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家Tier 1供應商2021年財報:營收淨利普漲,採埃孚大陸角逐激烈

2022-04-02 07:11

2021年,受半導體短缺的嚴重打擊,全球汽車產量保持在7340萬輛的低位,與受到新冠疫情嚴重影響的2020年相比,僅微增3.8%。在不利的外部環境下,Tier 1們卻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Tier 1業績普漲,採埃孚大陸角逐激烈

蓋世汽車整理了20家國際主流零部件企業2021年的財報,其中所有企業的營收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超半數甚至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幅。具體營業額方面,有四家Tier 1巨頭營收超過350億歐元,分別是博世、採埃孚、大陸和麥格納國際,博世以逾500億歐元的營收穩居榜首,目前尚沒有企業能與其抗衡。另有7家企業營收在100億至200億歐元之間,這其中以李爾和法雷奧領頭。剩下的9家企業營收在10億至100億歐元之間,鏡泰居於末部。從中可以看出,頂級Tier 1巨頭與其他一些主流的零部件企業之間的差距還十分大。

最值得一提的要屬採埃孚2021年營收再次超過大陸集團,且領先近50億歐。去年10月,大陸因外部環境不利下調了其年度營收預期,並於去年將其動力總成業務剝離出去。此外,還有媒體報道稱,大陸集團正在考慮拆分成輪胎、自動駕駛、汽車和ContiTech四家獨立的公司,未來這四家公司可能會被出售,也可能單獨上市。所有這些,都影響了大陸多項核心業績的最終數據。

反觀採埃孚,先於2015年以129億美元收購天合汽車,專注於電動汽車零部件和安全系統,從而躋身全球頂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行列;后又於2020年斥資70億美元收購威伯科,強化商用車智能駕駛及底盤控制業務。採埃孚還表示,仍對可能的收購機會持開放態度,不過撤資也可能是一種選擇,因此其一直在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投資組合策略,這可能也是近兩年該公司不斷進步的原因。2021年,採埃孚年銷售總額大幅超過2020年及2019年水平。

但是,就淨利潤而言,大陸2021年依然領先採埃孚4.2億歐元。説到大陸集團,剛從大陸剝離出去的緯湃科技不得不提。2021年對緯湃科技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該公司成功完成從大陸集團拆分,並於當年9月獨立上市。從2021年該公司年度財報數據來看,「單飛」后的緯湃科技正呈現出穩健增長的態勢,營收毫不遜於德納、彼歐等老牌供應商。這背后,與其強力實施的電氣化戰略密切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緯湃科技電氣化產品銷售額達8.88億歐元。此外,在2021財年其收穫的112億歐元訂單中,電氣化產品貢獻了51億歐元。僅在去年第四季度,在新增超過48億歐元的訂單中,電氣化產品佔半數以上,達25億歐元。

從利潤角度來看,所有公司均較2020年大有改善。有19家公司都實現了正向的淨利潤,其中有8家公司均從2020年的鉅額虧損轉向盈利,另有5家公司淨利(包括麥格納國際、李爾、奧托立夫、安森美和森薩塔)甚至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幅。安森美的淨利潤表現十分亮眼,同比增長逾331%,因為該公司在2021年紀律嚴明地執行轉型舉措,將產品組合集中在電動汽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替代能源和工業自動化等世俗大趨勢上。

成本大幅上漲,Tier 1盈利能力有所削弱

儘管國際主流零部件企業2021年交出的成績單都相當不錯,但疫情、芯片荒和大宗商品成本上升等因素依舊削弱了Tier 1們的盈利能力,擠壓了利潤率,否則企業的業績表現會更好。

其中,由微芯片短缺引起的汽車製造商停產對零部件供應商的打擊最大。對於一級供應商來説,財務壓力尤其嚴峻,它們既要滿足其供應商的提價要求,又要設法從客户那里收回成本的增加。偉世通尤其容易受到微芯片短缺的影響,因為其駕駛艙和儀表盤產品系統中使用了大量硅晶圓。據悉,上述不利因素導致偉世通去年損失了4000萬美元。

彼歐在其財報中透露,由於全球半導體短缺導致生產中斷、工廠關閉數周,再加上一些國家的原材料和運輸成本上升,對其營運利潤的影響高達1.6億歐元。對於奧托立夫來説,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導致其營業利潤率減少了約1.3個百分點。李爾還提到,工人工資上漲、公用事業和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均給零部件企業帶來了壓力。

除此之外,Tier 1們的下游供應商要求漲價也是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一些二級和三級供應商面對原材料價格高企要求漲價,並威脅否則將停止零部件運輸。隨着談判桌上話語權的改變,Tier 1們大多時候只能接受漲價,正如李爾首席財務官Jason Cardew所言,「如果下游供應商們破產,對我們來説沒有任何好處。」

面對成本的大幅上漲,Tier 1們的解決方案之一是轉移成本。偉世通就坦言,確實考慮將絕大部分成本轉移給客户,同時努力保持其利潤率。奧托立夫也表示一直在與客户們進行談判,以從中得到一些補償。另外一些供應商在多重壓力下選擇縮減成本,採埃孚曾警告稱或在全球裁員1.5萬人,約佔其勞動力總數的10%;天納克也一直專注於推動運營改進和嚴格的成本控制,這使得其淨債務和淨槓桿率同比下降。

展望2022年,上述不利因素並沒有因為2021年的結束而結束,博格華納預計,半導體短缺和貨運成本上漲將在今年給該公司帶來2,000萬美元的損失。大陸集團預估 ,2022年其採購和物流成本將增加約 23 億歐元,並表示今年將會積極擴充半導體存儲,消除供應鏈帶來的不利影響。

加大研發投資,傳統Tier 1巨頭轉型成效初顯

汽車零部件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研發上的高度投入和重視。即使零部件供應商們去年面臨多重挑戰,也並未放松對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或軟件等新技術的研發和投資。

數據顯示,2021年採埃孚對研發的投入創下歷史記錄,達到31億歐元(2020年為25億歐元),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提升至8.0%(2020年為7.7%);大陸集團研發支出約 26億歐元,佔銷售額的比例為7.7%;博世持續大幅投資核心戰略領域,僅今年,博世就將在微電子和電動汽車領域投資約10億歐元;博格華納也在大幅增加研發投資,以支持電氣化產品增長,據悉,該公司去年研發支出為7.07億歐元,佔淨銷售額的比例提高到4.8%。

加碼研發投入的背后,是傳統Tier 1們在加速轉型。在過去的一年中,採埃孚的戰略不斷推進,聚焦未來出行,在電驅動、自動駕駛與軟件開發三大核心領域發力;博世為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更重視企業間的合作,例如不久前博世宣佈與大眾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大陸集團考慮拆分為輪胎、自動駕駛等四個不同的公司,押注未來業務的增長。

從企業2021年財報可以看出,零部件供應商們的轉型努力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去年電動出行為博世創造了數十億歐元的銷售額;佛吉亞在電動汽車領域(包括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新訂單價值為61億歐元,佔總訂單的26%;德納約8億美元的新業務積壓訂單中,約有一半來自電氣化領域;奧托立夫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零部件市場所佔份額接近45%……

展望2022,Tier 1的轉型之路還將繼續。與此同時,挑戰依然重重。2022年零部件供應商們又將表現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