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6-01 09:44
·跨國合作共助藥物研發,也容易帶來法律紛爭,比如知識產權問題。「醫藥合作是個動態過程,被許可方是否有權改進和進一步研發專利技術、改進后的知識產權權屬和收益如何分配、權利回授條款如何設置、職務發明等問題都需要在許可協議中明確,否則極易產生爭議。」
5月31日,美國藥企禮來(Eli Lilly)與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XtalPi,以下簡稱「晶泰科技」)宣佈,簽署一項2.5億美元的協議,實現在AI(人工智能)小分子新葯方面的合作。
根據協議,由晶泰科技利用其特有的小分子藥物發現平臺 ID4Inno™ 研發首創新葯,填補未滿足的臨牀用藥需求,禮來將支付最高2.5 億美元的預付款。
晶泰科技。
據悉,ID4Inno™ 搭載了晶泰科技的高精度計算化學算法與 500 多種 AI 模型,可以針對靶點探索超大規模的可成藥空間,對多種藥物性質進行設計和篩選。
被篩選出的綜合評分最高的分子,將經過一系列生物化學、細胞、藥理藥代等測試,驗證其活性和成藥性,接着,這些計算數據和實驗數據會快速反饋給 ID4Inno™ 算法平臺,形成 AI 算法與真實實驗的DMTA(設計-智造-測試-分析)閉環,在模型迭代中不斷優化分子設計,直至找到各方面成藥性都較為理想的藥物候選分子。
對此,晶泰科技CEO馬健博士表示:「很榮幸禮來選擇了晶泰科技‘AI+機器人’驅動的藥物研發平臺作為藥物創新的合作伙伴。晶泰科技打通了智能算法與機器人實驗的數據閉環,在挑戰全新靶點上具備獨到的技術優勢與豐富的成功經驗。期待我們的平臺能幫助禮來實現更富收穫的管線開發,將優質高效的藥物儘早帶給全球患者。」
此前,晶泰科技已與美國輝瑞(Pfizer)、德國默克(Merck KGaA)等企業達成了在抗病毒藥物等方面的合作。近些年,國內藥企與跨國藥企的合作逐漸頻繁。
2022年,禮來和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生物」)達成合作,共同開發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RET(一種基因,可能會發生突變,導致RET受體異常活躍,並參與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抑制劑——塞普替尼。該藥由禮來研發,是2019年禮來以約80億美元收購Loxo Oncology獲得的核心資產之一。2020年5月,塞普替尼獲得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高選擇性RET抑制劑。2021年11月,禮來向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提交了塞普替尼的上市申請,該申請被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2022年3月,信達生物從禮來獲得塞普替尼在中國的獨家商業化權利,全權負責塞普替尼的定價、進口、營銷、分銷和銷售推廣。2023年3月4日,信達生物開始面向全國供藥。
此外,還有更多案例:禮來和上海君實生物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新冠肺炎抗體療法——bamlanivimab (即LY-CoV555)700毫克和etesevimab(即JS016)1400毫克聯合治療;輝瑞與基石藥業(蘇州)有限公司合作商業化腫瘤免疫藥物——舒格利單抗;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20億美元授權美國藥企艾伯維(AbbVie)獲得其實驗性抗癌藥物——CD47單抗藥lemzoparlimab(TJC4)。
跨國合作共助藥物研發,不過,也容易帶來法律紛爭。比如,知識產權問題。北京漢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漓律師和宋薇律師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醫藥行業的許可合作中,知識產權往往是雙方合作的核心。首先是知識產權歸屬問題,醫藥合作是個動態過程,被許可方是否有權改進和進一步研發專利技術、改進后的知識產權權屬和收益如何分配、權利回授條款如何設置、職務發明等問題都需要在許可協議中明確,否則極易產生爭議。」
此外還有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兩位律師指出:「在以往合作中,存在第三方侵權而無人維權的尷尬情景。而隨着國內正式推行藥品專利鏈接制度,藥品上市審批過程中,上市許可申請人與專利權或利害關係人就可以通過司法或行政途徑解決相關專利權糾紛。」
明顯的法律問題之外,合作雙方也容易在交易文件細節上產生分歧。張漓律師和宋薇律師指出,例如在授權引進合作中,「雙方成本覈算和利潤分配往往會採取更為複雜的計算和支付機制,包括首付款、許可使用費、分許可費等,需要對合作協議中的相關條款做出更清晰的規定,並設置合理的爭議解決方式。」兩位表示:「協議是否能約定充分、司法實踐是否能給予保護,是合作方普遍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