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开源地产|地产周报】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上海“好房子”新规落地

2025-09-28 21:12

(来源:地产冲冲冲)

核心观点: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上海“好房子”新规落地

本周我们跟踪的68城新房成交环比增长,20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环比增长。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长,溢价率环比下降。国内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增长。本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从城市设计优化、社区环境营造、住宅功能完善、老旧小区更新等维度入手,推出17项具体举措,覆盖新建住宅与存量住宅,全方位提升居住环境与设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我们认为,在各项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作用下,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在止跌回稳的过程中,房价仍可能存在小幅度震荡,期待后续在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市场进一步稳定。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存量收储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有望加速推进,改善现有住房供求关系,加快止跌回稳进程,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展顺利,上海“好房子”新规落地

中央层面:住建部:2025年1-8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7万个,完成年度2.5万个目标的86.8%。分地区看,河北、辽宁、重庆、江苏、安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提前实现100%开工。

地方层面:上海: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从城市设计优化、社区环境营造、住宅功能完善、老旧小区更新等维度入手,推出17项具体举措,覆盖新建住宅与存量住宅,全方位提升居住环境与设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市场端: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长,溢价率环比下降

销售端:根据房管局数据,2025年第39周,全国68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245万平米,同比下降22%,环比增加27%;从累计数值看,年初至今68城成交面积达8846万平米,累计同比下降10%。全国20城二手房成交面积为188万平米,同比增速9%,前值+68%;年初至今累计成交面积7467万平米,同比增速8%,前值+8%。

投资端:2025年第39周,全国100大中城市推出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271万平方米,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43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2%,成交溢价率为1%。一线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3%;二线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77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6%;三线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53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8%。

融资端:国内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增长

2025年第39周,信用债发行144.8亿元,同比增加203%,环比增加140%,平均加权利率2.35%,环比减少16BP。信用债累计发行规模3115.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风险提示:市场信心恢复不及预期,政策影响不及预期

1、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展顺利,上海“好房子”新规落地

中央层面:(1)自然资源部:全国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300多万套,2025年以来已化解230多万套,群众同步领取不动产权证书,落户、入学、买卖、融资等难题随之缓解。为从源头防范新增问题,全国2300多个县市已实施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累计发放不动产权证书840多万本,购房者在领取新房钥匙的同时即可拿到房产证。(2)住建部:2025年1-8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7万个,完成年度2.5万个目标的86.8%。分地区看,河北、辽宁、重庆、江苏、安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提前实现100%开工。

地方层面:(1)广州:在房地产热时期采取“竞自持”方式调控地价而产生的自持商品住房,在去化周期18个月以下区域,企业可在依法补缴出让金后,转为可售入市。支持存量商办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允许自持商办物业招商入市等。(2)武汉:将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通过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三管齐下”,配套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推进“好房子”建设,更大力度盘活商办等存量房屋,以精准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全市房地产市场回稳。(3)上海: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从城市设计优化、社区环境营造、住宅功能完善、老旧小区更新等维度入手,推出17项具体举措,覆盖新建住宅与存量住宅,全方位提升居住环境与设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 销售端:成交面积新房环比增长,二手房同比增加

2.1、68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环比增长

根据房管局数据,2025年第39周,全国68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245万平米,同比下降22%,环比增加27%;从累计数值看,年初至今68城成交面积达8846万平米,累计同比下降10%。

根据房管局数据,2025年第39周,全国68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年初至今累计增速-10%。各线城市走势基本一致,一、二、三四线单周成交同比增速分别为5%、-18%、-48%,年初至今累计增速3%、-8%、-98%。

2.2、20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环比增长

2025年第39周,全国20城二手房成交面积为188万平米,同比增速9%,前值+68%;年初至今累计成交面积7467万平米,同比增速8%,前值+8%。

3、投资端: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成交溢价率环比下降

2025年第39周,全国100大中城市推出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271万平方米,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43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2%,成交溢价率为1%。一线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3%;二线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77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6%;三线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53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8%。

成都:中心城区迎来3宗涉宅用地出让,龙泉驿区2宗、新都区1宗,总土地出让面积8.58万m2,总规划建筑面积17.96万m2,总起始价12.84亿元。最终3宗地块均成功出让,收金12.84亿元。成都:成都中心城区迎来3宗涉宅用地出让,天府新区2宗、东部新区1宗,总土地出让面积10.13万m2,总规划建筑面积18.36万m2,总起始价19.86亿元。最终2宗地块溢价成交、1宗底价成交,收金22.78亿元。南京:南京成功出让7宗涉宅用地,其中雨花台区1宗、栖霞区3宗、江宁区3宗,总土地出让面积30.67万m2,总规划建筑面积50.58万m2,总起始价44.45亿元。最终地块均底价成交,共收金44.45亿元。武汉:武汉成功出让1宗江岸区涉宅用地,收金1.96亿元。地块土地面积12297 m2,规划建筑面积18400 m2,容积率1.50,起始价1.96亿元,起始楼面价10652元/ m2。最终武汉迅望置业有限公司(武汉地铁)以总价1.96亿元竞得地块,成交楼面价10652元/ m2,溢价率0%。

4、 融资端:国内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增长

2025年第39周,信用债发行144.8亿元,同比增加203%,环比增加140%,平均加权利率2.35%,环比减少16BP。信用债累计发行规模3115.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5、一周行情回顾板块表现方面,本周(2025年9月22-26日,下同)房地产指数下跌0.16%,沪深300指数上涨1.07%,相对收益为-1.22%,板块表现弱于大市,在28个板块排名中排第10位。个股表现方面,房地产板块涨跌幅排名前5位的房地产个股分别为:张江高科、亚太实业、深振业A上海临港合肥城建,涨跌幅排名后5位的房地产个股分别为香江控股、天房发展、电子城、莱茵体育、万通发展(维权)

6、投资建议: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本周我们跟踪的68城新房成交环比增长,20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环比增长。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长,溢价率环比下降。国内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增长。本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从城市设计优化、社区环境营造、住宅功能完善、老旧小区更新等维度入手,推出17项具体举措,覆盖新建住宅与存量住宅,全方位提升居住环境与设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我们认为,在各项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作用下,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在止跌回稳的过程中,房价仍可能存在小幅度震荡,期待后续在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市场进一步稳定。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存量收储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有望加速推进,改善现有住房供求关系,加快止跌回稳进程,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7、风险提示

市场信心恢复不及预期,政策影响不及预期。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上海“好房子”新规落地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9月28日

报告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