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小塊頭」煉成「小而強、小而新、小而美」

2024-12-08 06:08

□ 段蘇璽 潘瑞凱 潘金銘

初冬,萬物漸染金黃。崑山陸家鎮捷報頻傳:11月5日,全國單體最大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併網發電,核心技術「天雙跟蹤」系統來自陸家鎮;近日,陸家鎮又有十多家「鏈主」企業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鎮高新企業總量超過120家,有效增幅崑山第一;不久前,陸家未來智慧田園獲評蘇州市現代農業園區,入選國家級智慧農業建設優秀案例……

面積不足36平方公里的陸家鎮,系崑山區域面積最小的鄉鎮。1—9月份,該鎮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30億元。「小塊頭」何以蓄積「大能量」?陸家鎮黨委書記高勇表示:「創新驅動,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鏈式思維,讓新興產業‘高原攀高峰’;數字發展,讓智慧農業‘慧種田’,未來已來!」

從製造到智造,唯有創新能致遠

躍遷之道,要在創新。11月5日,全國單體最大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蒙西藍海光伏電站全容量併網發電。讓陸家鎮人自豪的是,該項目所有平單軸支架均來自陸家鎮的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項目的核心技術「天雙跟蹤」系統,同樣來自中信博,其中AI算法、智能跟蹤,為該項目帶來8%的發電增益。

大國工程用上中信博造,源於企業的創新與研發。中信博憑藉硬核技術與實力,主導參與制定多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成為全國光伏跟蹤支架領域標準化的引領者和制定者。

中信博的創新躍升之路,是陸家鎮傳統產業從製造到智造的縮影。而好孩子集團的發展,不僅是「老樹發新芽」,更是「獨上枝頭」。

11月上旬,走進陸家好孩子集團,車間里,只見智能機械臂上下揮舞,組裝、測試、包裝一氣呵成。「好孩子」研發部負責人高翔介紹,好孩子集團在嬰兒車和安全座椅這兩個細分領域做到了全球單項冠軍;根據全球專利創新熱力圖分析,嬰兒車和安全椅的創新率高達18%,也就是説全球嬰兒車和安全椅,每5.5個創意和設計,有一個來自於好孩子。

再走進陸家馬斯特模具有限公司,數控工人李平一人同時管理着6台自動化加工設備。李平稱,以前一人一臺機器已經讓他忙得身心疲憊,如今只需要補齊物料,隨機抽樣即可,真的很輕松,效率是原先的數十倍。

唯有創新,方能致遠。1—9月,陸家鎮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9.6億元,同比增長2.6%,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超六成。完成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107家,覆蓋率86.3%。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120家,爭取年內突破150家。

鏈式發展,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打造「鏈上崑山」,方能「戀上崑山」。這是全國最強縣級市崑山的發展路徑。作為崑山的一員,陸家自然離不開「鏈式發展」這個「硬支撐」。

走進陸家正新橡膠有限公司,車間里的智能化設備正高速運轉,經過密煉、成型、硫化等環節,一條條不同型號的子午線輪胎迅速下線。不久后,這些輪胎樣品發往一牆之隔的正新測試場。佔地80萬平方米的測試場,聚集了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海汽車、長安福特、東風日產、比亞迪等下游用户辦事處,樣品測試合格后,產品迅速打包發往各家車企,真正做到了「隔牆供應」。

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強鏈補鏈和鏈式經濟的融合創新。陸家華成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區匯聚了「設計研發+核心零部件」「機體結構件+整機制造」「運營服務+應用領域」的完整產業鏈。主營農業無人機的惠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説:「我們之所以落户園區,就是看中園區樓上樓下無人機零件生產、加工、研發乃至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既能節省成本,還能提高生產效率,典型的‘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鏈式經濟」不僅串起產業鏈上諸多要素,並催生新動能、新模式。比如陸家引進的中國農科院華東中心的農業高端裝備產業鏈,這條產業「鏈」不僅聚集了農業產業各個細分領域,還「鏈」接了全世界,目前已有13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入駐該中心。

鏈式思維已成為陸家一路向「新」的助推器,他們正積極打造「平臺+基金+項目」的扶持方式,全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四鏈融合」,實現新興產業「高原攀高峰」。

平臺效應,智慧農業孕育未來產業

平臺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乘數效應。

晨間的吳淞江畔,陽光明媚。依江而建的陸家未來智慧田園里,無人收割機正忙着割下最后一茬水稻,田野上空來回穿梭的無人機一趟趟巡檢着地塊墒情,並將信息傳回無人農場智慧服務系統;不遠處的A+温室工場里,智能化種植果蔬隨處可見,無土種植、無人採摘……在陸家,農業搭上高科技,未來農業有了現實版。而這種「科技範」就是採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一體化智慧農業大腦應用場景,建立以數據為核心的智能化生產決策體系,最終實現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的無人化農業生產作業體系。

中國農科院華東中心魏靈玲主任介紹,智慧田園與A+温室工場面向長三角,不僅是未來的「米袋子」「菜籃子」工程,更具平臺效應,輸出生產模式、標準、工藝等,帶動更多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檔升級,搶佔農業現代化創新高地。「2021年,我們與陸家鎮簽約,共同建設中國農科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打造長三角設施農業現代化樣板,5000多畝的基地上,目前已經進駐阿姆蘭、羅集科斯等歐洲設施農業頭部企業,並與12個國家的農業產業科研團隊達成協議。目前已形成100多項智慧農業科研成果,‘前店后廠一平臺’效應真正顯現。比如我們的荷蘭夥伴直接將工廠設在了陸家,我們基地里的生產線可以共享,他們生產的農業液態自動化的設備,不僅賣到了丹江口,還漂洋過海賣到了歐洲。」魏靈玲説。

創新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平臺就是合唱的舞臺。下一步,陸家人將以平臺為舞臺,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收穫創新項目「葡萄串」,將「小而強、小而新、小而美」的陸家,建設成形神兼備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