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匯源「豪賭」翻身仗:渠道困局難解,揹負鉅債轉型

2022-10-31 18:40

  匯源豪賭翻身仗?

  曾經的國民飲料匯源,正試圖通過來之不易的上升機會擺脫自身困局。

  最直接的,是網絡直播帶來的銷量提振。據飛瓜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匯源官方抖音直播間累計開出28場直播,直播漲粉17萬,累計銷售額超千萬元。

  不僅在網絡上走紅,匯源今年下半年新動作頻頻。

  首先是殺入近似紅海的礦泉水領域。近日,匯源集團公開宣佈簽約了百萬噸高端礦泉水項目。據規劃,該項目位於河南許昌鄢陵縣,計劃建設用地約300畝,總投資約15億元,建成投產后預計年銷售產值約達30億元。

  此外,今年8月,匯源還高調宣佈,易烊千璽為其品牌升級后的全新代言人,希望能夠讓品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圖源:匯源果汁官方微博

  事實上,債務纏身的匯源在6月通過了破產重組的方案。上海文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文盛資產」)作為重整投資人,計劃投入16億元資金,成為匯源控股股東,並持有「匯源果汁」核心商標品牌。

  10月30日,天眼查信息顯示,匯源被強制執行16.78億元。與此同時,匯源創始人朱新禮為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金額超35億元。

  「離開匯源的時候,我還有幾萬塊的業務提成沒有拿到手,到現在都還沒有着落。」曾在匯源工作多年的內部人士陳源(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前同事像他這樣被匯源拖欠工資的情況不少,數目不一。但與近百億的負債相比,陳源已對拿回欠款不報希望。

  多位曾在匯源負責具體項目、以及部分區域業務人員都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匯源走到這一步,與其渠道因戰略失誤、逐步被分食有很大的關係。

  2020年2月,創始人朱新禮父女均退出上市公司董事會,朱氏家族掌舵28年的匯源果汁易主。在外界看來,這也意味着匯源已無力迴天。

  然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曾經的果汁霸主在經歷多年困頓后,又迎來一波線上的機遇,與此同時,接盤方文盛資本,又能否帶着「匯源」品牌打贏這場翻身仗?

  「野性消費」似曾相似

  匯源果汁在直播間的翻紅,源起於帶出「海克斯科技」概念的食品科普博主辛吉飛,他在視頻中評價匯源果汁沒有「科技與狠活」,並直言,因為匯源果汁是真正用水果做的,不那麼好喝,所以市場佔有率越來越低。

  一時間,匯源熱度攀升,在匯源官方旗艦店的抖音賬號,眾多網友紛紛留言支持,並付諸於行動。據公開數據,隨着話題不斷發酵,匯源果汁的品牌直播場次觀看人數一度超過170萬。與此同時,官方賬號粉絲數漲至250多萬,不到半個月增粉近34萬。

  在這波熱度之前,匯源也重走過「鴻星爾克式」的野性消費之路。

  2021年7月,匯源為遭受暴雨災害的河南捐贈了100萬元賑災物資,包含飲用水、果汁等災區急需物資。處於破產局面的匯源,仍選擇為河南災區提供救助,收穫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

  這些火爆場景也直接帶來收益。據匯源在官網公佈的最新銷售業績,2022年1—7月,匯源果汁銷售業績同比增長5.1%。其中,線上渠道同比增長114.1%。

  線上紅利是否意味匯源重新站起來了?

  實際上,飲品的線下銷售渠道仍常年佔據巨大的市場份額。

  「線上戰場並不是飲品市場真正的戰場。」飲品行業業內人士劉文(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

  根據Euromonitor統計,2020年中國軟飲料行業分銷渠道以現代渠道為主,佔比達到52.7%

  其次是傳統渠道銷售佔比34.1%,餐飲渠道佔比7.6%;而線上渠道中的電商渠道僅佔比4.4%。

  回到線下市場,匯源甚至沒有一席之地。

  10月25日,時代周報記者走訪發現,在深圳多家大型商超和小型知名便利店,在貨架上幾乎看不到匯源旗下產品的貨源,而如美汁源、農夫山泉NFC、鮮橙多等相關的果汁品類均在正常售賣。

  其中,光是果汁系列飲品就有超十余種產品,包含不同口味、規格。

  深圳某大型商超果汁貨架,未發現匯源果汁身影/時代周報記者攝   深圳某大型商超果汁貨架,未發現匯源果汁身影/時代周報記者攝

  「門店一直沒有匯源的產品,很少遇到消費者問尋,幾乎不會主動進行採購。」某大型商超員工在現場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有相同品類的產品便足夠售賣,「匯源不是熱門的飲品」。

  「如今,匯源在一些三、四線城市餐飲渠道可能還有一些市場,但稍微新的渠道或者是便利店基本很難看到。」有熟知的匯源的經銷商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如果沒有渠道和資源,不建議做匯源的生意。

  「目前市場上可以取代匯源的產品有很多。」他直言。

  一名在北京開便利店的店主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幾年,匯源果汁經常需要做促銷活動才能售完。

  接盤者文盛資產

  實際上,匯源一系列轉型動作背后,是作為重整投資人的文盛資產。

  成立於2003年的文盛資產,擅長在不良資產中掘金。文盛資產作為一家地方性民營AMC機構,曾獲得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金公司等A、B兩輪融資,C輪融資獲得粵民投、黑石、廣發證券等機構戰略投資入股。

  具體業務上,文盛資產主要投資政策性剝離形成的不良資產,即以涉足不良資產領域起家,業務範圍涵蓋不良資產投資與服務、困境企業重組、困境地產重組及違約債券投資等。

  一手搭建起文盛資產的創始人、董事長周智傑,多年來,逐漸在不良資產領域站穩腳跟,一度詮釋瞭如何利用不良資產「一夜暴富」的神話。

  在可供考察的公開數據中,文盛資產一直處於盈利狀態。一份公開的公告顯示,其2017年到2019年分別實現淨利潤2.2億元、2.79億元、2.06億元。但與此同時,文盛資產2019年末總資產為47.7億元,總負債32.2億元,淨資產15.6億元。

  據文盛官網顯示,截至2021年底,累計資產管理規模(債權本息)1232億元人民幣。而除上海總部外,文盛資產多地設有分支機構,擁有近300人的不良資產管理及服務團隊。

  在此番大手筆入局匯源之前,文盛資產剛接手了被譽為「中國ZARA」的女裝品牌拉夏貝爾。

  進入2022年,文盛資產動作頻頻,以重整投資人身份參與了多家公司的重組。6月,文盛資產宣佈通過破產重組的方案,成為匯源控股股東。值得注意的是,這場重組,匯源期盼已久,但重組尚未完成,棘手問題仍在不斷浮出水面。

  據文盛資產介紹,匯源總負債規模約80億元,破產清算狀態下普通債權清償率在樂觀情況下為6.1%。而據文盛資產計劃,將力爭三到五年內帶領匯源實現A股上市。

  儘管目前匯源線上渠道有突圍之勢,但多年線下渠道的問題卻仍然難解。

  匯源渠道之困難解

  匯源,曾是線下渠道的強者。

  彼時,國內純果汁市場的競爭一片空白,以無添加果汁品類切入的匯源,幾乎攬下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擺在春晚觀眾席桌上,成為飛機餐標配果汁,這些也側面顯示出匯源當年的市場號召力。

  在前員工與業內人士看來,匯源跌落曲線的開始,與其銷售渠道受到重創分不開關係。

  2008年,為滿足可口可樂的收購條件,匯源放棄了耗費十余年搭建的渠道。據相關媒體報道,匯源創始人朱新禮幾乎完全裁撤銷售團隊,全國21個銷售大區的省級經理基本離職,銷售人員僅剩一千余人。

  「在內部,我們都有一個説法,匯源不變的是一直在改變。經常一個政策出來,下個月就有變化。」陳源向時代周報記者感嘆,匯源內部變化無常的政策,讓一線工作人員難以適應。

  公開資料顯示,2002年至今,匯源的銷售結構頻頻改革重組,從營銷總部制、事業部制、大區制到專賣店制,多次渠道轉型與不同模式轉換,匯源與經銷商明爭暗鬥,矛盾不斷升級。

  其中,2006年,匯源嘗試模仿康師傅設立項目部單獨經營產品,致使內部無序競爭,渠道也受到震盪。

  后來,匯源意圖重新補救渠道,對銷售體系擴網,陸續收購9家主要分銷商的銷售網絡,將直銷分支機構增至50家,經銷商數量擴至3000家,並新增上萬名業務員。

  迅速覆蓋銷售網絡與終端,目的是推動銷量上升,匯源一度將希望寄託在這場渠道體系的重塑。

  但長期多年的渠道矛盾形成了大量阻力,這場重塑似乎沒有太多成效。陳源認為,多年削減渠道的過程中,使得匯源自身的運營體系七零八落,很多中間交接的過程工作沒到位,無法維持有序運營。

  更讓一線銷售人員困擾的是,匯源承諾的回款總是延迟兑現甚至沒有兑現。

  「不只是我的業務提成沒有拿到手,很多人都沒有,大家的積極性都沒了。」據陳源透露,匯源最后一次上春晚的那一年,燒了幾個億做廣告,但也是那一年,區域人員有2個月工資沒發。

  財報顯示,自2011年起,匯源果汁的實際淨利潤開始連續出現虧損;2014—2017年,匯源果汁負債由65.35億元攀升至11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1.8%。

  2021年1月,負債超百億的匯源集團正式被港交所摘牌。截至2021年7月16日,匯源果汁資產總額為10.9億元,負債總額為124.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1141%,資不抵債金額達113.7億元。

  艱難爬坡前途未卜

  公司動盪多年,江湖翻天覆地。匯源所錯過的,是飲料市場的寶貴發展期。

  尼爾森數據披露,2016年,匯源果汁的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53.4%,2020年降至15%左右。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1月,匯源在國內果汁飲料行業中市場份額跌至11.0%,排名處於可口可樂(中國)、味全食品的后面。

  為迎合消費趨勢變化,匯源也做出過不少嘗試,一度在市場猛推新品。

  2021年,匯源上線100%低温冷鏈運輸保存的NFC系列果汁新品,即NFC西梅汁,隨后今年上新系列產品NFC沙棘汁。除了口味眾多的100%果汁、果肉等系列品類,為緊跟健康、低脂市場需求,匯源轉向發力無糖飲品,如推出旭日升烏龍茶系列新品,加碼當下火爆的無糖茶市場。

  此次匯源看重的瓶裝水賽道,市場規模龐大,匯源重金投入,可謂是另一場豪賭。

  中研產業研究院顯示,2021年瓶裝水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未來持續以8%~9%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將突破3000億元大關。

  但國內瓶裝水市場早已羣雄逐鹿,后來者難以施展拳腳。據尼爾森數據,農夫山泉、怡寶、百歲山、康師傅、冰露和娃哈哈這6大品牌佔據了約八成的瓶裝水市場份額。

  瓶裝水高端市場競爭同樣激烈,2021年,全國高端礦泉水銷量排名前五位分別為崑崙山、依雲、5100、帕米爾、霖碧。

  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信息是,匯源其實早有佈局飲用水市場,但一直反響平平。其曾在2017年、2019年推出天然「木蘭山泉」礦泉水,「匯源」蘇打水;此前,也陸續上線匯源100飲用水、匯源沁霖飲用水等。

  早有瓶裝水業務,卻未掀起波瀾,匯源的難題依然與渠道制約有關。

  「匯源多次大刀闊斧進行渠道改革,削弱了原有的銷售根基。」在劉文看來,匯源多年未有新爆品、同時渠道薄弱無法覆蓋等問題,最終導致其產品銷售不暢。

  劉文認為,通過不斷推新品,花重金入局新賽道,但卻不解決渠道的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

  可以看出,匯源的出路依然艱難。此外,外界對能否盤活匯源也仍有質疑。

  此次與文盛投資合作參與收購匯源的國中水務(600187.SH),於7月20日發佈公告,對於與文盛資產合作一事,國中水務董事會出現1票反對。

  反對的理由是,一方面,匯源飲料與公司主營業務完全不符,缺乏收購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匯源公司已破產重整,但在《項目合作協議》中又稱市值28億之多,缺乏必要的財務説明,風險極大。

  同日,國中水務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對公司投資項目延期事項的監管問詢函》,要求説明通過文盛資產參與匯源重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等問題。

  9月,文盛資產給國中水務發函稱,對匯源項目盡調延期至今年11月中旬。

  短期內的提振,未能將匯源拽出泥潭,文盛資產帶領下的翻身仗亦可能是一場長期拉鋸戰。

責任編輯:李墨軒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