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7-12 08:07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馮重光 鄭一鳴 鄭逸坤 張政
伴隨供應鏈逐漸恢復,各大運動品牌庫存問題逐步消化,運動鞋服行業競爭要素發生重要變化,各品牌專注於運動科技研發,以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我們看到近年來各大運動品牌先后發力自身獨特科技研發,目前運動科技百花齊放,同時國際/國產品牌齊頭並進。
▍運動鞋服行業競爭要素發生重要變化,運動科技日益成為競爭主戰場。
后疫情時期,運動鞋服行業競爭要素發生重要變化,伴隨供應鏈逐漸恢復,各大運動品牌庫存問題逐步消化,並專注於運動科技研發,涵蓋創新材料、性能提升以及先進技術整合,以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運動科技日益成為競爭主戰場。
▍運動科技百花齊放,國際/國產品牌齊頭並進,具體來看:
安踏:發佈全新PG7中底科技,推動頂尖緩震科技大眾化,歐文相關產品持續拓展。2024年6月6日,安踏在廈門發佈全新PG7中底科技,為主打慢跑緩震的中底技術平臺。搭載PG7的產品包括「旅步」和「旅途」兩大產品,分別定價為399元和299元,具備價格競爭力。同時近期安踏正式推出了新款歐文x安踏「Kai Tribe 1」休閒運動鞋,售價499元,且KAI 1籃球系列鞋售價899元至1100元之間,產品持續拓展新品類/系列。
李寧:科技李寧,持續創新。公司於5月29日舉辦了「以我為名,科技李寧」的2024年科技大秀 ,發佈了新產品絕影3和單鞋僅重89g的無后跟跑鞋龍雀,在結構和設計理念上持續引領行業,並在本次發佈會上就中底材料、大底材料、結構、鞋面四個維度展現了最新的技術進步成果。
Nike:迴歸創新周期,備戰巴黎奧運國際。受Air Force 1、Air Jordan 1和Dunk等部分標誌性產品銷售勢頭趨緩影響,Nike業績與股價有所承壓。今年來,公司重新專注產品與科技創新,先后發佈新一代Dynamic Air科技、Pegasus 41跑鞋、舉辦Nike On Air活動、官宣Nike Blueprint Pack產品系列。
Adidas:產品迭代發力,跑鞋重回第一梯隊。憑藉由TPEE材料製成的Lightstrike Pro中底科技,在緩震回彈性能上與ZoomX接近,且在耐磨度和抗撕裂性的表現上更為出色,這一創新也使得Adidas的產品力在Boost中底之后重回國際品牌第一梯隊,Adios Pro Evo 1、Pro 3在世界頂尖賽事實現破紀錄表現,並被跑者世界雜誌評選為最好的馬拉松跑鞋。
Lululemon:核心科技佈局全面&領先同業,發力高爾夫品類科技。Lululemon核心科技包括Luon、Everlux和Nulu等,技術佈局全面,領先同行業競品。並在近期新推出ShowZero 面料科技,專為高爾夫球手設計。
Salomon:創新歷史悠久,品牌科技獨特。Salomon品牌擁有悠久創新歷史,在越野跑鞋領域積累了獨特基數。品牌於去年底推出了全新服裝面料Knit_Flow,融合獨特的纖維,增強空氣循環。
Hoka:特色中底科技迭代,拓展碳板跑鞋產品。Hoka品牌憑藉特色鞋類科技積累塑造頂尖產品,加厚中底/滾動平衡科技提供獨特跑步體驗。並在推出旗艦碳板跑鞋CIELO X1后,於近期新推出新款碳板跑鞋Skyward X,產品主打舒適回彈與訓練場景。
On running:標誌性外觀設計,融合獨特運動科技。On標誌性外觀設計獨特,主打Cloud系列核心科技,包括Cloud Elements個性化緩衝中底、Speedboard支撐回彈科技,不同變種採用不同材料、形狀和厚度、CloudTec Phase有限元分析技術。
▍風險因素:
宏觀環境波動;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創新不及預期;品牌公司線下門店拓展不及預期;製造公司產能釋放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傳導不及預期等。
▍投資策略:
伴隨供應鏈逐漸恢復,各大運動品牌庫存問題逐步消化,運動鞋服行業競爭要素發生重要變化,各品牌專注於運動科技研發,以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我們看到近年來各大運動品牌先后發力自身獨特科技研發,目前運動科技百花齊放,同時國際/國產品牌齊頭並進。從上游供應商角度看,伴隨行業產品研發競爭加劇,優質且創新能力突出的頭部鞋&服供應商將持續受益,建議關注客户結構優質、訂單持續改善、估值具備吸引力且兼具長期成長性的優秀製造企業。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4年7月11日發佈的《紡織服裝行業運動科技專題報告—運動科技百花齊放,國際&國產品牌齊頭並進》報告,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
重要聲明: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閲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后續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