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5-20 17:19
尋書歐洲之挪威國家圖書館(01:22)
今年4月,我慕名前往奧斯陸參觀被譽為挪威最美圖書館的新公共圖書館。在去之前,當地一家二手書店的老闆告訴我他還是喜歡老圖書館,即挪威國家圖書館。他説那是一座很傳統、很安靜的圖書館,而他心目中的圖書館就應該是那個樣子的。於是,我也對這座圖書館產生了好奇。
挪威的所有出版物,包括廣告單、時刻表、家俱目錄、沙丁魚罐頭的商標、雜誌、百科全書、詩集、繪本、小説和地圖等,都可以在挪威國家圖書館找到。挪威國家圖書館有兩個分館,分別在摩城和奧斯陸,二手書店老闆説的是位於奧斯陸的挪威國家圖書館。當我想象着它怎麼也得有上百年的歷史時,卻忽略了挪威成為獨立的國家也不過只有117年。實際上,挪威國家圖書館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機構。1989年,位於摩城的分館建成,標誌着挪威國家圖書館的誕生。該館的主要任務是「為未來保存過去」。實際上,奧斯陸大學圖書館一直有類似的功能,隨后不久,它的這部分功能被轉交給挪威國家圖書館。2005年,挪威國家圖書館搬入經過翻修的奧斯陸大學圖書館原址,標誌着這個新的國家機構的真正成立。
來到索利賽普拉斯(Solli plass)區易卜生門110號,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座古老的建築。這座建築建於1913年,是當年挪威建築師霍爾格·辛丁-拉森(Holger Sinding-Larsen)為奧斯陸大學設計的新圖書館。在奧斯陸眾多頗具新意的地標建築中,這座低調而簡朴的灰色老樓似乎黯然失色。但是一邁進大廳,天花板的壁畫和閃爍的燈光便令我目不暇接。天花板看上去像是穹頂,很顯然,建築師從中世紀的教堂中獲得了靈感。吊燈的形狀像是太陽,吊燈的周圍裝飾着蝴蝶和孔雀。孔雀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可以看到一切,象徵着所有的智慧。天花板上的壁畫出自挪威藝術家伊曼紐爾·維格蘭(Emanuel Vigeland)之手。燈光照射在壁畫中的三個男子和一個女子身上,象徵人們獲得知識和靈感。
挪威國家圖書館
大廳天花板壁畫和吊燈
培爾·金特的雕像
從大廳向右走,是通往圖書室的臺階,在接近臺階的柱子的位置,伊曼紐爾·維格蘭用壁畫呈現了挪威國王(Heimskringla)的故事,以及1274年制定的《馬格努斯市政法典》。伊曼紐爾·維格蘭選擇這兩個主題作畫的用意是體現圖書館容納着挪威的智慧和知識,並強調這些智慧和知識的持續性,它們從中世紀一直持續至今。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挪威國家圖書館恰好收藏有一部古老的《馬格努斯市政法典》。
拾級而上,牆上是挪威畫家阿克塞爾·雷沃德(Axel Revold)和佩爾·克羅格(Per Krohg)於1933年畫的壁畫,這兩位藝術家又被稱為「壁畫兄弟」。兩人以《女巫的預言》為主題創作了三幅壁畫。《韻文埃達》裝飾着左側,右側是北歐神話中的命運三女神。在接下來的壁畫《諸神黃昏》中,佩爾·克羅格呈現的是他在一戰中的經歷。這幅壁畫充滿現代主義,畫的是人類被人類所創造的機器摧毀。最后一幅壁畫是阿克塞爾·雷沃德的作品,呈現的是一個再生的更美好的世界,也就是説,人類被賦予了第二次機會。
挪威「壁畫兄弟」的壁畫
伊曼紐爾·維格蘭的壁畫既強調圖書館是獲得信息的重要機構,又和挪威的歷史相呼應。臺階之上的壁畫含有同樣的寓意,並同時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佩爾·克羅格的壁畫引人深思,這幅壁畫完成的日期恰好是納粹在德國上臺的時間。佩爾·克羅格反烏托邦式的作品成為一個可怕的預言:無論藝術還是現實,都暗示了另一場戰爭正在逼近。如今,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戰爭依然在繼續。這幅壁畫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別有意味。
走進閲覽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張看上去「一本正經」的扶手椅,人們坐在這里看書,似乎可以感受到知識的權威和厚重。閲覽室的陳列櫃里放着老式打字機和借書卡,表明它們已經成為歷史。如今,借閱早已實現電子化,老式借書卡本身倒是成為寶貴的文本資料。某人在何時讀了何書,借書卡便是證明,這樣一來,研究借書卡也算是一種學問呢。繼續向前走,可以進入另外一個閲覽室。這個閲覽室看起來有點像是考場,肅穆而安靜。閲覽室的四面都是宂長的書牆,在這樣的環境里看書、做筆記,好像又回到了大學時代。
有着扶手椅的閲覽室
安靜的閲覽室
閲覽室的書架
存放老式借書卡的櫥櫃
老式打字機
老式借書卡
我明白了二手書店老闆為什麼喜歡這座圖書館。過去一去不復返,喜歡懷舊是人之常情,而沉浸在讓自己回憶起過去的圖書館里,會令人產生一種熟悉感、安全感。在相對熟悉的環境里,人們才能放輕松,安心地看書,汲取知識的養料。
(崔瑩:記者、紀錄片導演、專欄作家,愛丁堡大學博士,熱愛行走和文學,喜歡收集世界各地的老插畫書,出版有《英國插畫師》《英國插畫書拾珍》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