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外科“订书机”的智能跃迁:跨国巨头加码中国电动本土化浪潮

2025-10-22 18:58

01

微创外科的时代,

需要更精密的“延伸之手”

时针回拨到1908年,布达佩斯的手术室里,Hümer Hültl医生从“订书机”上获得灵感,完成了一台开创性的手术。他使用的原始吻合装置重达8磅,需要多位助手协同操作——这是外科吻合技术的起点,也是医疗器械漫长进化史的开端。

百年后的今天,当外科医生在腔镜下轻触按钮,电动吻合器便能在患者体内精准完成切割缝合。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一场持续百年的技术革新。

02

当腔镜手术遇见精密器械,

微创时代的新需求

随着外科手术从“大刀阔斧”走向“精雕细琢”,腔镜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医生通过几个小孔,取代了传统的大切口手术。这种变革对手术器械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更精准的操作。

腔镜吻合器应运而生,成为医生在体内的“灵巧双手”。但最初的手动器械仍需医生通过机械传导施加较大力量,如同用一根长棍进行精细雕刻,难度可想而知。

“手术的关键时刻,器械的稳定性就是生命的保障。”一位资深外科专家如此形容。这种对精准度的极致追求,催生了电动吻合器的诞生。

美敦力创新中心(成都)

03

电动化变革:

“技艺”到“艺术”的跨越

电动吻合器不仅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外科手术理念的革新。

1)重新定义手术操作

传统手动吻合器采用“手动夹持、分步击发”模式,对医生的操作技巧要求极高,不同医师手法的细微差异都可能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在关键的吻合瞬间,手部力量的波动可能导致器械抖动,这好比摄影师在按下快门时的轻微晃动会直接影响成像质量。此外,手动调整夹持时,可能导致组织压榨不均,增加吻合口渗血的风险。

电动吻合器将这一过程转化为精准的电子信号控制。医生只需轻触按键,就能实现平稳击发,将操作重点从“如何用力”转向“如何决策”。

2)多维度的临床价值

对外科医生而言,电动吻合器显著降低了操作强度。特别是在长时间复杂手术中,减轻体力负担意味着医生能保持更好的专注度。

对患者来说,平稳的击发过程意味着更小的组织损伤风险。而不等高钉钉仓等创新设计,犹如为不同组织量身定制的“智能缝合系统”,在确保吻合牢固的同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组织血供。

04

医改浪潮下:

跨国巨头的本土化布局

全球电动吻合器市场主要存在两种技术范式,即固配型和通配型,各自代表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近年来,随着带量采购、DRG/DIP医保支付等改革的深入,医疗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在此背景下,“质量与成本”成为不断回响的双重奏,医疗器械国产化效应也日益凸显。

成立于1999年的康迪医械,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成为国内首家一次性吻合器生产企业,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康迪的成长轨迹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缩影。

2019年与美敦力的战略整合,为康迪带来了全球视野和技术支持。而康迪也凭借自身实力,成为美敦力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2024年10月,美敦力康迪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一个集高端外科产品及设备生产制造与创新研发孵化于一体的“智造”基地和“创新”中心。康迪将引入美敦力大外科事业部的先进产品和新技术,旨在强化其外科手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本土化供应能力,助力打造长三角医疗科技创新高地。

签约图

“电动化+本土化”双趋势下,康迪与美敦力致力于打造One Surgical全价值链生态,其发展理念核心是:

4要素:中国速度,中国成本,中国创新,本土合作。

3市场:美敦力中国、康迪中国、康迪海外。

2品牌:美敦力、康迪。

1标准:同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双品牌及中国、海外市场,涵盖研发、制造及售后。

在下一篇文章,小编会进一步讲述美敦力康迪在目前医械内卷下的差异化“升维”之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