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可樂、橋牌、高爾夫……如何和巴菲特學習快樂的享受人生?

2022-04-27 22:27

財聯社4月23日訊(編輯 瀟湘)每年5月,數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地的伯克希爾股東,都會如朝聖般涌向被視作投資聖殿的奧馬哈,聆聽股神巴菲特的真知灼見。巴菲特往往只會用不到10分鍾的時間介紹伯克希爾的業務,然后用整整六個小時的時間,親自回答股東們的提問。

在這些問答中,巴菲特除了會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還會經常聊到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巴菲特曾經表示,「證券投資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就在於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必穿得像個成功人士。」

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志行事,這便是巴菲特的追求。在聚光燈外,這位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商業領袖和投資大師,也正身體力行地奉行這一看似最為簡單的原則。

人們常説,瞭解一個人首先要需要從他的喜好開始。

而巴菲特也從來不諱言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和業余愛好:最愛喝的飲料是櫻桃味可樂、最愛吃的食物是漢堡薯條、最鍾愛的日常娛樂是橋牌、常見的會友方式是高爾夫,平時偶爾也會和朋友一起彈唱尤克里里……

不愛拋頭露面,不喜歡個性張揚,這就是一個把生活準則描述為「簡單、傳統和快樂」的巴菲特。

正如這位奧馬哈先知數十年如一日秉持的價值投資理念一樣,從生活到工作,從理念到事業,巴菲特時時透着簡單,事事奉行簡單。而這,或許又何嘗不是人生的真諦呢?

可樂:妙不可言

誰是近幾十年來從不曾缺席伯克希爾股東大會的巴菲特親密「戰友」,答案不是芒格(2020年因疫情缺席),而是可口可樂!

儘管近年來,由於年齡和健康原因,擺在股東大會演講臺上的可樂,從巴老最鍾愛的櫻桃味可樂變爲了相對更為健康的健怡可樂,但可樂的身影卻從未在攝像機前消失過!

image

任何瞭解巴菲特的人都知道,這位億萬富翁從小就愛喝可樂,一直喝了幾十年。2019年,巴菲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承認,他仍然每天要喝5罐可口可樂,每周至少吃3次麥當勞的炸雞塊,並且喜歡以冰雪皇后(Dairy Queen)冰淇淋作為甜點。

在2016年的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還曾開玩笑説,自己身體的1/4可能都是可口可樂。

巴菲特已故前妻蘇珊曾經表示,「每一個認識巴菲特的人都知道,他的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可樂;他甚至在吃早餐時也喝可樂。」

多年來,巴菲特的腹部逐漸隆起。不過,儘管有許多身邊人勸諫他改掉喝可樂的這一「陋習」,平時應該多喝水,多吃花椰菜。但巴菲特卻不以為然。巴菲特曾笑稱,他真希望有個孿生兄弟,只吃花椰菜和水,但攝入和他喝可樂同樣多的熱量,看看誰更健康。「這位同胞兄弟可能會活得更長,但可能會不快樂,而我是一個非常、非常開心的人。」

而巴菲特的上述嗜好,幾乎就代表了典型的、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關於食物和飲食,我的偏好很早就無法挽回地形成了——那是一次爲了慶祝我5歲生日而舉行的、成功的野餐會的結果。當時,我們大吃熱狗、漢堡包、軟飲料、爆米花和冰淇淋,」巴菲特早間曾回憶稱。

有意思的是,許多人會發現,巴菲特的投資標的往往和他的興趣、嗜好有關。例如他喜歡什麼愛吃什麼,往往就投資什麼,可樂自然也不例外。

1988年至1989年,巴菲特連續買入10億美元可口可樂股票。自從2014年以來,巴菲特始終是可口可樂公司的最大股東,持有4億股股票。可口可樂也依然是目前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第四大重倉股。

image

類似可樂的例子還有許多。1972年,巴菲特的伯克希爾以2500萬美元收購喜詩糖果公司。喜詩公司的主打產品巧克力非常有名。據說,這筆收購緣起於1971年。當時巴菲特第一次吃到喜詩巧克力時,就一下子喜歡上了它的味道。再比如,巴菲特愛吃冰激凌,於是他投資了冰雪皇后公司。據說,這項投資也是緣於一次「吃緣」。

也許有時候,投資的靈感往往就來源於生活——因生活而偶然結緣,因生活而試圖瞭解,因生活而最終熱愛。而生活,有時就是那麼簡單……

橋牌:一生所愛

也許人們很難想象,投資大師巴菲特與電腦的初次結緣,並不是因為要在交易軟件中研究公司財報或行情走勢,而是出於他的最大愛好——橋牌。

在過往某段最痴迷的時間里,巴菲特一星期大約會打12小時的橋牌。他對橋牌的喜愛一點也不亞於工作。

巴菲特甚至曾表示,「不玩橋牌,對年輕人來説是猶如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打橋牌時,我總是心無旁騖。如果一個監獄的房間里有3個會打橋牌的人的話,我不介意永遠坐牢。」

image

1993年,巴菲特通過朋友結識了兩屆橋牌世界冠軍奧斯伯格(Sharon Osberg),並開始向她學打橋牌。也正是奧斯伯格讓巴菲特改變了對電腦的看法。她當時認為巴菲特需要添置一臺電腦,就這件事,兩個人爭論了幾個月的時間。最終,巴菲特妥協了——橋牌和奧斯伯格就這樣完成了連比爾·蓋茨多次舉薦都未能完成的事情:讓巴菲特走進電腦與互聯網時代。

巴菲特在回憶這段經歷時曾表示,「一開始我對電腦心存恐懼,總覺得它好像會咬我一口似的。但萬事開頭難,一旦開始了就發現其實也很簡單。」

在奧斯伯格的指導下,巴菲特牌技突飛猛進,兩人甚至一度打進了世界橋牌錦標賽的男女混合雙打項目決賽。不過最終巴菲特由於精力和工作安排原因,退出了比賽。巴菲特的牌友霍蘭曾評價稱,「如果巴菲特有足夠的時間打橋牌,他將會成為全美國最優秀的橋牌選手之一。」

目前,巴菲特的牌友幾乎遍佈各行各業,有法官、汽車經銷商、廣告商、律師等等。每到線下打牌時,巴菲特會拎着一盒六聽裝的可樂出現。他在打牌時全神貫注,儼然一位專業牌手。

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巴菲特曾認為打橋牌與股票投資的策略有很多相似之處:「打牌方法與投資策略是很相似的,因為你要儘可能多地收集信息,接下來,隨着事態的發展,在原有信息的基礎上,不斷添加新的信息。不論什麼事情,只要根據當時你所有的信息,你認為自己有成功的機會,就去做它。但是,當你獲得新的信息后,你應該隨時調整你的行為方式或做事方法。」

也許,任何事情一旦對它傾注了痴迷,彷彿就沒有失敗的理由,這就是巴菲特的行事風格。他只按照自己的意志對待生活和工作,並在其中隨性自如!

高爾夫:從容揮杆

在巴菲特所有的嗜好和興趣活動中,最能讓他看上去像一位億萬富翁的,或許也只有被稱作「貴族運動」的高爾夫了。

儘管近年來由於年事漸長,巴菲特踏上高爾夫球場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早年間,他曾是奧古斯塔精英高爾夫俱樂部的一員,無論如何忙碌,他始終會每隔一段時間與好友打一次高爾夫。

有趣的是,那些與巴菲特打過球的人都説他球技很平常,可他們認為,巴菲特非常具有競爭力,而且總是會越打越好,乃至最終會贏得這場球賽。

也許是太過喜歡高爾夫的緣故,巴菲特曾特別崇拜前高爾夫世界排名第一的球手「老虎」伍茲。巴菲特在2001年3月曾應邀來到佛羅里達州伍茲家附近的愛爾沃斯鄉村俱樂部,他的任務是給伍茲當球童——巴菲特當時穿着球童的連衫褲工作服,褲子的后面還印着「伍茲」倆字。

image

伍茲當時曾提議要與巴菲特賭一場,巴菲特爽快答應。最終,結果並不出人意外,儘管為公平起見伍茲被要求必須跪在地上擊球,但他依然輕松擊敗了巴菲特,贏得了5美元的賭注。此后,巴菲特曾饒有興趣的向人們誇耀他與伍茲的比賽:「人們總是説我擁有我所掙的每一分錢,如今情況仍舊這樣。而最近兩個星期,與伍茲打賭輸掉的5美元是我惟一損失的錢。」

當然,巴菲特與高爾夫的結緣其實早在他成名之前。年少之時,巴菲特便曾做過高爾夫球童並賺了一筆錢。當時巴菲特僱了自己的好朋友去池塘里撈球,然后他們一起把這些球沖洗乾淨,再低價賣出。這門生意非常興隆,直到有售賣許可的球商找警察來驅趕他們,才劃上句號。

儘管高爾夫運動看似簡單,但巴菲特卻從中總結出了不少不簡單的道理。

例如,在1992年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曾這樣寫道:在失敗過幾次之后,我終於想起我曾經從某位職業高爾夫選手的建議,他説:不斷的練習雖然無法達到完美的境界,但練習卻能夠使你的成績永遠維持。也因此我決定改變我的投資策略,試着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好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進普通的公司。

2006年,時任步步高電子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段永平以62.01萬美元拍到巴菲特午餐。在那次午餐會上,巴菲特曾將他犯過的錯誤比作打高爾夫,要是每一個都是好的,就不好玩了。高爾夫主要是整個成績,而不是看某一個部分。大部分人問你,為什麼你這一杆打得這麼好,其實高爾夫是用全場來計算你的成績。跟投資一樣,最重要的是少犯錯,而不是説某一個項目做得漂亮。

人生與投資:大道至簡

「我每天都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直都很快樂,因為我從事着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所以我從來沒有這麼開心過。」

這是今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召開前,巴菲特在接受著名主持人查理·羅斯專訪時所作的最新表態。從中人們不難看出,對於當前的工作,巴菲特有着如同對可樂、漢堡、橋牌等一樣的痴迷和熱愛。而或許正是這份共同的熱愛,成爲了巴菲特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祕訣。

查理·羅斯在專訪中曾問道:「不管怎麼形容,很多人都會覺得你是天才。你怎麼看?」

對此巴菲特回答稱,「我只是一個對我所做的事情非常感興趣的人,還算比較聰明。我花了一生的時間在做這件事,這也多虧於我身邊的人能激發出我最好的一面。你不需要成為這個領域的天才,在這個遊戲中,你可能需要120點的智商,但170的智商並不一定就比120的做得好,所以做投資並不需要極度聰明的大腦。」

與巴菲特成為「忘年交」的比爾·蓋茨曾這樣總結評價過巴菲特:生活簡單,工作執着,做人低調,投資清醒。

image

巴菲特喜歡把生活簡單化,不是説因為他吝嗇,而是他不希望太多的生活瑣事讓自己分心,他需要使自己集中精力來思考問題——他從未有過搬離奧馬哈去往更繁華城市的打算,並一向認為如果能住得離辦公室近點就近點,而如果可樂和漢堡就可以滿足食慾消除飢餓的話,也自然沒有必要把吃飯搞得那麼複雜。

簡單而又充實的生活,令巴菲特不會有太多的私心雜念,從而能夠在投資市場上做出自己最正確的判斷,而簡單的生活也能讓他有效地對抗繁重的工作壓力,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荀子·天論篇》有云:「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最大的技巧在於不去做那不能或不該做的事,最大的智慧在於不考慮那不能或不該考慮的事。一個人把心思和能量用在自己最喜歡和最擅長的事情上,把自己不擅長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想方設法迴避掉,成功的概率自然就會提高不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