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5 14:31
2025年生物醫藥市場新牌局已經開啟。
1月13日-16日,第43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下稱JPM大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JPM 是全球生物醫藥健康領域規模最大的醫療投資、產業交流合作大會之一,涵蓋了全球整個醫療保健領域。
隨着2025JPM大幕拉開,多家MNC也公佈了自身的最新戰略。本次大會上,阿斯利康、禮來、諾華、輝瑞、羅氏、GSK等如約參加,分享公司最近進展及公司發展方向介紹。
其中,部分涉及2025年增長計劃:
輝瑞宣佈不再進行大併購,繼續收縮資金。2025年的銷售、總務和管理費用將比2024年減少約5億美元,而研發費用將減少約3億美元。其中在JPM,輝瑞或將公佈部分ADC、血友病等多款管線進展。
默沙東或將公佈其腫瘤學佈局的最新進展及心臟代謝藥物創新的成果。尤其是Keytruda專利到期風險,2025公司如何繼續保持增長。
羅氏重點在ADC和創新靶點,或將分享如何利用AI提高製藥生產力,縮減成本,支持下一代藥物的研發。
除了外資以外,國內還有近30家企業參加。其中包括:
藥企: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再鼎醫藥、君實生物、中國生物製藥、信達生物、和鉑醫藥、傳奇生物、榮昌生物、亞盛醫藥、康方生物、三生製藥、原啟生物、百利天恆、科倫博泰。
CXO:藥明系(藥明康德、藥明生物、藥明合聯)、泰格醫藥、金斯瑞科技等。
#01
GLP-1、ADC等藥物
仍是MNC的「必爭之地」
據瞭解,當前部分企業正在計劃在失去專利獨佔權之前填補增長缺口。有資本機構預測,因藥品專利到期,2025年至2029年製藥巨頭們存在不同梯度的收入損失比例,如BMS高達76%,GSK、安進損失幅度均超50%,默沙東、禮來、強生的比例也在40%以上。
尤其隨着手中重磅產品逐漸失去市場獨佔性,如何快速從外部尋找到能接力的潛在重磅炸彈,仍舊是大藥企出手併購的核心原因之一。
高盛投資銀行也指出,儘管部分地區和行業已出現復甦跡象,但資本市場在過去三年尚未實現真正的全球併購復甦,而在接下來,併購的關鍵條件已經匯聚:
更有利的宏觀經濟環境(貨幣政策等逐步到常態),更寬松的監管預期,以及企業風險偏好的提升。疊加技術創新加速了行業變革,財務投資機構尋求流動性,企業亦趨向通過併購戰略重塑投資組合。
雖然當前全球頂尖的製藥公司們在併購策略上都顯得較為謹慎,但它們在中小型併購的資金方面依然非常充裕。包括強生、默沙東、諾華、諾和諾德、輝瑞、羅氏在內的21家大型跨國藥企,擁有超過17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和借款能力,這將成為2025年併購和商業合作的重要推動力。
其中,7家現金流超過100億美元,強生約200億美元,默沙東約150億美元,諾華約140億美元,它們很可能成為市場上的主要買家。
此外,據Healthcare Investment Banking的《生物製藥併購與戰略合作洞察:2024年回顧與2025年展望》顯示,目前生物製藥現金總額達1700億美元。
收購對象方面,據Seeking Alpha分析師預計,2025JPM大會期間有9家公司有望被收購,包括兩家中國公司:碩迪生物與拓臻生物。
碩迪生物曾深得紅杉、禮來亞洲基金、藥明康德等海內外知名機構、產業資本共同青睞,且趕上了GLP-1風口,其口服小分子GLP-1產品研發進度處於同行前列,且其獨特的偏向激動劑設計具備明顯的差異化。此外,碩迪生物還有強有力的國際化創始團隊「站臺」。
拓臻生物在2021年登陸納斯達克,上市時禮來與OrbiMed是其股東。目前,拓臻生物重點產品管線中,同樣包含口服小分子GLP-1R激動劑。去年,拓臻生物公佈了其口服GLP-1R激動劑較為積極的臨牀I期結果。
此外,Seeking Alpha分析師預測將被併購的公司還有如:
lMadrigal,手握全球首款MASH新葯Resmetirom,該產品在去年獲FDA批准上市。
lSummit,康方生物海外重要的商業合作伙伴。「頭對頭」勝K藥的依沃西早在2022年便「高調」出海授權給了Summit,獲得全球醫藥人士的長期關注。目前,Summit已突破百億美元市值。
lSarepta,小核酸藥物三大巨頭之一,2023年其基因療法SRP-9001獲FDA加速批准。這家公司的底層技術沒得説,但市場一直對其商業回報存有質疑,「錢景」堪憂。近年來,這家公司一直是MNC併購的熱門標的。
luniQure,手握全球首款基因治療療法Glybera(2012年,歐洲藥品管理局批准),與Sarepta有着相似情況在於,商業化成績較為慘淡
收購領域方面,GLP-1向來是多家MNC的「必爭之地」。業內有分析師認為,今年該領域有望爆出鉅額交易。佔據這一領域頭部交椅的諾和諾德和禮來,先一步獲得巨大的業績回報,兩家公司的市值也一度迎來驚人漲勢——諾和諾德一躍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藥企,禮來如今已經來到7000億美元市值檔位,在藥企中一騎絕塵。
真金白銀的誘惑下,包括輝瑞、阿斯利康、羅氏、默沙東等在內的諸多MNC,也紛紛下場佈局。隨着巨頭押寶GLP-1,重磅交易幾乎沒有任何懸念。一些分析師指出,Viking Therapeutics將是2025年相關領域潛在的併購優質標的,此外,Structure Therapeutics、Terns Pharmaceuticals迎來收購的可能性也較大。三者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已有臨牀數據驗證其在相關領域的實力。
除GLP-1外,腫瘤治療領域,ADC或仍將璀璨。業內人士指出,ADC的想象力,距離觸達邊界還有很長距離。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分析,2025年,多款ADC產品將有望迎來數據讀出,為賽道再添熱度。
此外,在大部分投資者仍然盯着HER2,Trop2和Nectin4這類靶點偏后期的ADC管線時,下一代技術方向已經在醖釀職中。伴隨着PROTAC載荷ADC、雙載荷ADC的研發深入,ADC耐藥問題逐漸被突破的同時,適應症廣度也正在被拓寬。
#02
醫藥「晴雨表」定調
併購仍是主旋律
往年在JPM大會期間宣佈的交易事件,可稱為行業的關鍵風向標與晴雨表,正如BioSpace高級編輯Annalee Armstrong所説,這會「為一年定下基調」。
在2025年JPM大會前夕,也同樣發生了多筆併購BD交易事件。其中最重磅的併購交易來自強生在神經科領域大舉投入,以146億美元收購了Intra-Cellular Therapies,交易價格定在每股132美元。
這是近兩年以來生物科技行業最大的一筆交易,也是2024年以來首筆過百億美元併購的案例,這可能意味着醫療保健行業的併購活動在2024年下滑之后正在重新升溫。
再往前推,在1月10日同一天也發生了4起授權合作交易:
康諾亞生物宣佈,就潛在同類最優的靶向CD38人源化單克隆抗體CM313與Timberlyne Therapeutics達成NewCo交易。這也是康諾亞的第三次NewCo出海,去年2個NewCo交易分別是與Belenos Biosciences和Ouro Medicines。
杭州和正醫藥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同宣佈與強生簽訂全球許可協議,開發潛在最佳的BTK降解劑,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杭州先為達生物宣佈就GLP-1產品組合與Verdiva達成在除大中華區及韓國以外的全球開發和商業化許可與合作協議,交易額超24億美元.
和鉑醫藥及科倫博泰生物宣佈,與Windward Bio就靶向TSLP單克隆抗體HBM9378/SKB378達成NewCo交易。和鉑醫藥及科倫博泰有權獲得高達9.7億美金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其中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為4500萬美金,包括現金付款及Windward Bio母公司股權。
這些交易數額雖沒有去年重磅,但仍不能忽略併購的絕對影響力。因為併購給中國藥企帶來的財務影響遠超投融資、IPO或傳統BD活動。據媒體報道,去年,中國第一家被收購的ADC企業普方生物,相對於B輪融資估值,收購讓其B輪股東純賺400%;葆元醫藥併購雖未提錢,但明顯幫助其實現最大化實現產品商業價值。
從往年的JPM大會來看,2022年以阿斯利康18億美元收購Cincor、Ipsen製藥9.5億美元收購Albireo開場,被視為跨國併購的重啟信號。之后的2023年全年,生物醫藥併購活躍,50億美元以上大額交易數量達到了新高。
2024年大會期間的併購以及BD事件更加密集,脈絡也更加清晰。領域圍繞ADC、免疫等,技術包含小核酸、CGT,以及AI和機器學習,都為接下來的行業發展指出了方向。
部分在2024JPM期間宣佈的交易與合作事件
近日JPM對2024做了總結:2024年是生物製藥業強勁發展的一年,其中:
IPO:市場逐漸恢復信心,共有19家公司成功上市,相較於2023年的13家公司有所增加。
併購:MNC重點在減肥藥領域,尤其是在GLP-1和GIP,相關併購24宗,總金額為64億美元。另外對晚期資產的偏好愈加明顯,2024年達到490億美元。
風險投資(VC):總額達到了260億美元,參與輪次為416輪,相較於2023年的233億美元和462輪,投資總額增長。
平均交易價值:2024年平均交易價值增長超過1200萬美元。
融資企業數量:2024年有98家公司完成了1億美元以上的融資,較2023年的73家和2022年的80家有所增加。
總結:從JPM大會來看,併購現象繁榮雖是必然,MNC們也已備好彈藥,但可能難再看到特別大型的併購交易,反倒是中小型併購交易持續成為主流。大型製藥企業仍在消化此輪周期調整中發生的大型併購交易,疊加宏觀經濟形勢等諸多不確定性,MNC們對於是否選擇中型併購、花多少錢去併購,仍持有謹慎觀望的態度。
(轉自:CHC醫療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