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0-22 16:48
2023年10月21日至10月22日,第一財經在上海舉辦綠點中國暨未來商業秀活動。本次活動由首席戰略合作伙伴上海梅林提供全程支持。
在10月21日的活動上,圍繞第一財經於10月20日發佈的「綠點中國2023年度案例」,聚焦「回到綠色世界」的主題,到場的行業領袖、學者、創業者、媒體人共同深入「綠點中國2023年度案例」的臺前幕后,探討企業可繼續發展的現狀與未來。
第一財經首席執行官陳思劼在開場致辭中表示,2023年全球面臨經濟波動、地緣政治衝擊、極端氣候災害等問題,也見證了中國綠色增長的崛起,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綠色增長典範,碳關税的實施推動綠色轉型。舉辦到第二年的「綠點中國」,展示了更多可持續實踐案例,堅定了可持續發展的信念。
■ 綠點中國2023年度案例解讀
今年是第一財經發起「綠點中國·可持續實踐案例評選」的第二年,最終評選出25個「綠點中國2023年度案例」、5個「綠點中國·綠貝年度案例」。
「綠點中國2023年度案例」從綠色創新、綠色節能、綠色設計、綠色循環、綠色物流、綠色採購等6大維度,展示可持續商業的多元性和可能性。針對今年出現的許多to B的參選案例,項目組特別增設「綠點中國·綠貝年度案例」來鼓勵這些深耕產業鏈下游的優秀項目,它們通過低碳技術突破、綠色產品供給,協助企業客户完成可持續商業的改造和發展。
綠點中國評委會代表、上海節能減排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齊康總結道,越來越多企業推出創新的綠色技術和產品,生活領域的有趣綠色案例不斷涌現,企業更加註重綠色供應鏈管理,通過綠色採購和供應鏈管理推動排放減少,to B企業則通過綠色技術和產品為下游客户提供綠色低碳設備和服務。綠色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最大的發展機遇,能夠幫助企業應對不確定性挑戰、滿足年輕消費者需求並拓展國際市場。
■ 可持續100俱樂部發布
第一財經·綠點中國·可持續100俱樂部於2022年成立,首批4家俱樂部成員加入。今年,可持續100俱樂部迎來了第二批成員:可口可樂中國、聯合利華。
第一財經副總經理杜堅為第二批成員授牌,他表示,加緊行動是實現可持續目標的關鍵,需要國家、城市、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可持續100俱樂部成員企業將通過工作坊等活動促進可持續與商業的結合,實現長遠發展。
第一財經政經中心副主任胥會雲邀請可持續100俱樂部的成員公司,探討「穿越時間周期的可持續力量」。根據藝康集團全球可持續發展網絡大中華區負責人、亞太區食品安全負責人聶豫蓉的觀察,企業在節能、節水和改進工藝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比如餐飲企業選擇節能設備和環保包裝。水處理行業從源頭減少污水排放。陶氏公司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部亞太區可持續發展業務高級總監肖科達認為,企業做可持續的視角逐漸演變,從製造過程的影響逐漸擴大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和更大的環境。第一財經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於艦表示,雖然在管理體系中可能沒有明確表述,但確實有更多中國企業在採取可持續行動,並開始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報告。
■ 企業的可持續實踐
外在環境的變化與內在認知的提升,讓更多企業將可持續從「點綴的花邊」,升級為業務的亮點,並運用商業思維讓可持續行動創造恆久價值。
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企業事務部副主任霍莉在演講《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助力企業ESG目標趨勢及案例》中介紹,大自然保護協會強調實地實踐和多元合作,通過造林、再生農業和適應措施等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用商業思路支持企業的ESG目標。
對於如何創造社會與企業的共享價值,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副教授吳哲穎表示,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企業也積極參與減排,並設定碳減排目標,其中與消費品行業相關的企業比例較高。減排不僅可以合規,還創造商機和競爭優勢,並滿足了利益相關者的期望。例如一些企業推出的零碳產品獲得了市場認可。
針對企業如何實踐可持續,優衣庫創始人、迅銷集團董事長、總裁、CEO柳井正曾提出三個觀點:社會和環境經濟是生命的經濟,正能企業通過商品和供應鏈創新推動社會考慮下一代的利益,利他主義改變新一代消費者的行為認知。迅銷集團全球執行董事、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吳品慧介紹,迅銷集團制定了2030年度可持續發展目標,截止2030年度,將全服裝面料的約50%替換為環保再生面料,自營業務(全球店鋪及辦公室)温室氣體排放量較2019年度減少90%,供應鏈温室氣體排放量較2019年度減少20%。迅銷集團打造服裝新型產業,LifeWear服適人生=Sustainability可持續發展,提供未來生活所需的優質商品,引領綠色消費與可持續生活方式。
to B企業通過創新技術和尖端產品為更多企業創造綠色可能性。東麗合成纖維(南通)有限公司企劃管理部長施淇耀介紹,東麗制定了節能、新能源、水處理、低環境負荷、循環再利用、源於生物的產品、工業創新、空氣淨化八大綠色創新環保主題,例如東麗的碳纖維複合材料被應用於波音787夢想客機,減輕了機體重量,降低了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從企業的可持續行動抵達公眾的環保認知,仍然存在距離。圓桌討論中,第一財經可持續商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旭峰與3位嘉賓共同探討企業如何喚醒公眾的‘綠色’認知。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裁辛斌觀察到,消費者的可持續認知在提升,更多年輕消費者傾向於購買低碳產品,比如新能源汽車。菜鳥可持續發展項目負責人孫翔認為,企業選擇可持續發展是趨勢所在。當公眾認知到了一定階段,企業如果能匹配到公眾的選擇,雙方能夠爆發出合力。貝泰妮集團董事長助理、公關總監鍾巍表示,貝泰妮通過參與NGO和行業協會的團標制定、在政府端和媒體端加大傳播來影響供應鏈上下游和公眾的認知。
圓桌討論:如何喚醒公眾的「綠色」認知?
■ 身邊的可持續
對綠色世界的想象不僅有宏大圖景,人所處的微小生活環境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活動上,與衣食住行相關的行業專家、品牌高管交流與消費者密切聯繫的可持續話題。
麥當勞中國首席影響官顧磊認為,「吃」的背后也有一套綠色邏輯。比如麥當勞與供應商縮短供應鏈,與權威機構合作確保食材的可持續來源,引入LEED認證標準減少餐廳碳排放和節能,推出再生塑料製成的餐盤和其他物品等等。
可口可樂公司在可持續領域聚焦水資源保護、可持續包裝、碳減排和社區支持四大領域。可口可樂大中華及蒙古區公共關係及戰略傳播總監沈悦介紹,可口可樂聯合合作伙伴建立了多元化的水資源保護項目,覆蓋水源地保護、濕地修復等方面,並建立了淨水24小時應急救援機制,通過供應鏈網絡運送飲用水到災區。
《第一財經》雜誌編輯張雲亭與4位嘉賓探討設計如何重建人與環境的連接。四葉草堂聯合創始人魏閩分享了藉助社區花園連接城鄉的經驗,社區花園不僅改善廢棄地區的動植物生存環境,也讓孩子們理解自然運作方式。Perkins & Will建築事務所副董事、項目總監陳超認為,建築的功能正從建立隔離變為消除隔離,讓人感受外部環境,同時建築設計的思考更多地超越單體建築,關注包括景觀、生態系統在內的整體人居環境。KCAP建築與規劃事務所副合夥人陳亞馨認為,設計重建人與環境的關係需要結合不同學科的力量,遵循自然規律。通過案例,華東理工大學副教授、華東理工大學工程設計院副總建築師尹舜展示了設計可以通過更新建築、打破牆壁和選擇透明材料等方式,創造人與環境的情感和視覺連接。
可持續領域里最火熱的行業要屬新能源,其中最火熱的市場便是新能源汽車。《第一財經》雜誌主筆肖文傑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祕書長章弘、傑蘭路諮詢總經理朱鍇一起討論如何重新理解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根據章弘的分析,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戰帶來利潤空間的下滑,中低端車受到消費者歡迎。朱鍇表示,如今消費者購車更注重價值和使用經濟性,面對競爭激烈、價格戰頻繁的市場,消費者需要做好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