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东海研究 | 电子:台积电三季度营收超预期,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复苏

2025-10-21 16:37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东海研究)

证券分析师:

方霁,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3060001

联系人:

董经纬,邮箱:djwei@longone.com.cn

// 报告摘要 //

电子板块观点:台积电2025Q3营收实现331.0亿美元,超出指引上限,同比增长40.8%,净利润同比增长39.1%,7nm及以下制程营收占比74%。根据IDC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23亿台,同比增长2.6%,市场在高端机型带动下持续复苏,但中国能手机出货量约0.68亿台,同比下降0.6%,延续下降趋势。当前电子行业需求处于温和复苏阶段,关注AI算力、AIOT、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存储涨价等结构性机会。

台积电2025Q3营收实现331.0亿美元,同比增长40.8%,净利润同比增长39.1%,7nm及以下制程营收占比74%,预计2025Q4公司营收介于322-334亿美元之间。台积电发布2025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5Q3营收331.0亿美元,超出指引上限,同比增长40.8%,环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4523.0亿新台币,同比上升39.1%,环比上升13.6%;毛利率59.5%,符合指引。从业务构成来看,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AI和高性能计算(HPC)相关需求,公司HPC业务带来了57%的营收,环比持平;其余手机业务、物联网业务、车用电子业务、消费性电子业务分别占总营收的30%、5%、5%、1%。手机业务、物联网业务、车用电子业务环比增长较快的,分别达到19%,20%、18%;而核心驱动力是AI和高性能计算(HPC)相关需求。从制程看,7nm营收占比17%,5nm占比37%,3nm占比23%,三者叠加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合计为公司贡献70%以上的收入比重。对于2025Q4公司预计营收介于322-334亿美元之间,毛利率介于59%-61%之间。

根据IDC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23亿台,同比增长2.6%,市场在高端机型带动下持续复苏,但中国能手机出货量约0.68亿台,同比下降0.6%,延续下降趋势。全球创新设计与高性价比AI手机成为推动消费者换机的关键动力,苹果与三星凭借新一代机型表现强劲,出货量分别达61.4百万台和58.6百万台,各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19.0%和18.2%的份额。iPhone17系列预售订单超越前代,三星Galaxy Z Fold 7与Flip 7则创下折叠屏系列最佳成绩,为该细分市场注入新活力。本土品牌小米、传音和vivo在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均实现增长,小米通过Redmi Note与Poco系列在欧洲和拉美市场持续复苏;传音凭借广泛的分销体系及高性价比产品,在北非与东非快速扩张,三季度同比增长13.6%;vivo则借助AI影像中端机型与线上促销,在多国新兴市场重获份额。同期,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0.68亿台,同比下降0.6%,市场仍处下行通道。国产品牌vivo、华为、小米、荣耀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回落,或受传统淡季、新品稀少及“国补”收紧影响,消费趋于理性。尽管9月下旬起各品牌密集发布年度旗舰有望带动下一季度初回暖,但后续即便有“双十一”大促,也难以大幅刺激需求。整体来看,全球市场在高端创新与新兴区域驱动下温和回升,中国市场仍面临需求疲软与结构转型的双重挑战,未来增长更需依赖实质性产品突破与差异化竞争力。

电子行业本周跑输大盘。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2.22%,申万电子指数下跌7.14%,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31位,PE(TTM)67.51倍。截止10月17日,申万电子二级子板块涨跌:半导体(-6.53%)、电子元器件(-7.05%)、光学光电子(-6.23%)、消费电子(-9.10%)、电子化学品(-8.37%)、其他电子(-6.31%)。海外方面,台湾电子指数上涨0.54%,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5.78%。

投资建议:行业需求在缓慢复苏,存储芯片价格继续回暖;海外压力下自主可控力度依然在不断加大,目前市场资金热度相对较高,建议不宜追高、逢低缓慢布局。建议关注:(1)受益海内外需求强劲AIOT领域的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瑞芯微中科蓝讯炬芯科技全志科技。(2)AI创新驱动板块,算力芯片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龙芯中科澜起科技,光器件关注源杰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光迅科技。(3)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预期的半导体设备、零组件、材料产业,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盛美上海富创精密新莱应材(维权)中船特气华特气体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晶瑞电材。(4)价格触底复苏的龙头标的。关注存储的兆易创新江波龙佰维存储北京君正;功率板块的新洁能扬杰科技东微半导;CIS的韦尔股份、思特威格科微;模拟芯片的圣邦股份思瑞浦美芯晟芯朋微等。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2)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风险;(3)地缘政治风险。

// 正文 //

1.行业新闻

1)台积电Q3营收利润双创新高 3nm贡献显著

2025年10月16日,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于今日午后公布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显著同比增长,并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30.97亿美元,连续两个季度突破300亿美元大关。毛利润达196.77亿美元,毛利率为57.8%,净利润为151.04亿美元,已连续五个季度维持在百亿美元以上水平。(信息来源:同花顺财经)

2)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 2.6%,创新产品推动换机需求加速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季度手机跟踪初步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 3.227 亿部,同比增长 2.6%。在高端市场的带动下,智能手机市场延续复苏态势:创新的外观设计与更具性价比的 AI 智能手机吸引消费者升级设备,成为市场增长的关键动力。Q3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6,840万台,同比下降0.6%,延续下降趋势。 该季度属于传统手机销售淡季,新品发布数量较少,且“国补”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消费者消费更趋于理性。(信息来源:IDC咨询)

3)工信部部长李乐成会见苹果CEO库克 深化电子信息领域合作

10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京会见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双方就苹果在华业务发展及电子信息领域合作展开深入交流。李乐成指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蕴含巨大潜力,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产业智能化进程,为外资企业营造更优营商环境。他期待苹果公司深耕中国市场,积极参与新型工业化建设。库克回应称,苹果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提升合作层次,实现互利共赢。(信息来源:同花顺财经)

4)和辉光电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10月18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和辉光电(688538.SH)拟发行不超过28.03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和辉光电是一家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长期专注研发和生产能为人们带来超凡真实色彩、卓越视觉体验和低功耗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根据灼识谘询,以2022年到2024年累计销售量计,公司位居全球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第二名,中国第一名。(信息来源:同花顺财经)

5)英伟达高端芯片在华份额归零

近日,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纽约的一次Citadel Securities活动上表示,由于美国出口限制,该公司在中国高端芯片市场的份额已从95%暴跌至零。自2022年10月以来,英伟达多次针对管制规则推出A800、H800、H20等“特供版”合规芯片,但美国政策不断加码,今年4月的新管制措施导致H20芯片被迫停售,公司因此承受约45亿美元库存损失及80亿美元潜在收入损失。即便8月获得H20对华出口许可,却需向美国政府上缴15%销售额分成。随后该芯片因安全顾虑而遭到中国网络安全部门的调查,中国客户也被建议避免使用这款“降规版”产品。(信息来源:同花顺财经)

6)优迅股份科创板IPO过会,发力光通信芯片

10月15日,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迅股份)科创板IPO获上市委审议通过: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优迅股份作为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模组(包括光收发组件、光模块和光终端)中,应用场景涵盖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信息来源:同花顺财经)

7)中微公司成都研发及生产基地暨西南总部项目正式开工

10月17日,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公布,成都研发及生产基地暨西南总部项目正式开工。该基地的落地,将为中微公司进一步提升核心研发实力与规模化生产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对于未来的发展,中微公司将瞄准“打造世界级装备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持续夯实公司在高端微观加工设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三维立体发展战略,坚持有机生长和外延扩展的策略,实现高速、稳定、健康和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信息来源:同花顺财经)

8)英伟达Blackwell芯片量产新进展

当地时间10月17日,黄仁勋到访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半导体制造工厂,共同庆贺首片在美国本土生产的Blackwell晶圆正式下线。在庆典现场,黄仁勋与台积电运营副总裁王永利共同在这片晶圆上签名,意味着英伟达最新一代AI核心芯片正式在美国本土进入量产阶段。(信息来源:同花顺财经)

9)国产示波器冲破90GHz天花板!撬动半导体自主可控

2025年10月15日,新凯来旗下子公司深圳市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万里眼)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开幕式上发布示波器新品,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作为全球首个全面屏示波器,该款产品实现了从基础材料、核心芯片到算法的全链路自主创新。并且首次提出“慧眼”智能架构,将传统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手动调试流程,压缩至10分钟以内,测试效率提升百倍以上。(信息来源:同花顺财经)

10)三星扩大EUV设备数量,以抓住即将到来的内存超级周期

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正聚焦于核心制造技术的突破,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加大对极紫外线(EUV)光刻技术的投资力度,计划为内存业务新增5个EUV系统、为代工部门添购2个高数值孔径(高NA)EUV工具。此举不仅是三星针对DRAM与高带宽内存(HBM)下一代产能扩张的关键布局,更使其在行业预期的“内存超级周期”中占据先发位置。(信息来源:同花顺财经)

2.上市公告重要公告

2.1.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2.2. 上市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3.行情回顾

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2.22%,申万电子指数下跌7.14%,跑输大盘4.92点,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31位,PE(TTM)67.51倍。

截止10月17日,申万电子二级子板块涨跌:半导体(-6.53%)、电子元器件(-7.05%)、光学光电子(-6.23%)、消费电子(-9.10%)、电子化学品(-8.37%)、其他电子(-6.31%)。海外方面,台湾电子指数上涨0.54%,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5.78%。

本周半导体细分板块涨跌幅分别为: 被动元件(-1.80%)、面板(-4.64%)、分立器件(-5.76%)、数字芯片设计(-5.93%)、LED(-6.19)、其他电子Ⅲ(-6.31%)、半导体材料(-6.79%)、模拟芯片设计(-7.27%)、印制电路板(-8.22%)、电子化学品Ⅲ(-8.37%)、集成电路封测(-8.47%)、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9.08%)、品牌消费电子(-9.24%)、光学元件(-9.33%)、半导体设备(-9.52%)

我们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部分美股科技股,并将相关信息更新如下。目前美股科技股均发布了二季度财报,同环比大部分取得了上涨。本周涨幅较大的为安森美半导体(+14.84%)、日月光控股(+14.80%)和美光科技(+11.44%)。

4.行业数据追踪

(1)存储芯片价格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小幅度反弹,但自2024年9月起,DRAM现货价格略有承压,部分DRAM细分产品价格自2025年2月中旬开始有所回升,波动上涨至6月,其中6月整体涨幅较大,DDR4价格已升至2022年的前期高点,7月起价格顶部震荡,10月价格又有所上涨。NAND Flash合约价格在大幅下滑后于2025年1月回升,涨势已延续至8月。

(2)TV面板价格小幅回升后企稳,近期有所回升,IT面板价格逐渐稳定。

5.风险提示

(1)下游终端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复苏程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相关企业库存积压或相关工程建设进度放缓,并可能再度影响产业链内部分企业的稼动率;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内部分细分成熟制程市场或因为参与者众多出现竞争激烈现象,大幅压缩产品利润空间,进一步影响企业业绩表现;

(3)地缘政治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和相关进出口管制进一步升级,可能导致相关芯片、设备、原材料紧缺,或造成半导体供应链风险。

// 报告信息 //

证券研究报告:《台积电三季度营收超预期,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复苏——电子行业周报2025/10/13-2025/10/19》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报告发布机构: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声明 //

一、评级说明:

1.市场指数评级:

2.行业指数评级:

3.公司股票评级:

二、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保证以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采用合法合规的数据信息,审慎提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

本报告仅供“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员工及经本公司许可的机构与个人阅读和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保证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公司客户如有任何疑问应当咨询独立财务顾问并独自进行投资判断。

四、资质声明: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合法证券经营机构,已经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我们欢迎社会监督并提醒广大投资者,参与证券相关活动应当审慎选择具有相当资质的证券经营机构,注意防范非法证券活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