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超44億美元!GLP-1開新篇

2025-01-15 23:1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毫無疑問,這是GLP-1的時代。

近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三筆GLP-1交易相繼達成,涉及金額超44億美元。先是默沙東引進翰森製藥的小分子GLP-1RA HS-10535,緊接着箕星藥業從聞泰醫藥引進口服小分子GLP-1RA CX11的全球(除大中華區外)開發和商業化權益,近日海外Biotech公司Verdiva Bio引進了先為達生物每周一次口服伊諾格魯肽的權益。

在這些交易中,一個顯著的趨勢引人注目——GLP-1藥物的口服劑型成為藥企競相爭奪的焦點。無論是新興的生物科技公司,還是老牌製藥巨頭,都紛紛將研發資源向口服GLP-1藥物傾斜,一場圍繞口服劑型的激烈競爭已然拉開序幕。

1

優勢盡顯

目前主流的GLP-1藥物以注射劑為主,注射類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受到時間、地點等諸多條件的限制,導致用藥依從性較差。而口服劑型用藥更加方便,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

從生產成本來看,大分子多肽藥物的生產過程比較複雜,需要藉助生物發酵技術、複雜的蛋白質純化工藝以及嚴苛的冷鏈運輸和儲存條件,從原料的篩選、發酵條件的優化、蛋白質的提取和精製,以及成品的包裝和運輸,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價。

諾和諾德和禮來作為GLP-1藥物的頭部企業,一直深受生產和供應限制的困擾。爲了解決GLP-1藥物的供應問題,諾和諾德不惜重金收購生產工廠同時自建場地來提高造血能力。2024年2月,諾和諾德以1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CDMO巨頭Catalent,作為交易的一部分,諾和諾德將以110億美元收購意大利、比利時和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三個灌裝工廠。禮來的替爾泊肽自上市兩年以來,一直在FDA的短缺藥品清單上,尤其減肥適應症獲批后更是供不應求,直到2024年12月FDA才證實禮來替爾泊肽的短缺問題得以解決。

反觀小分子GLP-1藥物,其可以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大規模製備,生產工藝成熟,成本相對較低,能夠大幅提高藥企的產能供應能力。這一巨大的成本優勢使得小分子GLP-1藥物在市場競爭中擁有了強大的「價格武器」,有望吸引更多患者受益於GLP-1藥物治療,進而對整個GLP-1藥物市場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重塑市場的競爭態勢。

從臨牀數據來看,多家藥企的臨牀研究數據為口服GLP-1藥物的有效性提供了堅實支撐。

目前僅有一款口服GLP-1RA獲批,為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片。2024年1月司美格魯肽片劑在中國上市用於治療糖尿病。諾和諾德藉助「SNAC吸收促進劑」創新技術製備而成的司美格魯肽片劑將司美格魯肽分子生物利用度提高約100倍。口服司美格魯肽也展示了良好的減重效果。OASIS 1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口服50mg司美格魯肽可使超重或肥胖患者體重大幅度下降,治療68周后,患者體重平均下降15.1%,實現減重≥5%的患者比例高達85%。

禮來公司小分子GLP-1RA Orforglipron在2期臨牀試驗中,針對肥胖患者的第26周主要終點評估中,Orforglipron組在所有劑量下均顯示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劑量依賴性體重減輕,減重範圍為8.6%~12.6%,安慰劑組僅為2.0%。用藥36周后所有劑量的受試者體重持續下降,減重範圍為9.4%~14.7%,而安慰劑組僅減少2.3%。Orforglipron的降糖效果同樣顯著,經過26周的治療后,45mg組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平均降幅達到2.1%。

2

共性難題

儘管如此,小分子GLP-1藥物的研發並非坦途,安全性問題一直是共性難題。

2024年,輝瑞放棄決定放棄GLP-1小分子Lotiglipron的繼續開發,核心原因在於其安全性問題遭遇了巨大的挑戰。這款藥物在2期臨牀試驗中,受試者出現了轉氨酶升高的現象,這一關鍵指標的異常波動,無疑是對肝臟安全的嚴重警示。緊接着在2024年12月,另一款GLP-1小分子Danuglipron的2b期臨牀試驗結果公佈,儘管該藥物在減重方面達到了主要終點,然而高達73%的患者出現噁心、47%的患者嘔吐、25%的患者腹瀉,與安慰劑組相比,治療組超50%的停藥比例更是令人咋舌。Danuglipron在安全性與耐受性上的巨大缺陷,也使得輝瑞不得不調整研發策略,也讓同行深刻認識到安全性問題的嚴峻性。

與多肽類GLP-1藥物相比,小分子藥物通常是人工從頭設計合成的,並非內源性物質,小分子在人體複雜環境中的代謝過程、與各類受體的相互作用難以精準預測,這就使得小分子GLP-1藥物更容易產生安全性問題。以肝臟毒性為例,部分小分子GLP-1藥物可能干擾肝臟正常的代謝通路,影響肝細胞的功能。而在胃腸道方面,由於小分子結構的特殊性,可能過度刺激胃腸道受體,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這些不確定性都構成了其安全性障礙。

面對小分子GLP-1藥物的安全性困境,業界也在尋找破局之道。例如設計以GLP-1為核心的多靶點藥物,胃抑制肽受體(GIPR)、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胰澱素(Amylin)、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R)等靶點是與GLP-1聯合的主要靶點。與單一的GLP-1RA相比,多靶點藥物能實現更高的治療潛力,在葡萄糖控制及減重方面效果更顯著。

Viking Therapeutics的VK-2735和翰森製藥的HS-20094均是GLP-1R/GIPR雙靶點激動劑。VK-2735片劑的臨牀1期數據顯示,治療28天后(劑量高達100毫克),VK2735治療組受試者平均體重從基線開始呈劑量依賴性下降,降幅高達8.2%。同時,口服VK2735還表現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觀察到的大多數(99%)治療出現的不良事件為輕度或中度,大多數(90%)報告為輕度。目前該口服片劑已經啟動針對肥胖症的臨牀2期研究。

另外,有些企業也在嘗試利用人工智能賦能GLP-1小分子藥物,藉助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優化分子結構,儘可能降低脱靶效應,減少對非目標器官的潛在損害。MDR-001項目就是代表之一,該品種是由德睿智藥藉助AI平臺製造的化藥口服GLP-1RA小分子,已進入針對肥胖症的臨牀2b期研究。

3

巨頭逐鹿

在口服小分子GLP-1藥物這一充滿潛力的領域,一場激烈的研發競賽已然拉開帷幕。根據公開數據,截至目前,全球進入臨牀階段用於減重適應症的小分子GLP-1藥物達十多款,阿斯利康、禮來等巨頭紛紛入局。

禮來作為GLP-1賽道的領軍者之一,其小分子GLP-1藥物Orforglipron一馬當先,目前已處於臨牀3期研究階段。這款藥物可與GLP-1R受體的多個區域位置結合,這一特殊結合帶來潛在更佳的腺苷酸環化酶激活效果,並帶來后續生理化作用。目前,Orforglipron多個3期臨牀已啟動,有望成為首個商業化的減重口服GLP-1小分子藥物。

羅氏在2023年12月豪擲31億美元收購Carmot Therapeutics,強勢切入GLP-1賽道。旗下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CT-996在1期臨牀試驗數據顯示,治療四周后,CT-996治療組的體重顯著降低7.3%,而安慰劑組體重減輕僅1.2%。藥代動力學研究有力支撐了其每日口服一次的給藥方案,且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未出現意外風險信號。

在經歷了GCGR/GLP-1R雙重激動劑Cotadutide等產品的研發波折后,一方面阿斯利康轉而集中資源開發同機製藥物AZD9550,另一方面通過與誠益生物達成合作,引入口服GLP-1R激動劑ECC5004來探索該GLP-1藥物在心血管領域的治療潛力。阿斯利康支付1.85億美元預付款,18.25億美元里程碑金額,以及一定比例的銷售分成。根據阿斯利康公佈的AZD5004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中進行的1期臨牀試驗的最新結果顯示,患者是否伴隨食物服用AZD5004均不會影響它的藥代動力學特徵。接受劑量為50mg的AZD5004治療的患者中,4周后患者體重與基線相比降低5.8%。同時,患者的空腹血糖等指標也有所下降。這款每日一次的在研GLP-1小分子藥物有望藉助阿斯利康強大的研發與商業化能力,實現快速突破。

圖片來源:德邦證券

圖片來源:德邦證券

縱觀全球小分子GLP-1藥物賽道,大多數佈局來自國內藥企。恆瑞醫藥的HRS-7535處於3期臨牀,華東醫藥的口服減肥藥HDM1002片、信立泰的SAL0112處於臨牀2期,海思科一品紅等處於臨牀1期。

歌禮制藥佈局的ASC30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既可每月一次皮下注射也可每日一次口服用於治療肥胖症的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美國1期臨牀試驗頂線數據預計將於2025年第一季度公佈。

MDR-001是德睿智藥利用自研AI製藥平臺輔助設計的一款口服小分GLP-1RA管線。MDR-001既保留了β-arrestin招募帶來的胰島細胞修復和保護功能,又避免了β-arrestin 1招募帶來的胰島素分泌受限和介導的內吞脱敏。目前正在開展2b期臨牀試驗。受試者在服用MDR-001片12周后,MDR-001組平均體重下降了9.0%(安慰劑2.1%)。同時,MDR-001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

近年來,多個國產GLP-1小分子口服藥通過授權出海,加入全球戰局。

2025年1月10日,先為達生物授予Verdiva在大中華區和韓國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包括每周一次口服GLP-1受體激動劑口服伊諾格魯肽在內產品組合的獨家權利。

2024年12月23日,箕星藥業宣佈從聞泰醫藥引進口服小分子GLP-1 RA CX11的全球(除大中華區外)開發和商業化權益。據公開資料,CX11在減重方面展現出非常顯著的療效,且安全性與耐受性表現良好,完全具備成為同類最佳口服小分子GLP-1RA的潛力。目前,在中國已啟動針對肥胖症和超重患者的註冊性3期臨牀研究。

2024年12月18日,默沙東與翰森製藥宣佈,雙方已就在研的臨牀前口服小分子GLP-1RA HS-10535達成全球獨家許可(金麒麟分析師)協議,翰森製藥將獲得1.12億美元的首付款,最高19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特許權使用費。

2024年5月,恆瑞醫藥在通過NewCo的方式,將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LP-1類創新葯HRS-7535(口服小分子GLP-1RA)、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有償許可給美國Hercules公司。HRS-7535片正在開展針對肥胖症的臨牀3期臨牀研究。

4

結語

近年來,GLP-1藥物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據專業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GLP-1藥物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美元大關,成為醫藥領域最具潛力的「黃金賽道」之一。

口服GLP-1藥物研發領域既充滿無限機遇,也面臨着諸多挑戰。隨着全球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發病率的持續攀升,人們對高效、便捷治療藥物的需求愈發迫切,這為口服GLP-1藥物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隨着更多藥企投身口服GLP-1藥物的研發,這一細分市場的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