave的成果表示滿意,這兩家公司的表現均符合市場預期。
波士頓科學
波士頓科學公司在大會期間預測,到2026年,全球超過60%的心房顫動(AFib)手術將使用PFA技術。目前,競爭對手雅培尚未獲得相關批准,強生公司上周暫停了其VARIPULSE設備在美國的使用,而美敦力成為波科在PFA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手。
在心臟電生理(EP)領域,波科原本位居全球第四。而公司預計到2025年中期將躍升至全球第二,且目標是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成為該領域的全球第一。
公司首席執行官 Mike Mahoney 表示,波科2025年的PFA增長計劃包括擴張中國和日本市場,進一步滲透美國和歐洲市場,並增加其繪圖系統的使用。
臨牀數據、適應症擴展也是實現業務長期增長的的重要內容。去年,一項由波士頓科學公司資助的試驗發現,在進行消融術的同時進行左心耳封堵術(LAAC),相較於使用血液稀釋劑,可降低出血風險。
而波科旗下的Watchman設備在美國LAAC市場佔有較高份額,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擴大Watchman適應症,以涵蓋消融術后患者的使用。
美敦力
美敦力首席執行官 Geoff Martha 在與投資者交流時表示,美敦力的核心業務板塊,包括心律管理、脊柱和經導管心臟瓣膜業務,均呈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
心臟消融業務:公司預計近期新產品增長最快的四個領域是心臟消融、腎去神經支配、神經調控以及用於糖尿病管理的自動胰島素輸送系統。
心臟消融市場的規模預計有望達到90億美元,美敦力的相關業務有望在第三財季實現兩位數的強勁增長。目前,公司的PulseSelect PFA導管正在擴大生產規模。
神經調控業務: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傳感技術進行投資。美敦力自適應深部腦刺激(DBS)技術已經獲得歐洲CE標誌,這是全球首個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自我調節腦刺激的完整閉環DBS系統。目前,向美國FDA提交的相關文件正在準備中。
糖尿病業務:已經實現扭虧為盈,並且正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Simplera連續血糖監測傳感器尺寸僅為以往傳感器的一半,使用更為便捷,正在推動國際市場的增長。
腎去神經支配: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決定對腎去神經支配進行全國醫療保險覆蓋率分析,美敦力旗下的Symplicity Spyral設備在醫療保險和支付方面取得進展,為應對龐大的高血壓市場做好了準備。
目前,全球高血壓市場的滲透率僅為1%,代表着價值10億美元的市場機會。
百特
在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全公司重組之后,百特國際在J.P. Morgan健康大會上向投資者透露,公司正在策劃更多變革。這些變革包括資產剝離、小規模收購,以及對特定地區產品供應情況的評估。
2024年8月,百特與凱雷集團宣佈雙方已簽署最終協議,凱雷集團將以38億美元收購百特的腎臟護理子公司Vantive。根據最終協議的條款,在某些交易完成調整后,百特預計將獲得約35億美元。該交易預計將於2025年初完成。
#02
製藥巨頭佈局
國際企業
強生:率先發力,豪擲146億美元收購 Intra-Cellular Therapies,禮來、GSK、艾伯維緊隨其后,斥資數十億美元重金押注 PI3Kα 抑制劑、KIT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和三抗。
禮來:大會期間,禮來公司宣佈以10億美元現金收購 Scorpion 公司的 PI3Kα 抑制劑項目 STX-478,並承諾在項目通過監管審批及達成銷售里程碑后追加 15 億美元。
艾伯維:艾伯維與先聲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先聲再明宣佈,雙方就在研候選藥物SIM0500達成許可選擇協議,潛在的里程碑付款高達10.5億美元。
SIM0500目前正在中美兩國開展針對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MM)的臨牀1期研究。
GSK:葛蘭素史克(GSK)宣佈將斥資11.5億美元收購IDRx 的主打候選藥物IDRX-42,這與GSK之前收購BELLUS Health以獲得治療難治性慢性咳嗽藥物的策略相似。
· 中國企業
普洛藥業:橫店集團控股旗下的投資和企業發展部門,以及普洛藥業參加會議,通過參會加強國際合作與影響力。
藥通中國(BioToChina. org):首個連接中國與全球製藥、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業務發展(BD)的組織。其核心平臺 ACCESS CHINA 是一個高效的交易促成平臺,旨在幫助西方製藥和生物技術領導者進入或擴展中國市場。在JPM25期間舉辦了「ACCESS CHINA Biotech Forum」,連接中外生物技術公司,推動合作與投資。
百濟神州:百濟神州首席執行官歐雷強介紹了業務近況、公司在血液腫瘤和實體瘤領域的管線佈局,以及未來發展規劃和預期進展,同時提到預計將實現2025年全年經營利潤為正。消息傳出后股價一路上漲,一度漲近10%。截至收盤,百濟神州A股報178.6元/股,漲9.44%,當前市值為2474億元。
此外,國內還有再鼎醫藥 、傳奇生物、三生製藥、康方生物、信達生物、君實生物、藥明生物、藥明合聯、泰格醫藥、金斯瑞科技等幾十家企業參會。
此外,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從中國引入藥物,儘管地緣政治局勢複雜,這種趨勢依然顯現出行業對中國創新能力的認可。
#03
行業趨勢
併購浪潮再掀高峰
強生以146億美元收購Intra-Cellular,拉開了2025年製藥領域併購熱潮的序幕。在專利懸崖和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併購和整合依然是像禮來、GSK、艾伯維這樣的行業巨頭實現增長的重要手段。
製藥行業長期面臨專利到期和市場競爭加劇的問題。專利到期意味着公司的一些主要藥物將面臨仿製藥的競爭,導致收入鋭減。爲了應對這一挑戰,製藥公司通常會通過併購和整合來擴展產品線,增強市場競爭力。
研發創新聚焦差異化
企業更加註重通過差異化策略在擁擠的市場中尋找突破口。輝瑞公司在肥胖治療領域採取了差異化策略,大力佈局小分子GLP-1R藥物。目前,輝瑞已將多個候選藥物推進至臨牀階段。
技術驅動與生態融合
在此次大會上,英偉達宣佈與IQVIA、Illumina、Mayo Clinic和Arc Institute建立合作伙伴關係。
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利用 Nvidia 的技術,加速下一代病理學基礎模型的開發,其數字病理學平臺具有獨特的數據集以支持創建基礎模型。
臨牀研究服務提供商 IQVIA ,正在使用 NVIDIA AI Foundry 服務構建自定義基礎模型,並開發代理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以加快研究、臨牀開發和獲得新療法。
DNA 測序和信息學技術公司 Illumina ,將加速計算和 AI 工具集用於其多組學分析軟件和工作流程,以幫助研究人員、製藥公司和其他生命科學客户更容易獲得對人類基因組的分析和見解。
Arc Institute 正在與 NVIDIA 合作開發和共享強大的 AI 模型和工具,以推進生物醫學發現。
#04
結語
JPM25大會作為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的年度盛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企業展示最新成果的平臺,更是行業趨勢的風向標。
2025年的大會見證了強生以146億美元收購Intra-Cellular Therapies,這一重磅併購為行業復甦注入強心劑。此外,大會還聚焦了心臟電生理領域的PFA技術,成為熱議焦點。
展望未來,醫療行業將繼續在創新突破中與機遇共舞,數字化轉型和精準醫療將成為發展的關鍵動力。
(轉自:CHC醫療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