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1-08 09:14
「國潮」不再是紅利,「户外」纔是。
安踏和李寧是一對常常拿來比較的對手,與安踏的扶搖直上不同,李寧最近大有逐漸掉隊的趨勢。
李寧2023年Q3季度經營數據顯示,2023年Q3李寧零售流水中單位數增長,低於市場預期。Q3業績一出,李寧股價大跌超兩成,相比2021年市值*2800億,如今李寧的市值只剩零頭。
同行們大多有着李寧艷羨的高增長。三季度,安踏零售流水同比高單位數增長,安踏集團內的新品Descente、KolonSport分別增長40-45%和65%-70%;特步主品牌取得高雙位數同比增長;361度主品牌線下流水同比增長15%,電商業務同比增長30%。
對比來看,李寧是*增收不增利的存在,而這種頹勢早有徵兆。今年上半年,李寧營收140.2億,同比增長12.98%,利潤為21.21億元,同比下滑3.11%,毛利率48.8%,而2021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55.9%和50.0%。
「即使到現在,行業內仍然認為李寧是中國運動品牌里,品牌做的*的那一個,因為李寧確實靠着‘李寧’二字實現了品牌溢價。」一位運動品牌內部人士向36氪表示。
在2008年以前,李寧是中國運動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在那場「世紀庫存危機」之后,安踏一躍成為國產運動品牌行業龍頭,如今營收更是李寧的兩倍多。
李寧也曾靠「國潮」有過短暫的喘息機會,但如今,李寧的「國潮」故事也越來越講不下去了。
01 自降身價救庫存
對於增收不增利的李寧來説,打折去庫存是拖累毛利率的重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李寧庫存維持在21.2億元,相比2022年末的24.28億元略有下降,但是庫銷比卻環比增長。
李寧在半年報中解釋説,毛利率下降1.2%,主要是由於集團為促消費,增加線上渠道和零售終端折扣力度,毛利率較高的直面消費者渠道收入佔比同比略有下降,以及存貨同比增加。
李寧集團副總裁、CFO趙東昇在今年半年報業績會上向媒體表示,面對國際預期的終端環境,公司積極推出應對措施,「雖然完成全年目標仍舊面臨一定壓力,但我們在下半年將繼續朝着達成目標的方向努力」。
李寧表示將會加大折扣力度來清理渠道庫存,這就意味着李寧的毛利率在未來一個財報季也有可能被庫存拖累。
根據長江證券研報給出的觀點,2023Q4行業多采用促銷折扣清理2022Q4冬裝庫存,預計行業競爭激烈,李寧也面臨着去庫存難度加大或折扣進一步加深的問題。
庫存高企的同時,李寧也面臨着渠道管理不力的問題。
李寧Q3業績分渠道來看,線下渠道同比高單位數增長,其中直營渠道錄得20%-30%低段位增長,批發渠道錄得低單位數增長;線上渠道則同比低單位數下降。
多家券商研報指出,李寧竄貨問題明顯,導致電商和批發渠道承壓。李寧客單價在國產品牌里相對較高,在消費疲軟的環境下動銷不好,部分經銷商爲了回籠現金流,低價傾銷商品,影響了電商和批發渠道正價商品的銷售。華泰證券指出,電商渠道收入受入店客流下滑影響,佔目標達成缺口的40%。
國元國際證券指出,李寧線下直營流水及同店表現好於批發,原因之一在於線下直營門店包含500家奧萊店,表現好於正價店;原因之二在於直營門店拓店速度快於批發渠道,截至Q3末直營/經銷門店數同比分別+11%/ +1%。
折扣力度加大、竄貨現象頻出,都讓李寧Q3業績遠遠低於預期。李寧這個被視作「國潮鼻祖」品牌,正在和過去三年高速增長的國潮紅利揮手告別。
02 「國潮」鼻祖需要新故事
運動鞋服行業是一個滲透率很高、相當成熟的行業,這就意味着如果沒有催化因素,很難有巨幅增長。
對於國產品牌來説,過去三年是一個足以改變行業格局的窗口期。「新疆棉」事件后,Nike和Adidas的市場份額持續走低,而這部分份額大多被國產品牌吃掉了。
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19年Nike和Adidas在中國運動服飾市場市佔率達到37.6%,而安踏、FILA、李寧、特步的市佔率之和為25.8%。
到了2022年,Nike和Adidas的市佔率降至28.2%,而安踏、FILA、李寧、特步的市佔率上升至35.2%,海外巨頭和國產品牌的份額此消彼長,身份也發生逆轉。
李寧是這場鏖戰中的受益者,也是最早靠着「國潮」*個吃螃蟹的人。早在2018年,趁着消費升級和國貨崛起的東風,李寧帶着「中國李寧」亮相紐約時裝周,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青山資本的執行總監艾笑曾經分享過一個觀點,恰當的設計遇上合適的社會意識形態語境,或許能讓一個品牌獲得新生。而李寧恰恰迎合了當時的社會情緒,成爲了國潮品牌的鼻祖。
2018年到2021年,李寧的業績在三年間翻倍增長,從105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25.7億元。
在業績增長的背后,是李寧客單價的水漲船高。和忙着買入高端海外品牌的安踏不同,李寧的策略是「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即以「李寧」主品牌為核心,孵化高客單價的高端品牌。
比如李寧在2021年推出子品牌LI-NING 1990,門店選址往往在北京國貿、上海靜安嘉里中心這類高端商場,品牌定位高級運動時尚,產品線的客單價是李寧主品牌的好幾倍。李寧主品牌天貓旗艦店的價格帶為29元-1829元,而LI-NING 1990產品線的價格帶橫跨88元-8798元。
在李寧的設想中,李寧主品牌佔據大眾市場,LI-NING 1990佔據高端市場,二者齊頭並進能夠拓展李寧品牌的邊界。
但隨着「國潮」降温,李寧的業績也漲不動了。2022年,李寧一款秋冬新品被貼上了「偽日」的標籤,李寧也因「價格虛高」飽受爭議。反映在數據上,這一年李寧的營收同比增長14.31%,往前一年這個數字還是56.13%。
取而代之的是「户外」紅利,更多專業而小眾運動品牌站到了聚光燈下。安踏收購來的亞瑪芬,旗下有中產*的始祖鳥、薩洛蒙,今年上半年實現了收購以來*的財務表現——收入同比增長37.2%至132.7億元,EBITDA同比增長149.2%至17.8億元。
當「國潮」紅利消失殆盡、運動品牌競爭加劇,李寧也不得不加大折扣力度、開出更多的奧特萊斯店,李寧的陣痛恐怕還會持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