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糖尿病管理下一賽點來臨!美敦力、雅培都在搶佔

2022-06-19 15:05

對於需要通過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來説,一天N次的指尖取血和注射胰島素對生活的影響不可忽視。 

如果能夠能動態監測血糖濃度,自動給藥並記錄,那麼糖尿病人的生活會便捷很多——「 人工胰腺 」應需而生。 

人工胰腺,又被稱為 AID(自動胰島素輸送)系統,本質是連接到連續血糖監測儀 (CGM)的胰島素泵,是一個軟硬件結合體,包括傳感器、手機app、自動泵在內的血糖監測、胰島素注射系統。

「人工胰腺」能夠讓使用者從宂雜的疾病管理中解放出來,這也讓它的發展前景廣闊。 

因此,諸如 美敦力、雅培、Tandem、Insult、Dexcom 這些糖尿病領域的高端玩家都在爭奪這個市場。 

目前: 

美敦力 由於同時具備CGM以及胰島素泵產線,在「人工胰腺」領域 遙遙領先 。

Tandem、Insult 分別通過 與CGM廠商Dexcom合作 ,加入到這場競爭中。

雅培 正在 與移動應用研發企業CamDiab 合作,力圖成為下一個「人工胰腺」獲批企業。

同時,國內企業也在發力,個別廠家正試圖通過「零部件」突圍。 

高階玩家的廝殺

迄今為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已批准了 五種商業 AID 系統: 

2016 年,美敦力的MiniMed 670G;

2020 年,Tandem Diabetes Care 的Control-IQ;

2020 年,美敦力的MiniMed 770G;

2022 年1月,Insulet的Omnipod 5;

2022年6月,美敦力的新版本「人工胰腺」推出,結合最新版本的 MiniMed 780G 和Guardian 4 傳感器。

從演變趨勢來看,胰島素泵正朝着「算法更加智能、血糖改善結果更加精確、指尖血糖校準更加便捷、使用周期更長」演化。

美敦力——同時生產胰島素泵和 CGM 設備的全能型公司

美敦力是胰島素泵市場的領導者,也是同時生產胰島素泵和 CGM 設備的全能型選手。 

2016 年,美敦力的 MiniMed 670G 「混合閉環」系統成為 FDA 批准的第一個根據 CGM 讀數自動給藥胰島素的系統。搭配該公司名為 Guardian 3 的第四代 CGM 傳感器 ,可以自動調整基礎(背景)胰島素,以使用户血糖儘可能接近 120 mg/dL,從而限制低血糖和高血糖。2018 年,FDA 批准其用於 7 歲以下兒童的「兒科適應症」。 

2020年8月,美敦力 MiniMed  770G 可信來源閉環系統於獲得 FDA 批准,適用於年僅 2 歲的患者。它本質上是先前批准的 MiniMed 670G 系統的藍牙版本,並進行了一些細節優化。 

2022年6月7日,美敦力的新版本「人工胰腺」 MiniMed 780G 推出, MiniMed 780G胰島素泵系統帶有Guardian 4傳感器,是一款高級混合閉環系統。系統添加了餐食算法、胰島素的前置加載,每五分鍾自動調節一次基礎胰島素。並提前更正膳食,自動輸注校準大劑量,這是向未 來全閉環產品邁進的一大步。 

MiniMed 780G在國際市場的推出也是美敦力2021財年糖尿病業務增長的主要原因。 

Tandem——市場挑戰者,系統兼容Dexcom的CGM

胰島素輸送和糖尿病技術公司Tandem Diabetes Care於2006年成立,2008年重組,設計並銷售旗艦產品t:slim胰島素輸注系統。

Tandem通過與其他醫療設備公司合作不斷擴展業務。 其胰島素泵系列產品可與動態血糖監測儀或CGM的醫療設備配合使用。而Dexcom、雅培、美敦力都生產CGM 。 

Tandem的胰島素泵目前可與 Dexcom的CGM 配合使用,與美敦力只和自家產品兼容不同,這給了購買Tandem的糖尿病患者更多選擇。 

2020年1月,Tandem推出了第二個 FDA 批准的閉環系統,稱為 Control-IQ 。 

Control-IQ這種自動胰島素輸送系統包括Tandem的T:slim X2胰島素泵、Dexcom G6,通過自動調節胰島素的算法,儘可能的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Control-IQ的控制目標為70-180mg/dl(3.9-10mmol/l),並且通過不同的方法儘可能的接近112mg/dl(6.2mmol/l)。 

還需要注意的是,在2022年2月,Tandem Diabetes Care宣佈,FDA批准了公司的t:connect移動應用程序在其t:slim X2胰島素泵上加註胰島素。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FDA批准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能夠在iOS和Android操作系統上啟動胰島素輸送。 

Insulet——推出開創性的無管路技術

成立於2000年的Insulet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是一家醫療器械供應商,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為使命,憑藉開創性的無管路泵技術,打破了傳統胰島素泵治療的障礙。

2022 年 1 月, Omnipod 5  被FDA批准作為6 歲及以上 1 型糖尿病患者的自動胰島素輸送(AID)系統。Ominipod 5可是説是智能手機、POD(皮下植入設備)、CGM系統(Dexcom G6)的組合。 

在此之前,國外的主流的商業化AID系統包括美敦力的Minimed 770G和Tandem的Control IQ,這兩個高級閉環系統都是有管路泵,且手機僅用來查看血糖,具體的操作需要在胰島素泵上進行。 

Omnipod 5最突出的亮點為: (1)無管路;(2)手機可操作系統(用手機進行輸注) 。這重新定義了閉環系統的輕便性和方便性。POD的小巧可以更好的隱藏,手機可操作系統可以隨時隨地的注射胰島素,避免了掏出胰島素泵進行注射的尷尬。 

▲Ominipod 5=智能手機+POD+Dexcom G6 

 CamDiab +雅培,有望推出下一個「人工胰腺」

日前,雅培聯合移動程序廠商推進AID系統集成。有望成為又一獲批AID系統廠商。 

新集成 AID 系統旨在將 雅培 的 FreeStyle Libre® 3 傳感器(世界上最小的傳感器)連接到 CamDiab 的 CamAPS FX 移動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與 Ypsomed 的 mylife™ YpsoPump® 連接,根據實時葡萄糖數據創建一個智能、自動化的流程來提供胰島素管理。 

如前所述,有很多公司正在開發新的 AID 系統,這些系統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實現: 

專注DiAs(糖尿病輔助系統)的產品商業化,並專注於與 Tandem 糖尿病閉環技術集成的TypeZero Technologies

開發早期的 AID 系統——「CGM+胰島素筆」的Bigfoot;

研發雙激素仿生胰腺的Beta Bionics

禮來 還在開發自己的連接胰島素筆系統,同時與 Dexcom 在 CGM 產品方面合作;

開發混合貼片管泵的Diabeloop、開發控制器的Dose Safety,開發算法的DreamMed Diabetes,開發貼片泵的EoFlow等。

本土玩家,從「部件」突圍

中國糖尿病治療人均消費量要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這也代表着「人工胰腺」在中國的巨大潛力。

目前,本土的糖尿病自動輸注系統纔剛起步, 絕大部分廠家從胰島素泵入手開發半閉環胰島素管理,或專注於血糖監測儀(CGM),鮮有做集成AID系統的企業,部分頭部公司試圖從CGM產品、胰島素泵實現突圍。 

魚躍、微泰、三諾等,從CGM突圍

我國血糖儀滲透率極低,2019年,血糖監測器械市場僅佔全球4.8%。同時在血糖監測市場,我國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未來十年CAGR達到 16.8%。 

魚躍、微泰 為代表的本土 CGM 產品陸續上市,基於第三代傳感器技術的 三諾生物 等廠家也在積極研發,一批剛剛獲批或者即將獲批的產品在性能上不輸國外廠商,未來有望打破國內雅培、美敦力的行業壟斷。 

凱聯、福尼亞、微泰等,從胰島素泵突圍

胰島素泵廠家也在不斷尋找突破。其中,較為知名的胰島素泵廠家有 凱聯醫療、福尼亞、頂點醫療、瑞宇科技微泰醫療 等。 

凱聯的胰島素泵是至今為止中國第一臺半閉環式胰島素泵,可以連接低功耗的藍牙進而與手機APP相連接,與競品美敦力在國外最新一代美敦力670G技術在國內外各大平臺及醫院的臨牀檢測中不相上下。

福尼亞胰島素泵 是國內最早的研發和銷售胰島素泵的廠商,在技術研發積累和產品的穩定性上算是行業的佼佼者,已經持續更新四代胰島素泵。

微泰醫療 推出了中國第一款微泰equil無導管半拋型貼敷式智能胰島素泵。

「人工胰腺」的推廣瓶頸

「人工胰腺」成本昂貴,降本增效仍需時日

市面普遍反映AID設備較昂貴,但隨着新的 AID 系統在進入市場,預期這些系統將變得越來越便宜。 

目前,Medtronic 670G系統的完整零售價在 7000 美元- 8000 美元 。泵和 CGM 用品需要定期更換。CGM 的年成本為 699 美元,傳感器的價格從 50 美元到 75 美元不等。 

帶有 Control-IQ 的 Tandem t:slim X2 泵的成本為 4000 美元 , CGM 耗材,D excom G6發射器需要單獨購買 。雖然保險範圍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單個 G6 發射器的零售價為 237 美元,持續 3 個月,一盒三個 10 天傳感器的零售價為 349 美元。 

新獲 FDA 批准的Omnipod 5系統零售價格是 646.12美元/個,耗材另算 ,一盒五個 Omnipod DASH Pod 目前在零售藥店的價格從 270 美元到 369 美元不等。亞馬遜上的價格可能低至 118 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應用AID系統,需要定期更換泵和CGM耗材或傳感器等,過程繁瑣,而這也是目前AID技術推廣的難題之一。 

並不能代替降糖藥,AID也面臨安全質疑

此外, 人工胰腺和降糖藥不衝突,但也無法代替藥物。事實上,無論是胰島素還是降糖藥,都需要根據自身狀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此外,目前AID系統並不完美。血糖超出範圍的情況仍然可能發生,因此用户使用過程中需要實時監督。 

但研究表明,AID系統通常是安全有效的。人們擔心的最極端情況下的停電和黑客入侵系統並不是該設備的主要問題。 

而AID系統的推出還是讓人們開心,有無數人安全、成功地使用這種糖尿病技術從中受益。 

結尾

國內公司和國外廠家的在胰島素系統研發上存在一定差距,正在向國際主流方向靠攏。 

與此同時,更有優勢的價格、更便捷以及本土化的操作系統,也是本土化企業發展的優勢。 

但也要注意,當前無論是人工胰腺還是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患者胰島素缺乏的問題,因此很多生物技術企業也把目光轉向了器官移植和基因編輯的」人造胰腺「。 

但上述兩種技術在糖尿病治療領域同樣不成熟。器官移植受限於供體不足和倫理問題,而人造器官培養受限於技術水平,都難以大規模開展。

而在以上先進技術成熟之前,」人工胰腺「的未來仍然讓人期待。

· END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MedTrend醫趨勢」(ID:Trendhc),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