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2-18 15:31
來源:重慶青年報
12月14日,Temu在美再訴Shein。據相關人士透露,Temu起訴Shein是因為最近對方的行為再次升級,開始非法拘留商户,強行索要手機,竊取商業機密,以及濫用美國法律體系擾亂市場等。
值得關注的是,Temu還起訴Shein向版權註冊機構虛假陳述,在美國發起了數以萬計的沒有真實版權支撐的虛假惡意投訴,僅Shein一家的投訴量就是全世界所有品牌在所有地區的投訴總和的1.7倍。
要知道,過去幾年中,Shein深陷侵權訴訟已經成為常態,全球品牌包括ZARA、H&M、UGG、Levi Strauss、潮牌Stussy、Oakley太陽鏡、Tribe Tropical、在線零售商Dolls Kill以及獨立設計師羣體等都曾大量指控SHEIN盜用其產品設計,甚至連全家便利店都曾指責Shein抄襲一款冰淇淋的視覺元素。
在陷入全球品牌維權的汪洋大海后,Shein也曾高舉「知產保護」的大旗,於今年1月份發佈了一個設計師賦能項目,聲稱為全球3000名設計師提供了支持。隨后,全球多名設計師分別在5月、7月再次起訴Shein抄襲,引起公眾的廣泛聲討。
設計師的維權之路並不容易,很多設計師無奈表示,對於那些選擇與巨頭公司抗衡的人來説,這往往只會是一場失敗的戰鬥。一位美國插畫師Maggie Stephenson曾在投訴中稱,Shein在涉嫌侵權作品的包裝上貼上Shein名稱和徽標,旨在添加虛假版權管理信息。
這與此次虛假投訴Temu的路徑如出一轍,從此次虛假投訴來看,Shein應對侵權訴訟的手段不僅愈發嫻熟,而且濫用法律漏洞包庇「自身權益」,頗有一點假李鬼投訴真李逵的滑稽。
設計師版權遭竊取,Shein如何偷樑換柱?
早在今年7月,TEMU就曾在美國起訴Shein,指控其違反美國反壟斷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強迫服裝廠與之簽訂獨家協議。
7月25日,繼TEMU之后,瑞典時裝零售商H&M同時起訴Shein侵犯版權和商標。H&M的發言人表示,H&M已在香港對Shein提起訴訟,並提供了從泳裝到毛衣的幾十件物品照片的證據,要求Shein賠償損失,並要求法院頒佈禁令。
之所以在香港發起訴訟,是因為Shein在全球設置了多個分散主體,用於分散侵權的風險,而Shein的母公司Zoetop Business正位於香港。
另據報道,Zoetop Business Co.過去3年來在美國至少在50宗涉嫌商標或版權侵權的聯邦訴訟中被列為被告,指控其侵權的品牌包括耐克、德克斯旗下UGG品牌、Levi Strauss、潮牌Stussy、陸遜梯卡集團旗下Oakley太陽鏡、在線零售商Dolls Kill以及數十名獨立藝術家,幾乎是其主要競爭對手H&M的10倍。
Maggie Stephenson就是數十名起訴Shein的藝術家之一,其在Instagram上擁有11萬粉絲,客户包括絲芙蘭、Urban Outfitters、Net-a-Porter Magazine和Mr Porter等。
在申訴書,Stephenson表示,過去三年內,SHEIN從未試圖聯繫原告尋求授權許可,擅自制作了藝術複製品並以作商用,侵犯了原告的創作權和經濟利益。價格從4美元起,遠遠低於允許授權零售商出售的89美元。
同時,在訴訟中還提到 Shein 大量生產他人創造的高端、優質設計師商品的低成本、劣質「複製品」,並以廉價、仿造的「設計師」商品充斥整個市場。
Stephenson在投訴中進一步辯稱,被告還在涉嫌侵權作品的包裝上貼上Shein名稱和徽標,這一行為是添加虛假版權管理信息。
在Temu的此次訴訟中,Shein也使用了同樣的伎倆,通過非法獲得的IP版權或虛假信息在美國版權局獲得版權註冊。Temu在訴訟書中指出,從2023年1月到10月,Temu每天收到約170份版權撤銷的通知,其中Shein的虛假投訴佔比63%,總計達到3.3萬份。
而Shein發送的 3.3萬個DMCA(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刪除通知中,並未提供必要的證據,其所主張的版權涵蓋僅限於特定的照片藝術元素,而不是衣服本身的實物。此外,這些照片也並非Shein拍攝,而是從供應商那里非法奪取的權利。
這與Stephenson的遭遇如出一轍,先在版權註冊機構虛假陳述,然后對其他品牌、設計師發起虛假投訴,通過法律的漏洞完成「偷樑換柱」。
除此之外,Temu還提到,Shein還通過「黑手黨式」的獨家交易協議,阻止並恐嚇供應商接觸Temu,強制收繳其電子設備,被迫提供與Temu相關的賬號密碼和交易記錄等商業信息,並威脅要對與Temu做生意的人進行處罰等行為。爲了實現用户增長,Shein甚至抄襲複製Temu的遊戲策略,並且挖走了Temu的幾名主要營銷高管。
深陷侵權風波,SHEIN設計能力成疑
一直以來,Shein就是主打快時尚的服裝平臺,爲了快速迎合受眾的喜好,就註定其在侵權的路上越走越遠。
2012年,Shein成立之初,主要採用DTC(直接面向消費者)商業模式,為美國等海外市場提供女裝服飾。與Zara等傳統品牌相比,SHEIN經營着一個龐大的在線市場,可以及時捕捉市場需求,依託國內的製衣工廠,同時生產和測試數千種不同的服裝版型,這對於Shein團隊的設計能力無疑是巨大的考驗。
數據顯示,在2021年7月至12月期間,Shein每天就可以向APP添加2000至10000個 SKU,且每件衣服只會訂購一小批,通常是幾十件,然后等待買家的反應。
「快時尚以其頻繁的產品補貨而聞名,」特拉華大學研究全球紡織和服裝行業的教授Sheng Lu説,「但SHEIN完全不同。」據其研究發現,2021年,Shein提供的新產品數量已經是Zara和H&M的20多倍。
從商業模式來看,SHEIN的確比傳統的服裝品牌更有優勢。2022年,Shein銷售額就高達300億美元,超過H&M和Zara的總和,在短短數年內就成為全球最大的快時尚公司。
但快速迭代的產品要求也暴露了SHEIN的設計短板,導致其一次又一次的遇到侵權事件。
「一個大品牌的設計師,每個月最多能設計二三十個款式,但 SHEIN 對設計的要求並不高。」一位福建廈門的亞馬遜賣家組織負責人透露,Shein的內部軟件只包含簡單的設計規範,一個大學生就可以設計,並能幫助製造商快速執行新訂單。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Shein會將庫存周轉周期限制在30天左右,商家每個月都要生產一定數量不同款式的產品,而且有些產品最快要在10天內交貨,這也給Shein的設計能力需求帶來了更多的考驗。
時至今日,Shein的服裝品類已經從女裝擴展到男裝、兒童服飾、家居服飾等等,設計團隊的工作量更是呈幾何式增長,Shein屢次陷入侵權風波中也就不足為怪了。
全球收購「知產版權」,在「知產保護」大做文章
前不久,Shein被傳再次向紐交所祕密遞表,估值約為660億美元,一旦成功IPO,將成為近兩年全球最大的IPO。
顯然,「侵權風波」帶來的聲名狼藉將成為阻礙Shein上市的絆腳石。爲了成功上岸,Shein也意識到改善自身形象的重要性,在「知產保護」領域大做文章。
今年10月,據晚點報道,SHEIN 收購了英國時尚零售集團星獅集團(Frasers Group)旗下的快時尚品牌 Missguided 及其所有知識產權。根據合作協議,未來 Missguided 的產品將由SHEIN的柔性供應鏈生產製造,並在SHEIN 平臺上銷售。
兩個月前,SHEIN剛剛收購了快時尚女裝品牌Forever 21母公司SPARC Group1/3 的股權。SPARC Group的合資公司ABG 品牌集團也在近期就Forever 21的品牌與SHEIN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協議:SHEIN 將設計、製造和銷售一系列Forever 21品牌的服裝和配飾產品,包括休閒運動服飾、泳衣等品類,SHEIN 也會負責這些產品在美國、歐洲部分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市場的線上銷售。
被全球品牌告怕了,官司纏身的SHEIN秉承着「打不過就通通買下」的原則,將一系列海外品牌收歸麾下,試圖通過「分一杯羹」的方式,與這些老牌勛貴握手言和。
在設計師羣體中,Shein也在積極挽救自身的形象。今年1月,Shein曾在官方微信號中發佈一個設計師賦能項目,為全球3000名設計師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3000名設計師用了兩年時間才設計了25000原創作品,不足Shein三天的上新需求。
對於Shein的示好,設計師們似乎並不買賬,先后在今年5月、7月發起聯名訴求,尤其是「三位獨立設計師聯名起訴事件」將Shein侵權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7月11日,克里斯塔·佩里、拉里薩·馬丁內斯和傑伊·巴倫三位獨立設計師也向加州聯邦地區法院聯名起訴快時尚巨頭Shein侵犯版權,且涉嫌違反《反敲詐勒索及腐敗組織法案》,將Shein推上風口浪尖。
三位獨立設計師聲稱,Shein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複製了他們的作品,這種行為屬於不道德商業行為的一部分,包括破壞環境、營造不安全的工作條件和逃税。
訴訟還稱,Shein開展了一項由算法驅動的業務,旨在「蓄意接受、容忍甚至鼓勵和促進此類抄襲行為」,Shein已經實現了「設計流程的自動化」。
26歲的愛丁堡插畫家Elora Pautrat也曾在起訴Shein時表示,每次都會耐心地給侵權團隊寫信,一開始Shein並沒有回覆她,她嚴厲的聲明如同石沉大海,當她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投訴后,Shein纔開始回信道歉,承諾不會再侵權,但幾個月后,Shein又會再次侵權,先后竊取了她的作品近10次。
今年以來,Shein已經多次被曝謀求上市,但迟迟未能上岸。如今,全球品牌和設計師的版權訴訟,又一舉扯掉了其謀求上市的遮羞布,美國立法機構也加強了對Shein的審查,Shein上市又添了未知數。
責任編輯:歐陽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