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9 14:30
(来源:CHC医疗传媒)
10月27-28日,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在上海进行。本次集采共纳入55个品种,共有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与以往相比,本次集采出现了一个微妙变化:尽管参会者众,但首日消息寥寥,不少人感叹屏蔽器的威力,称为“历年来最安静的一天”。
在“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之下,本次集采承载了太多政府、行业甚至患者的密切关注,正因如此,自申报阶段起就格外透明——全程直播解读、社会开放日等系列动作,以及前所未有的延期开标均体现相关部门慎之又慎的一个缩影。
从公开信息与企业反馈来看,本轮集采呈现出三大特征:
第一,为引导更多企业以适宜价格中选,本次集采在原有“入围复活”基础上,首次增设“未入围复活”通道,形成“两轮复活”机制,导致开标流程延长,即便会期延长一天,首日申报大会仍持续至深夜。
第二, 据计算,本次集采55个品种平均约有14家企业竞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如艾曲泊帕乙醇胺片(25mg),国内企业北京京卫、浙江海正分别报出1.31元与1.72元,降幅接近98%,报价过低的同时也需要提交合理性声明。
第三,外企参与程度依旧不高,整体处于陪跑甚至缺席状态,很多原研药基本维持原挂网价申报。
一位入围企业负责人告诉医趋势,尽管每家企业仅限一人入场,但公司仍派出多人到场支持。该公司竞价品种淘汰率近半,“价格在省级集采时已经压得很低,这次比拼的只能是原料药层面的供应优势。”
也有企业反映,若企业产能饱和、品种需求量小,中标反而增加供应压力;而对于产能富余的企业,中标则有助于消化产能。而对于大部分处于中间状态的企业而言,“中与不中,区别不大。”
官方通知称,本次集采拟中选结果公示后,预计2026年2月落地执行。
注:文内未指明的降幅均是与限价相比,一切以官方发布为准。
达格列净最低报价两毛钱,多家外企陪跑
据统计,本次集采的55个品种中,超过一半的品种原研药已获批进口,雅培、诺华、默沙东、第一三共、拜耳、阿斯利康等均有2个及以上的品种在列。
事实上,自第八批国采以来,原研药身影渐趋稀缺。面对本次较大的报量份额,原研企业是否会如以往部分批次般持观望态度、“象征性报价”,还是在新规下积极竞标,成为本轮集采一大看点。
从现有结果来看,原研企业整体参与意愿仍然不高,多个重点品种中原研方最终选择放弃报价或报出远超限价。
达格列净是本次集采最受关注的品种之一,原因一是单年度销售额最高,超50亿元;二是以约9.63亿片的年需求量高居榜首,占全部报量规模的近20%。
2019年,达格列净通过医保谈判以4.36元/片的价格成功纳入医保,此后销量持续攀升。阿斯利康作为该原研药企,2024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市场销售额达51.12亿元,占据该品种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大家都在期待集采对这款产品的格局冲击。
本次集采中,10mg规格达格列净最高限价2.3865元/片,据流出消息,印度药企Hetero以0.24元/片报价第一顺位中标;原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山东鲁抗第三顺位中选,就此改写竞争格局,其需求量为9445万片。
据传阿斯利康报价4.36元/片,超出限价落选。
值得关注的是,该品种实际竞争较预期缓和,原预计“14进9”,最终仅11家企业投标,形成“11进7”局面。石药、立诺、华海等企业均未参与,业内推测或与专利考量有关。
又如:
普伐他汀口服常释剂型(20mg),限价0.99元,第一三共报价大幅超出限价,放弃中选,导致2888万剂报量需求落空。
艾曲泊帕乙醇胺口服常释剂型(25mg),报量断崖式领先的原研企业诺华报价与限价持平,落选出场。相比之下,北京京卫与浙江海正分别报出1.31元与1.72元,降幅达98%,成为该品种乃至全场降幅最高的企业。
治疗帕金森症的多巴丝肼口服常释剂型,报量为1.9亿片。主流规格左旋多巴200mg与苄丝肼50mg,限价1.0784元/片,原研罗氏(山东新华受托生产)同样落选。
最从容竞争品种,“流感一哥”东阳光落选
为了稳供应,本次集采在规则中新增“两年生产经验”要求,将部分企业排除在外,使得部分品种竞争格局趋于集中,如洛索洛芬贴剂形成“4进3”、奥司他韦颗粒形成“3进2”的局面。
不过,即便如此“从容”,没想到竞争还是超出了预期。
先看洛索洛芬钠凝胶膏,从报量来看,九典制药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达到3078万片,第二名北京泰德只有566万片。业绩数据显示,该产品几乎支撑九典制药半壁江山: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11.69亿元,销量同比增长60.63%,仍处于快速放量阶段。
然而,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2025年初,乐明药业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获批上市,成为首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产品,对九典形成竞争压力,使其本次集采具备较强的“守擂”动机。
报价结果显示,按照100mg/贴最小规格计算(限价11.9368元):
九典报价4.82元,第一顺位中标;
哈尔滨力强5.26元、泰德制药9.43元;
原研LEAD降幅过小,被淘汰出局,其1047万片报量将被瓜分。
有行业人士表示,该品种的竞争结果“出乎意料”。在“4进3”的格局下,九典本有复活机会,结果却最低价中标,被形容为“跳水中选”。
据悉,洛索洛芬钠成分最开始由第一三共发现,后续由第一三共株式会社集团的子公司LEAD CHEMICALCO公司上市了洛索洛芬钠贴剂和凝胶贴膏。该产品最早于2006年在日本上市,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到期未续,也正是这6年的窗口期,九典借势崛起,并长期保持一家独大。
不过今年7月9日,据CDE显示,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原研企业LEAD上市申请获受理,被认为是为集采“回归”。不过本次依然落选,后续或将转为耕耘院外市场。
再看奥司他韦颗粒剂(0.9g,限价52.4607元),3进2,报量最高的东阳光(111万袋)远超限价落选,让人颇感意外。
中选情况如下:
湖南慧泽报价17.88元,第一顺位中标,该企业报量仅为2万袋;
成都第一制药报价19元,第二顺位中选,报量为10.8万袋。
奥司他韦是东阳光的核心品种,占公司总收入70%以上。该公司被誉为国内“抗流感一哥”,占据奥司他韦市场份额一半以上。
磷酸奥司他韦主要有颗粒、胶囊、干混悬剂三大剂型,其中胶囊与干混悬剂已分别纳入第七、八批集采,胶囊最低价至0.99元/粒,干混悬剂由每瓶百余元降至15.99元,平均降幅83%。
本次集采的颗粒剂因更适合婴幼儿使用,2023年以来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遭遇集采,平均售价已降至2.97元/袋。竞争者虎视眈眈,这次东阳光的“主动退出”,或将对岌岌可危的市场份额造成更多不确定性。
“卷王”品种淘汰率近八成,
最高降幅近90%
本次集采,竞争最激烈的品种是二羟丙茶碱注射剂,竞标企业数量达到48家,中标名额10家,淘汰率高达79%。
二羟丙茶碱注射剂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以缓解喘息症状。从企业维度看,2016年-2025年上半年,吉林津升制药以28.33亿元的累计销售额位居第一,石药银湖制药(2.06亿元)与遂成药业(1.68亿元)分列二、三位。
事实上,二羟丙茶碱注射剂的“卷”实属必然,其发展历程也是当前国内仿制药竞争激烈的缩影。
一方面,该药临床应用广泛、安全性经长期验证,市场需求稳定;另一方面,其生产工艺成熟、原料药易得,研发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完全集中于仿制药层面。
当需求与供给双双成熟,过评企业自然希望通过国家集采抢占市场份额,分食有限的市场“蛋糕”。
在本轮集采中,二羟丙茶碱注射剂(2ml:0.3g,限价4.02元):
石药银湖与石药欧意以联合申报,拿下第一顺位中标,降幅接近90%,报量需求接近1500万剂。
报量同样靠前的遂成药业(498万剂)降幅同样接近90%,不过排名较为落后,部分份额面临重新分配。
以此案例也不难看出,规则优化的效果受到市场结构的根本制约。当医保部门作为最为强势的单一买家、当单一品种竞争企业多达数十家,生多粥少,反内卷并非一日之功。
在控费与创新、降价与保质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不仅需要采购规则的持续优化,更需要产业政策、创新激励、质量监管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这既是对监管智慧的考验,也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