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9-06 10:25
1984年10月26日晚,公牛對陣華盛頓子彈隊,在芝加哥體育場的13913名觀眾的注視下,喬丹完成了他在NBA的*扣籃。
與他日后的輝煌生涯相比,這一晚的賽場表現難言精彩,他的投籃表現不佳,16投5中,僅得到16分。
但NBA的開局不順,絲毫沒有動搖Nike對喬丹的預判:一個天生的籃球明星,他腳上穿的一定也會是Nike鞋。
爲了開拓籃球領域,「小公司」Nike費盡心思説服了喬丹和他的家人,堅持以250萬美元的天價合同簽下喬丹,而此時喬丹在籃球霸主Converse的眼里只值10萬美元。
Nike的這場豪賭成就了兩個神話:一個是籃球之神喬丹,一個是市值千億的Nike。
1985年4月,Air Jordan 1代正式發售,*年就賣出了1.3億美元。Nike的銷售額也隨之從7億美元飆升至1993年的40億美元,不僅藉此完成了對Converse和adidas的逆襲,還成爲了統治運動行業四十年的*霸主。
此后的數十年里,隨着NBA的全球傳播和Nike的營銷活動,AJ的意義遠超出球鞋本身,而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灌籃高手》的櫻木花道、《蜘蛛俠:平行宇宙》的巴爾德,腳上穿着的都是一雙AJ。Vogue 雜誌則將AJ稱作是和iPhone、可口可樂一樣,全球流行文化的圖騰。
直到喬丹退役20年后的今天,這個神話仍然在發揮奇效:復刻版的AJ鞋往往在發售后的幾分鍾就售罄,Jordan品牌仍然是一個每年為Nike貢獻50億dollar的印鈔機。
AJ改寫的不只是Nike的命運,還有體育品牌的遊戲規則。這種押注體育明星的方式被無數追隨者效仿,成了體育營銷界的*正確。
今年6月,Nike宣佈將在科比日單獨推出Kobe品牌,試圖複製Jordan的成功;7月,安踏宣佈拿下了歐文,計劃為他打造個人產品線;再往前一些,李寧也憑藉着「韋德之道」實現了向千元鞋款的大躍進。
運動品牌的NBA戰爭再次打響,只不過,這一次的主角換成了中國品牌。
製造籃球之神
菲爾·奈特(Nike創始人)很早就意識到,推廣Nike的*方式就是讓運動員穿着該公司的鞋子。
在Nike看來,如果想讓Nike成為像金色拱門一樣無人不知的商標,那就得讓它和某種*的精神綁定在一起——讓「網壇壞小子」約翰·麥肯羅穿着Nike登上《體育畫報》的封面,效果相當於20頁的整版廣告。
當時的Nike是一家在剛剛在跑步領域站穩腳跟的小公司,籃球場上的明星們,穿的都是Converse。自1955年登頂美國*的籃球鞋之后,Converse以56%的市佔率把Adidas和Nike甩在身后。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Converse作為官方鞋類贊助商,推出了業界*個高科技中底緩衝系統、有史以來最輕的籃球鞋Fastbreak,當年喬丹在奧運期間穿的也是這雙鞋。
財大氣粗的Converse是所有籃球運動員的*志願。它手握着多個籃球明星的合同,不乏魔術師「約翰遜」這樣炙手可熱的大牌。作為新秀的喬丹,也想被Converse收入麾下,但Converse給他開出的合同價值只有10萬美元。
喬丹的第二志願是adidas。他曾對媒體表示:「我從未穿過Nike,我可能會與Adidas簽約。」
但對當時的「大廠」Adidas來説,選擇實在太多了,喬丹也不是*的那一個——喬丹在聯賽中排名第三、且個子不高。Adidas的德國高管們更青睞像凱琳·阿卜杜勒-賈巴爾這樣的高個子球員,因而甚至沒有給喬丹報價。
而此時的Nike正陷在增長乏力的焦慮中,急切希望在籃球領域打開局面。
80年代初期,跑步領域增長放緩,有氧運動興起,Reebok僅用了4年就拿下了美國市場30%的份額。前有Converse、adidas這兩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后有Reebok這類來勢洶洶的追兵,Nike在1984年的年報里憂心忡忡地寫下:
喬治·奧威爾是對的,1984是糟糕的一年。
但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一年恰恰是Nike的命運轉折點。失意的Nike遇上了初出茅廬的喬丹,Nike向喬丹表露了十足的誠意,不僅開出了每年50萬美元的高價,並且還為喬丹生產屬於他的簽名鞋,而這是過往NBA球員從未有過的待遇。
伴隨着喬丹在NBA賽場上每一次奪人眼球的起跳、扣籃,Nike的AJ球鞋也隨之起飛。雙方的合作一炮而紅,就連NBA的禁令也難以阻擋。
爲了減少比賽中的營銷行為,NBA有一條規定,球員穿的所有鞋子必須至少有51%是白色或黑色,否則球員將被處以5000美元的罰款。
而Nike卻選擇無視規則。爲了讓喬丹把這雙鞋穿上賽場,時任Nike副總裁的Rob Strasser直接回應:「去你的,我們罰得起」。
這件事反倒成了Nike的故事素材,順勢推出營銷活動「AJ禁穿」以宣示反抗精神,在那之后,球鞋賣爆了。喬丹在自傳《爲了深愛的籃球》如此回憶當時的情況:「NBA反而幫了我們一個大忙」。
Nike原本的預期是在AJ發佈后第四年賣出100萬美元,結果卻遠遠超出預期——AJ上市就引發了搶購潮,*年就賣了1.3億美元,單拎出來相當於世界第五大體育公司。
據AfroTech報道,Jordan品牌自1997年獨立運營,2022財年營收超過50億美元,光是銷售分成,喬丹就能拿到2.5億美元。
Nike和Jordan的相互成就被寫進體育營銷的教科書:「喬丹的形象推動了耐克商業帝國的崛起,而耐克也把他塑造成了年輕的國王」。
尋找下一個Jordan
喬丹之后,Nike的籃球神話由詹姆斯、杜蘭特、科比續寫。到了2013年,Nike已經簽下了68%的NBA球員,獨佔籃球市場份額的90%。
而在尚未得到Nike一瞥的市場里,站滿了虎視眈眈的挑戰者。
其中,野心勃勃的安德瑪(Under Armour)在2013年花了400萬美元簽下庫里,複製了Nike簽約喬丹的故事,成功實現了逆襲。
Nike作為庫里的前東家,原本有着先天的優勢。但在選擇和庫里續約時,它根本沒有耐心,這種傲慢使它犯了和當年的Adidas一樣的錯。
在簽約現場,Nike高管把庫里的名字「Stephen」念成了「Steph-on」,幻燈片里還出現了忘記刪改的杜蘭特的名字。不被Nike尊重的庫里轉而投向了UA的懷抱。
后來,庫里在聯賽里一騎絕塵,先后拿下兩次MVP獎項和三個NBA總冠軍的輝煌成就。UA也順勢起飛,僅用了一年,球鞋的銷量就增加了350%。
華爾街彷彿是從UA身上看到了當年Nike的影子,真金白銀地為它投票。UA的市值水漲船高,一度超越Adidas成為美國第二大運動品牌。
庫里成了UA的「Jordan」。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也想製造屬於自己的「Jordan」。
早在2014年,安踏用300萬美元簽下與庫里並稱為「水花兄弟」的湯普森。兩年后,安踏和湯普森續約十年,合同價值8000萬美元。湯普森表示:「我知道在安踏,我會得到很多創造性的投入,我希望有一天能成為安踏的'邁克爾·喬丹’。」
在安踏鈔能力的感化下,湯普森非常賣力地宣傳安踏——具體表現之一為經常穿着一件印有「北京爺們」的安踏T恤出席活動。
湯普森不余遺力地宣傳也為安踏業績做出了貢獻。2018年,安踏憑藉400萬雙籃球鞋的銷量位列中國市場*,其中KT系列(安踏為湯普森打造的簽名球鞋)佔安踏籃球總銷量已經達到30%-40%。
但這還遠遠不夠,在安踏的計劃里,籃球鞋的年銷量要在2025年達到1200萬雙。為此,安踏還需要更重磅的球星陣容來為自己的籃球事業添磚加瓦。
根據懶熊體育報道,2019年,李寧、安踏、Nike為籤新秀球員威廉姆森爭相報價,安踏報價接近1億美元,李寧就報價10年2.5億,最終威廉姆森還是被報價5年7500萬的Nike拿下了。而此前Nike球鞋合同的年均價位往往在7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
隨着競爭的加劇,NBA球星們的合約越來越貴,品牌們簽約NBA球星的投入回報比也越來越低,但似乎除此之外也別無他法。
擺在國產運動品牌面前的問題則更為嚴峻:如何説服一個「未來巨星」拋棄Nike選擇你——除非你有和Nike比肩的勢能,不然就得開出比Nike誘人得多的條件。
*時代里的*球員
就在今年Nike宣佈將單推Kobe品牌后,安踏宣佈簽約歐文。
截至目前,現年32歲的歐文獲得過一次NBA總冠軍,8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3次入選NBA*陣容。這是中國品牌*次簽下正值*期的NBA球員。
籃球媒體人蘇羣透露,這筆合作由安踏的新任CEO徐陽主導,是安踏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今年3月,徐陽獨自飛往達拉斯與歐文會面,雙方一見如故、大聊特聊了近兩個小時,最終達成合作。
歐文無疑會成為安踏進軍海外市場的利器。據歐文曾在Twitter上透露,他的簽名球鞋在過去7年的銷售額超過了26億美元,常年銷量僅次於科比鞋。「我可以很自信地説,我是球鞋市場*號召力的球星之一」。
和UA簽約庫里的故事相似,安踏簽約歐文,也是撿了Nike的漏。
歐文從2011年賽季就一直在與Nike合作。但十年之后,因為歐文在社交媒體上的反猶言論引發輿論風波,這段關係宣佈分手。
在被Nike解僱之后,歐文依然把自己的簽名球鞋穿上了賽場,但是用黑色膠帶遮住了Nike的標誌,用金色的記號筆寫上了「I AM FREE」。
Nike也毫不手軟,立馬把歐文簽名鞋打半折出售,歐文發推文硬剛:「沒有什麼比自由更無價。」
解約之后的歐文似乎根本不愁下家,根據Bally Sports消息,Adidas、newbalance、PUMA以及獨立球鞋SIA都在緊盯歐文動態。
不過最終安踏以5年6000萬美元的價格拿下了歐文,比此前Nike和歐文合約價格(7年7700萬美元)更高。
以高價拿下歐文的安踏並不能高枕無憂,如今的運動品牌們要面對的,是比當年Jordan更為複雜的處境。
一邊是「字母哥」安德託昆博的中國行遇冷,另一邊2023年賽季創下了過去三十年NBA收視率的*記錄,收視率比1995年-1996年賽季喬丹的*時代收視率下降了一半。黃綠大戰、勇騎爭鋒似乎已是男孩子冰封的記憶,*熱出圈的巴特勒,也已然33歲,是庫里時代的球星。
NBA的影響力正在逐年下降,而喬丹、科比、勒布朗、庫里之后,不知還有誰能扛起那個全球文化符號的大旗。
過去的中國觀眾守着CCTV看NBA,如今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NBA不僅遭受着新興傳播渠道的衝擊,還要和短視頻、遊戲等越來越五花八門的消遣來爭搶人們的時間。
更大的挑戰或許在於,時代情緒變了。曾經喬丹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年輕人去飛翔,而到了今天,年輕人們不再想向上仰望萬衆矚目的巨星,而是退守自己的內心世界。
順應時代者如lululemon,靠着一條瑜伽褲,寫就了十年增長百倍、市值勇超adidas的神話。其成功祕訣之一,在於它另闢蹊徑的營銷方式:不再和大型體育賽事綁定,不再訴諸體育明星,而是選擇用瑜伽教練去佈道。
消費者心甘情願地沉醉於lululemon的心靈禪語:「Pursuing happiness is the source of Unhappiness」(追求快樂是不快樂的根源),她們更願意穿着千元瑜伽褲、在市中心的花園露臺上冥想。
在這樣一個躺平比拼搏更切實際的當下,熱血故事不再動人。即便是再度出現一個天賦不輸於喬丹的體育新星,恐怕也再難續寫當年的輝煌。
正如體育作家拉贊比請喬丹回顧自己的一生時,他所説的那樣:「時機就是一切」。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遠川研究所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