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21 08:00
開闢多元化收入
作者:鄭敏芳
編輯:松壑
上市不足半年,頭頂 AI 製藥第一股的QUANTUMPH-P(2228.HK,下稱「晶泰科技」)股價迎來劇烈下挫並跌破發行價。
今年9月10至11月19日期間,晶泰科技已累計下跌達74%。
11月20日,晶泰科技的股價表現有所反彈,報收4.37港元/股,漲幅為9.25%,仍未回到發行價之上。
據信風(ID:TradeWind01)瞭解,目前晶泰科技基本面一切如常。
這當中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
特朗普計劃提名「反疫苗和減肥藥」的小羅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為美國衞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這給一眾生物醫藥股帶來了恐慌,多家生物醫藥企業股價下滑,就連禮來(LLY.N)、諾和諾德(NVO.N)也不例外。
行業方面,美股市場上的AI製藥企業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同樣慘淡。
這或許給后續的AI製藥企業融資帶來更多挑戰。
01
「首家18C」的破發之旅
今年6月,晶泰科技頭頂「港交所AI製藥第一股」和首家「18C特專科技公司」的光環完成港股IPO, 備受市場熱捧。
晶泰科技合計發售1.87億股,香港、國際分別發售0.37億股、1.59億股。
其中香港市場認購倍數高達103.35倍。
晶泰科技的發售價為5.28港元/股,IPO首日收盤漲幅一度達9.85%。
此后在9月諾獎將獎項頒給AI相關的研究推高市場熱情以及晶泰科技被納入滬港通、深港通后,更是把其送上了15.6港元/股的峰值。
但這陣風似乎沒有駐留太久。
11月以來,晶泰科技已經跌破發行價,這已經是晶泰科技上市以來第二次破發。
不僅如此,較今年9月10日的巔峰值,晶泰科技11月19日收盤已經創下74%的累計跌幅。
晶泰科技如今的股價表現,或許也讓背后的一眾機構投資者尷尬。
今年12月,百奧賽圖(2315.HK)、李兆基之子李家傑管理的Successful Lotus、海棠壹號有限合夥基金、Bradley L.Pentelute教授、Mammoth Medical Solutions等基石投資者所持有的晶泰科技股份即將解禁,這或許會對其股價造成一定的衝擊。
從基本面來看,目前晶泰科技表現一切如常,仍主要通過AI、機器人自動化等相結合的方式,為製藥等公司的研發提供服務。
2024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的收入為1.03億元,同比增長28.3%。
其中藥物發現業務增長顯著,創收0.61億元,同比增長了近7成。
但由於持續加碼研發,晶泰科技仍處虧損狀態,同期達到12.37億元,較去年上半年擴大了超1倍。
在藥物發現領域,晶泰科技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先后推出了小分子藥物發現、藥物固體形態研發等平臺,同時在大分子藥物開發系統方面也有了突破。
今年10月,晶泰科技與強生下屬楊森製藥簽署合作協議,將其自主開發的XtalFold™ AI軟件平臺授權給楊森製藥進行大分子藥物的發現和工程化設計。
將所開發的AI平臺授權大藥企使用以此獲取收入的商業模式,確實是AI製藥企業主流的創收方式。
Recursion的收入來源之一便是通過AI工具和服務幫助藥企加快藥物發現。
但相比於InSilico Medicine Cayman TopCo(下稱「英矽智能」)等AI製藥公司仍在聚焦「製藥+CRO」來説,晶泰科技正在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收入來源。
IPO之際,晶泰科技就曾在招股書中指出其基於機器人自動化等方式「為製藥及材料科學(包括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學品以及化粧品)等產業的全球和國內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今年8月,晶泰科技與協鑫集團簽署了為期5年的戰略研發合作協議,為其提供鈣鈦礦、超分子、鋰離子電池等領域的新能源材料研發服務,預計交易總額將達到10億元。
2個月后,晶泰科技向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交付一臺催化劑合成工作站。
醫藥行業之外,晶泰科技正在探索更多可能性。
這或許可以給晶泰科技帶來更多業績增長的空間,助其早日擺脫虧損的局面。
02
AI製藥融資挑戰?
從全球範圍來看,AI製藥企業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確實慘淡。
今年8月,Recursion(RXRX.O)籌劃以6.88億美元的價格全股票交易收購Exscientia(EXAI.O)。
Exscientia曾因推出全球首個AI設計的分子「DSP-1181」而為業界所熟知,但最終由於1期臨牀試驗未達到目標而遭到終止。
2021年上市后,Exscientia的市值一度達到32.06億美元,但此后一直走下坡路,直至此次被收購前僅為5億美元左右,不及巔峰時期的五分之一。
曾被英偉達(MVDA.O)投資0.5億美元的Recursion亦是如此,11月18日收盤市值為17.49億美元,較巔峰時已經縮水超7成。
晶泰科技如今的股價表現,是否會給后續國內AI製藥企業上市融資帶來挑戰,或許也是無可迴避的問題。
早在晶泰科技之前,英矽智能就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但一直處於更新財務數據階段。
對此,接近英矽智能的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IPO是公司潛在計劃之一,會做出慎重決定。
與此同時,AI製藥企業的下游客户們最近日子不好過。
11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提名小肯尼迪為美國衞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
小肯尼迪素有「反疫苗先鋒」之稱,不僅曾公開質疑實驗性mRNA疫苗,同時還反對GLP-1藥物。
這引發了市場恐慌。
11月14日至18日三個交易日禮來、諾和諾德的累計跌幅分別達到7.51%、5.23%;同期納斯達克生物指數跌幅達到5.24%。
RBC資本市場分析師Brian Abrahams指出,小肯尼迪的任命可能對生物技術行業產生深遠而難以預測的影響。
這一情緒也蔓延至國內的CRO企業,不過影響程度有限。
儘管同期CRO指數(8841421.WI)連續下跌,但11月20日已經止跌,報收漲幅2.92%。
長遠來看,AI製藥必然是創新葯研發的重要變革方向之一,但究竟何種商業模式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勝出,仍然需要各方的持續探索。
(轉自:信風Trade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