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8 12:01
深夜十一点,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园依旧灯火通明。在皓天科技的智能化发酵车间里,高级工程师李振宏正紧盯监控屏上跳动的数据参数,一批即将发往欧洲的骨化醇原料药正在完成最后阶段的生产。“这是皓天科技今年的第12个国际订单,明天就要发往瑞士诺华集团。”皓天科技董事长薛吉军轻抚着即将封箱的原料药样品,眼中难掩自豪。此刻,车间电子屏上的实时数据闪烁跳动,映照着兰州生物医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坚定脚步。
创新沃土:政策东风激活产业基因
兰州高新区以获批工信部、科技部国家自创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攻关成果推广机制“揭榜挂帅”试点为契机,紧抓甘肃省科技厅、省药监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攻关成果推广试点实施方案》机遇,以落实《创新兰州2025年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行动方案》和《兰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为抓手,通过“政策先行+精准滴灌”模式,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全链条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向中高端迈进。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科技金融“一站式”服务。构建起“引导-激励-保障”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兰州高新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助力企业提质升级。
兰州高新区通过精准化、差异化的政策供给,正加速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打造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明星企业:创新军团各展风采
陇神戎发药业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企业商标先后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
西脉医疗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械的十大类400余种规格产品,占据国内70%市场份额。其CL双叶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累计植入超8万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皓天科技已成为12家全球50强药企的可靠供应商,完成18个化学原料药及辅料注册备案(1项韩国注册),其中6个已获批上市。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原料药研发平台。
中农威特和中牧股份是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生产全系列口蹄疫疫苗的企业,作为动物疫苗领域的国家标杆,其“猪用重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先后获得“中国兽用生物制品生产10强企业”“中国十大技术突破兽用生物制品品牌”等荣誉称号。
天禾生物是一家融合生物技术研发、产品转化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辅酶Q10软胶囊、益生菌系列等多款产品已上市,苯丙酮尿症患者特膳食品等项目稳步推进,部分进入试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约3.5亿元。
百源基因是一家由留学归国人员、生物医药行业专家联合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生物芯片开发及分子诊断开发为核心业务,获得国际先进与国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18项,已拥有24个医疗器械生产批准文号和相关生产技术。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4亿元。
这些明星企业各具特色,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共同构筑起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桁架之脊,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它们的快速成长充分证明了高新区优良的创新生态和产业培育能力。
平台支撑:构筑创新生态体系
兰州高新区持续深化与科研“新四军”合作,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
高能级研发平台集聚创新资源
山东大学甘肃研究院在微生物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场景示范等研发合作加快推进,研发效率提升了30%以上”。
兰州大学·西部药谷作为甘肃省校企共生融合发展创新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科创动力,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兰州P3实验室生物医药与疫苗研发中心以兰州兽研所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为平台支撑,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防控产品研发、疫苗验证及产业化。
专业化产业园区赋能企业发展
兰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园是高新区重点打造的平台项目。该项目重点承载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藏)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产业。
概念验证与中试加速成果转化
生物医药与疫苗、体外诊断试剂、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等领域1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多肽药物、中药现代制药等4个中试基地加快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关键支撑。
通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平台体系,兰州高新区正加速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产业孵化链条,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支持,持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
要素保障:赋能企业快速发展
兰州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构建全周期、便利化、高质量的金牌“店小二”服务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套、提升政务效能、深化科技金融等举措,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
在资源配套方面,高新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以“亩产论英雄”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近三年来累计成功出让工业“标准地”8宗,占同期全市工业“标准地”的60%以上。
在政务服务方面,高新区持续擦亮“高新事·高兴办”服务品牌,实行容缺受理、审批承诺制等创新机制。通过优化流程,政府投资类项目立项用地和工程许可阶段的办理时间均缩短了三分之一,为生物医药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
在科技金融方面,高新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兰州高新区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第三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2024年联合甘肃省金融监管局设立“兰州高新区科技金融中心”,并成功举办“甘肃省金融支持普惠型科创企业发展推进会”,向名德药业等13户科技型企业授信12亿元。
通过这些系统化的要素保障措施,兰州高新区正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从落地、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支持。
兰津灵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项目是高新区“标准地”改革的成功典范。该项目投资0.9亿元建设,在高新区“标准地+承诺制”的政策支持下,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的“高新速度”。
名德药业中国羊胎素产业基地是科技金融支持的直接受益者。名德药业负责人陈伟谈到,“在高新区的协调推动下,中国工商银行城关支行三天给我们授信了980万元(贷款额度)。作为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其顺利启动是高新区推进项目双进,打造创新驱动引擎,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的重要举措。
人才集聚:创新引擎全力发动
兰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人才集聚平台目标,深入做好人才“引育服用”文章,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显著36名人才被认定为兰州市2024年柔性引进人才。2025年上半年,高新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2名,为2名省拔尖领军人才兑现培养扶持资金200万元,为2名高层次人才新办理陇原人才服务卡。
留学人才集聚效应凸显
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已成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首选地,累计吸引来自美、英、法、瑞士等国家的生物医药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各类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198名,海归博士32名,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占比超过40%
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把抓实“人才变量”、做强“创新增量”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扎实推进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组织52家企业提供1000多个岗位参加。
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
高新区实施“人才+产业”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服务人才创新创业。中农威特“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疫苗候选蛋白的筛选、表达及免疫保护评价”项目、兰州西脉“西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及产业化人才的实训培养”项目入选2024年省级重点人才项目,获得扶持资金100万元;国药集团兰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人血浆综合利用人才培养项目入选2025年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获扶持资金15万元。
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发展体系,兰州高新区正成为西北地区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为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项目引领:发展动能持续积蓄
近年来,兰州高新区将生物医药作为首位产业,全力聚焦、重点培育,以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重中之重,持续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国药中生血液制品项目正加紧开展工艺验证,将于2026年正式投产,全面达产后可年投血浆1200吨,年产人血白蛋白328万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249万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60万瓶,将大幅提升人血白蛋白等自主供应能力。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5亿元。
国药中生医美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2.55亿元,建设用地面积19.5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涵盖肉毒毒素生产大楼、胶原蛋白生产大楼等多个设施。预计实现年产值66亿元。
华帆生物人源胶原蛋白研发生产线项目投资0.2亿元建设,目前已投入运行,重组胶原蛋白智能序列设计、规模发酵、高效分离和结构修饰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
赛维尔生命科学检测实验室项目目前已完成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检测服务项目开展运营,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5亿元。这将为西北地区的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宜生康健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生产研发中心项目投资0.8亿元建设,2024年12月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园建成GMP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车间和万级洁净实验室,具备年产1亿毫升液体生化试剂生产能力,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亿元。
瑞思坦再生医学技术研发体验中心项目由江苏瑞思坦生物科技公司投资,建设集“科研+转化+体验”三位一体的再生医学技术研发体验中心,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亿元。
百源基因微生物培养基生产中心已正式投产。主要开展病毒、细菌、全血、组织等核酸提取试剂,PCR试剂,琼脂、碱性蛋白胨等癌症早期诊断基因芯片和分子诊断产品生产。全面达产后将具备年产1000万人份微生物培养基、1000万人份质谱试剂生产能力。
这些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和陆续投产,充分展现了兰州高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集聚效应和发展活力。预计项目全面达产后,将推动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加速迈上新台阶,为全市乃至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成果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随着创新环境的持续优化,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迎来成果丰收期,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展现出强大的产业转化能力。
创新疫苗实现产业化突破
兰州高新区构建了“人用+兽用”双轮驱动的创新疫苗产业体系。在人用疫苗领域,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等全国独家品种年产量超3000万剂,其轮状病毒疫苗已通过WHO预认证并正申请进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采购清单,彰显国际竞争力。在兽用疫苗领域,中农威特公司口蹄疫疫苗产品覆盖所有省市自治区,与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大学等联合研发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已完成实验动物模型构建,预计2026年实现产业化。
现代中医药焕发新生机
陇神戎发生产的元胡止痛滴丸、宣肺止嗽合剂年销售额突破9亿元,成为中药大品种培育的典范。公司依托甘肃省中医药创新联合体,建立了从药材种植到药品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体系,产品已进入全国2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
高端原料药突破技术壁垒
甘肃皓天科技累计研发原料药105个、中间体300多个,企业建有西北地区最大的原料药研发平台,年研发投入超过3000万元。兰州积石药业研发的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已进入中试阶段,计划2025年完成工艺验证。标志着国内企业在高端肽类药物研发领域的技术突破。
生物材料应用拓展新领域
兰州名德药业联合兰州理工大学开展的藏系绵羊动物源胶原蛋白提取纯化及其高性能水凝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该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美和创伤修复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这些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充分体现了兰州高新区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显著成效。通过构建“实验室-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转化体系,园区正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论文、专利转化为产品、商品,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展望:打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规划,到2027年底,将实现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研发创新药2至3个,培育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重磅品种2至3个,打造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初秋的阳光洒在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上,照亮了每一个奋斗者的身影,也照亮了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这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这里的创新,永远在路上。(周崎良 赵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