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6 10:35
1月13日(美東時間),2025年J.P.Morgan健康大會在美國舊金山隆重開幕。預計將有約8000名企業高管、投資人和律師齊聚一堂。值得注意的是,與往年相比,今年大會的安保措施顯得尤為嚴格。
作為醫療投資領域內最負盛名的大會之一,J.P.Morgan健康大會自然對併購活動給予高度關注。回顧2024年,生物製藥行業經歷了一段增長放緩的時期,這是至少十年來首次沒有出現價值超過50億美元的交易。對於2025年,現場接受採訪的17位行業專家一致表現出對併購市場復甦的樂觀預期。而就在大會開幕前夕,強生公司宣佈了一項重大消息,將斥資近146億美元收購生物製藥公司Intra-Cellular,或為整個大健康領域的併購活動定下了積極的基調。展望未來,預計將會出現更多價值超過百億美元的併購案例。
與製藥企業的高調不同,一方面醫療器械公司似乎更加專注於業務落地和對醫療市場的反饋,另一方面今年似乎有許多醫療器械公司「缺席」。
而首日,最具看點的是美敦力、強生、波士頓科學三大頭部企業在電生理領域的「野心」,顯得火藥味十足。此外,今年大會對於中國市場、中美關係的討論也越發熱烈。
在討論推動業績迅猛增長的領域時,強生、美敦力、波科均將心血管介入,特別是心臟電生理學,視為關鍵領域。
美敦力CEO Geoff Martha表示,在最近幾個季度中,公司的營收增長表現得更為穩健。目前正處於2025財年第三季度,公司將實現高個位數的盈利增長。
除了對全球運營和供應鏈實施集中管理,提升了運營的韌性並顯著節約了成本,這有助於實現槓桿式的盈利增長。在談及增長驅動因素時,美敦力表示近年來的創新是重要因素,並首先強調了心臟消融解決方案的重要性。在2025財年第三季度,其預計心臟消融解決方案業務將實現強勁的兩位數增長。
強生集團CEO Joaquin Duato表示,目前強生醫療50%的銷售額源自高增長市場,預計到2027年,將有三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新推出的產品。
推動高速增長的因素,除了醫療機器人技術的巨大潛力。
目前,強生的VELYS骨科手術機器人已推出,軟組織機器人系統OTTAVA正在開發中。2024年11月,美國FDA批准了OTTAVA手術機器人研究設備豁免(IDE)申請。
強生還通過戰略性投資,收購Abiomed、Shockwave、V-Wave和Laminar等公司,構建了強大的心血管產品組合,以推動其在介入心臟病學高端市場的持續增長。
波士頓科學CEO Mike Mahoney表示,通過2024年的收購活動實現了高速有機增長,並且在2025年商業變革將逐步穩固,他對取得的業績感到無比自豪。
其中,其電生理業務三位數的高速增長顯然居功至偉。
自2024年起,脈衝電場消融術(PFA)已成為全球電生理市場備受矚目的技術,不僅被認定為心血管領域未來發展的四大前沿之一,而且在房顫治療領域,它有望取代傳統的冷凍消融和射頻消融技術,成為主流。
在本屆J.P.Morgan健康大會上,圍繞PFA技術,各頭部企業都收到了眾多問題,並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是一個規模近百億美元,年增長率近20%的細分市場,且未來或將決定誰會是心臟電生理「一哥」。
01
波士頓科學:
劍指心臟電生理「一哥」
波士頓科學在會上明確表示,在心臟電生理(EP)領域,波科原本位居全球第四。而公司預計到2025年中期將躍升至全球第二,且目標是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成為該領域的全球第一。
從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來看,波士頓科學在心臟電生理領域的增長速度令人矚目。
公司計劃通過產品組合投資和開拓新的增量市場,繼續在心臟電生理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目前,傳統射頻消融和標準冷凍消融正逐步向脈衝場消融(PFA)轉變。據預測,到2024年,全球採用PFA的比例將達到20%,而美國的這一比例可能超過40%。預計到2026年,全球至少60%的相關手術將採用PFA技術。
在增量市場方面,波科認為美國市場還有大量新客户有待開發,同時也有許多現有客户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導管和相關配件銷售機會。此外,公司不僅通過長期隨訪來加強臨牀數據的可靠性,還在不斷擴展適應症範圍,從持續性房顫擴展到一線治療及其他領域。在新目標市場的拓展方面,2025年中國和日本市場將成為重點。
迄今為止,FARAPULSE系統在全球已經成功治療了超過20萬名患者。從已公佈的數據和案例來看,波科強調其PFA產品在安全性和操作效率方面都獲得了醫患的高度認可。
在2024年10月,FARAWAVE NAV,這款集成了OPAL標測系統的PFA設備,已在美國獲批,並預計將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和日本獲得批准。這將為波科公司在PFA市場進一步拓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波科表示,除了在產品執行和發佈方面的內生性努力外,一直以來投資併購是其保持管線領先的重要舉措。
2024年其收購了五家公司,其中包括專注於為治療房顫開發綜合標測和消融解決方案的Cortex公司。
其核心標測產品 OptiMap™系統的臨牀試驗數據表明,與僅接受傳統肺靜脈隔離治療的患者相比,持續性房顫患者在OptiMap引導下治療房顫源,可使患者在消融后一年免於復發的機率提高51%。
關於如何在2025年取得成功,波科公司指出,房顫消融、左心耳封堵器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然而,PFA和Watchman並非短期策略,波科計劃持續增加投資,並通過近20個自主研發的創新產品組合進行戰略性佈局。
02
強生醫療科技:
VARIPULSE在美國以外地區不受影響
強生對於射頻消融和脈衝場消融業務在2025年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強生公司表示,得益於心血管業務的強勁增長勢頭,公司堅定地致力於在房顫治療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其信心源於在射頻消融技術方面的顯著優勢,以及市場上備受讚譽的先進標測系統。
作為「重回」心血管介入領域的老牌巨頭,在幾年內強生已通過併購構建起全面的心血管治療解決方案。
在心力衰竭治療領域,強生公司專注於心髒泵和心房分流器的開發。針對心房顫動,公司已研發出一套完整的消融治療方案,並且正在積極推廣左心耳封堵技術。
強生公司表示,對收購Abiomed和Shockwave的成果感到非常滿意,這兩家公司的表現均超出了市場預期。
在房顫治療領域,強生公司的領先業務備受關注。其PFA雙能量導管已於1月10日在歐盟獲得批准。
Dual Energy ThermoCool SmartTouch™ SF導管憑藉其獨特的雙能量功能,能夠在射頻(RF)能量和脈衝場(PF)能量之間靈活切換,使電生理學家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解剖結構和臨牀需求,定製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然而,話題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強生公司的首款PFA產品VARIPULSE,1月8日強生宣佈暫停該產品在美國的外部評估和商業應用。
強生醫療解釋,外部評估是一種有限的市場推廣方式,旨在新技術全面上市前收集醫生對該技術的反饋意見。
公司CEO Joaquin Duato在會議上的迴應似乎與之前的公告內容一致。
他指出,VARIPULSE在美國進行了有限的市場推廣,並處於外部評估階段。在外部評估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神經血管方面的副作用,特別是有4個病例。出於高度謹慎,決定如之前所通報的那樣停止外部評估,而進行外部評估正是爲了確保配置正確。在美國以外地區,VARIPULSE繼續進行商業化推廣,並且公司正在努力查明根本原因,以便讓VARIPULSE能夠重新進入美國的外部評估階段。
同時,強生公司強調,其在房顫消融領域,無論是射頻消融還是PFA,都致力於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03
美敦力:增加PFA產品的產能
美敦力公司指出,2025財年的大部分增長歸功於PulseSelect系統的廣泛採納,目前規模效應正逐漸顯現。此外,去年底獲得批准的配備三維標測技術的Affera系統也在加速推廣,目前客户反響強烈,醫生的需求同樣旺盛。
其特別強調,這兩款PFA產品不僅市場競爭力極強,而且在安全性方面表現出色,是市場上極為安全的導管選擇。美敦力在這些產品上擁有非常可靠的安全數據支持,這在心臟電生理領域無疑是一個關鍵優勢。
美敦力認為,其在心臟電生理(EP)領域一直具有強大的實力,但此前主要是在心律(管理)方面。因此,在標測、消融領域,儘管之前在冷凍消融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但現在隨着PFA這一新技術產品線的推出,美敦力在心臟電生理領域結識了許多新夥伴,並且進入了高業務量的中心。爲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美敦力已提升了產能;最近獲批建立了一家新的製造工廠,位於愛爾蘭。
隨后主持人提出了尖鋭的問題:「你如何看待此前VARIPULSE撤出美國市場的事件?」
美敦力執行副總裁兼心血管產品組合總裁Sean Salmon表示,這更讓我覺得PFA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或許,真實的商戰就是如此針鋒相對。
04
飛利浦:2025年中國市場仍然充滿挑戰
今年的J.P.Morgan健康大會,除了談論起起伏伏的市場復甦外,特朗普二次執政帶來的中美關係變化也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飛利浦CEO Roy Jakobs表示,「我認為2025年對中國市場而言仍將充滿挑戰。」
今年中國市場的波動性可能會加劇,這取決於總統特朗普所採取的對外貿易政策。
此外,飛利浦表示,將踐行具有影響力的新文化,着力打造合適的團隊,提升醫療科技能力;75%的高管必須具備醫療科技和臨牀背景。
預計下個月發佈全年財報時,飛利浦將公佈2024年營收超180億歐元(183.9億美元)。
05
百特:2025年,資產剝離、收購……
在一次大規模的全公司重組之后,百特國際今日在J.P.Morgan健康大會上向投資者透露,更多變革正在醖釀之中,其中包括資產剝離、小規模收購,以及對特定地區產品供應情況的評估。
2024年8月,百特與凱雷宣佈雙方已簽署最終協議,凱雷以38億美元收購百特的腎臟護理子公司Vantive。根據最終協議的條款,在某些交易完成調整后,百特將獲得約35億美元。該交易預計將於2025年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