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存储控制芯片行业技术核心、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2025-09-23 11:23

(来源:普华有策)

存储控制芯片行业技术核心、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1、存储控制芯片行业概况

存储控制芯片是存储产品的“大脑”,承担中枢控制核心作用:一方面前承存储接口处理主机指令,控制NANDFlash存储单元的电能存储与释放以实现数据读写擦除,还可作为“中央转换器”适配不同存储协议,降低存储颗粒开发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坏区识别与数据纠错,弥补NAND因立体堆叠技术产生的瑕疵,适配不同品质颗粒以提升存储产品性能、良率及价值;同时通过均衡擦写与读写调度,平衡存储单元负荷,延长存储颗粒使用寿命。

2、存储控制芯片的市场空间

据统计,2022年度存储控制芯片市场规模约45亿美元,其中NANDFLASH存储颗粒厂的存储控制芯片市场份额约23亿美元,占比51%;第三方存储控制芯片厂商的市场份额为22亿美元,占比49%。预计到2027年存储控制芯片的市场规模约59亿美元,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5.37%,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具体如下图所示:

2022-2027年度存储控制芯片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存储控制芯片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数据爆发驱动存储市场需求持续扩张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全球数据总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预测至2028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393.8ZB,较2018年水平实现9.8倍的显著增长;2024-2028年间产生的数据量将至少达到过去十年(2014-2023)数据总量的2.2倍,约为过去五年(2019-2023)数据总量的2.9倍。

作为数据存储的核心载体,存储器在实现数据价值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NANDFlash凭借其在大容量非易失性存储领域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当前主流的存储解决方案,为大规模数据存储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技术路径。作为NANDFlash存储系统的核心组件,存储控制芯片将随着数据存储需求的持续增长而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国产化进程为存储控制芯片企业创造战略机遇

当前国际竞争格局日趋复杂,推进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安全、可控"发展已成为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柱。全球NANDFlash存储颗粒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特征,三星、铠侠、西部数据、美光科技和SK海力士五大厂商合计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

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存储产业国产化进程显著提速。以长江存储为代表的本土存储颗粒制造企业正快速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为构建国产自主可控的存储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长江存储等企业在3DNAND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存储产业正迎来自主可控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这一趋势将为存储控制芯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产厂商创造重大发展机遇,推动形成完整的存储产业自主可控生态体系。

(3)存储技术演进对控制芯片提出更高要求

存储控制芯片通过精确调控存储颗粒中存储单元的电荷存储与释放过程来实现数据的写入与擦除功能。为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存储颗粒技术持续向更高制程和更复杂结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其一是在二维平面上增加存储单元的堆叠层数(如从SLC发展到MLC、TLC、QLC,对应单单元存储容量分别为1bit、2bit、3bit和4bit);其二是在三维空间实现立体堆叠(3DNAND技术),从而显著提升单位晶圆的存储密度。

然而,存储密度的持续提升也带来了技术挑战:数据错误率和丢失概率显著增加,存储单元的使用寿命大幅缩短。以QLC架构为例,虽然其单单元存储容量达到SLC的4倍,但使用寿命仅为SLC的1%,且对数据纠错能力的要求从1-4bit大幅提升至288bit。这些技术挑战对存储控制芯片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精准的坏区管理、更强大的数据纠错能力以及更优化的均衡擦写算法,对芯片设计能力和固件算法优化都带来了新的技术考验。

4、行业竞争格局

(1)存储颗粒原厂及第三方存储控制芯片厂商各占行业半壁江山

目前全球存储控制芯片厂商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存储颗粒原厂自研自用主控厂商,一类为独立第三方主控厂商。存储颗粒原厂自研自用的存储控制芯片搭配自有的存储颗粒直接加工为自有品牌模组产品出售,一般不单独对外出售,存储颗粒原厂主要包括三星、铠侠、西部数据、美光科技、SK海力士等。独立第三方主控厂商通常单独对外出售存储控制芯片,主要包括美满电子、群联电子、慧荣科技、三地一芯、安国科技、点序科技、联芸科技等。其中,群联电子既向市场出售主控芯片,同时也外采存储颗粒搭配自身主控芯片形成自有品牌模组进行出售,形成“主控+模组”的运营模式。

(2)第三方存储控制芯片厂商中,境外厂商美满电子、慧荣科技、群联电子综合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

存储控制芯片按产品类型可分为移动存储控制芯片、固态硬盘存储控制芯片和嵌入式存储控制芯片。美满电子、慧荣科技、群联电子属于显著领先的第一梯队,三家厂商占第三方存储控制芯片厂商的份额合计约90%,产品覆盖面广,在各主要细分产品线均有产品布局,且占据各主要行业应用的高端存储主控市场。

近年来,境内逐渐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存储控制芯片厂商,尽管在高端应用场景及整体市场份额上与国际领先的厂商还有一定差距,但在部分细分产品的性能和指标上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出货量和占比快速提高。

行业内企业主要包括安国科技、点序科技、慧荣科技、得一微、芯邦科技等。

行业内主要企业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025-2031年存储控制芯片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