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7 09:0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邮证券研究所)
转自:中邮证券研究所
摘要
调整后,二永的性价比如何?
上周债市继续调整,信用债情绪总体较为悲观,调整幅度大于利率。上周前半周股债“跷跷板”效应仍有所体现,叠加基金费率调整的消息使得市场情绪较为低迷,收益率持续上行,10Y国债利率阶段性顶部点位1.80%被突破;后半周,债市对央行重启买债的期待升温,收益率有所修复,但全周来看整体收跌。信用债同步利率走弱,同时多数期限的信用债跌幅超出利率,本轮熊市持续时间较长,信用债抗跌属性较弱。超长期限信用债行情同步走弱,跌幅超过同期限利率债。
二永债行情同步走弱且“波动放大器”的特征十分明显,1Y-5Y跌幅明显高于普信债,超长期限部分跌幅也高于超长信用债。目前曲线从绝对位置来看3年及以上的部分离2025年以来的收益率最低点位的差距还有32BP-42BP。与上一轮急跌7月底的情况对比,2年以上的收益率点位已经突破新高,调整幅度高于7月底的急跌行情,4年以上的甚至收益率突破了今年2月底的熊平位置。从活跃成交的情况来看,前半周周情绪最为悲观,后半周边际有所好转,空头力量强。
超长期限信用债的机构卖盘行情连续4天走强,仅周五有所好转;从折价成交幅度来看,上周机构对于超长期限信用债的出售心态更加急迫。上周超长期限信用债的折价幅度不小,4BP以上也有成交。此外上周大约25%的折价成交幅度都在4BP以上。从低于估值成交的情况来看,市场对于超长期限信用债的买入意愿很弱,高活跃度成交以部分短期限的地产、金融瑕疵个券,以及弱资质城投为主。上周约35%的低于估值成交幅度都在4BP及以上,以地产债如万科、龙湖为主,其余还有央企债中航产融,均为短期限;此外不少弱资质城投,如AA(2)、AA、AA-的2-5年期限品种同样低于估值成交幅度较大。
公募卖出二永卖出力度较大,理财、保险等逢调整买入。公募基金上周整体减持信用债,净卖出规模达262亿元,主要卖出期限是3-5年;其中对二永减持力度很高,合计净卖出643亿元银行二级资本债。而配置盘在调整后买入力度不弱,理财、保险和其他类机构则分别净买入银行二级资本债143、153、292亿元。第二批科创类ETF于上周上市,申购情绪较为热烈,或能成为信用行情的边际企稳力量。
上周市场调整,信用债跌幅不小,整体已经超过7月底的上一轮调整的幅度,甚至部分期限超过今年2月底的熊平阶段,票息资产有一定的性价比。由于上周公募大幅卖出二永,目前2-5年银行二级资本债有一些参与机会;此外1-3年弱资质城投下沉可继续参与,目前收益率在2.2%以上3年左右的品种骑乘收益较为可观。而超长期限方面,调整后收益率有一定性价比,但仅建议配置类机构适度参与。
风险提示:融资政策超预期事件、信用黑天鹅事件
正文
01 调整后,二永的性价比如何?
上周债市继续调整,信用债情绪总体较为悲观,调整幅度大于利率。上周前半周股债“跷跷板”效应仍有所体现,叠加基金费率调整的消息使得市场情绪较为低迷,收益率持续上行,10Y国债利率阶段性顶部点位1.80%被突破;后半周,债市对央行重启买债的期待升温,收益率有所修复,但全周来看整体收跌。信用债同步利率走弱,同时多数期限的信用债跌幅超出利率,本轮熊市持续时间较长,信用债抗跌属性较弱。从二级的估值表现来看,2025年9月8日到9月12日,1Y、2Y、3Y、4Y、5Y 的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上行了0.4BP、2.1BP、1.0BP、0.5BP、0.2BP,而同期限的AAA中票收益率分别上行了3.8BP、4.8BP、6.2BP、3.1BP、2.5BP,AA+中票收益率分别上行了4.8BP、5.8BP、6.2BP、7.1BP和3.5BP。
超长期限信用债行情同步走弱,跌幅多数超过同期限利率债。AAA/AA+10Y的中票收益率分别上行了8.53BP、7.53BP。此外AAA/AA+10Y的城投收益率分别上行了6.36BP、5.35BP,AAA-10Y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了10.61BP,而10Y国债收益率上行了4.10 BP。
从曲线形态来看,全等级1-2年、2-3年陡峭程度最高,与上一轮急跌后7月底相比2年及以上的陡峭程度要更高,同时5年及以上的部分绝对收益率已经超过今年2月底熊平的位置。以AA+中票和AA城投的收益率期限结构图为例,分别测算一下几个主要期限区间的收益率的斜率情况,取1-2年、2-3年和3-5年三个区间。则对于AA+中票来说,上述三个区间的斜率分别为0.1261,0.1104和0.0774;而对于AA城投来说,上述三个区间的斜率分别为0.1460,0.1517,0.1428。
而从绝对收益率和信用利差的历史分位数的情况来看,目前1-3Y特别是3Y左右在调整后具有一定的性价比。2025年9月8日到9月12日,1Y-AAA、3Y-AAA、5Y-AAA、1Y-AA+、3Y-AA+、5Y-AA+、1Y-AA、3Y-AA中债中短票估值到期收益率处于2024年以来的后26.52%、38.49%、38.02%、22.53%、36.61%、40.37%、21.36%、28.40%水平,3Y左右的票息资产有一定性价比。而1Y-AAA、3Y-AAA、5Y-AAA、1Y-AA+、3Y-AA+、5Y-AA+、1Y-AA、3Y-AA信用利差历史分位数分别为后4.22%、30.04%、16.19%、5.39%、24.88%、22.06%、6.80%和16.66%,同样是3Y左右性价比较高。
二永债行情同步走弱且“波动放大器”的特征十分明显,1Y-5Y跌幅明显高于普信债,超长期限部分跌幅也高于超长信用债。从曲线期限结构来看,1年以内、7年及以上都较为平坦,2-6年曲线陡峭化最高。1-5年、7年、10年AAA-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分别上行了6.09BP、8.75BP、9.97BP、10.32BP、9.71BP、8.81BP、10.61BP。目前曲线从绝对位置来看3年及以上的部分离2025年以来的收益率最低点位的差距还有32BP-42BP。与上一轮急跌7月底的情况对比,2年以上的收益率点位已经突破新高,调整幅度高于7月底的急跌行情,4年以上的甚至收益率突破了今年2月底的熊平位置。
从活跃成交的情况来看,前半周周情绪最为悲观,后半周边际有所好转,但整体而言空头力量较强。9月8日-9月12日,二永债的低估值成交占比分别为0.00%、0.00%、0.00%、27.50%、100.00%、;平均成交久期分别为0.66年、0.65年、0.57年、3.67年、6.54年。从成交幅度来看,上周二永折价成交幅度不算大,仅有8笔折价成交幅度在4BP及上;而低于估值成交情绪更弱,上周低于估值成交幅度均在2BP以内,买入意愿不强。
超长期限信用债的机构卖盘行情连续4天走强,仅周五有所好转;从折价成交幅度来看,上周机构对于超长期限信用债的出售心态更加急迫。9月8日-9月12日,超长期限信用债折价成交的占比分别为90.00%、50.00%、92.50%、87.50%、15.00%。从折价成交幅度来看,上周超长期限信用债的折价幅度不小,4BP以上也有成交。此外上周大约25%的折价成交幅度都在4BP以上。
从低于估值成交的情况来看,市场对于超长期限信用债的买入意愿很弱,高活跃度成交以部分短期限的地产、金融瑕疵个券,以及弱资质城投为主。9月8日-9月12日,超长期限信用债低于估值成交占比分别为10.00%、0.00%、0.00%、7.50%、65.00%。虽然在持续调整,从成交幅度来看部分机构买入意愿不弱,上周约35%的低于估值成交幅度都在4BP及以上,以地产债如万科龙湖为主,其余还有央企债中航产融,均为短期限;此外不少弱资质城投,如AA(2)、AA、AA-的2-5年期限品种同样低于估值成交幅度较大。
从机构行为来看,公募卖出二永卖出力度较大,理财、保险等逢调整买入。公募基金上周整体减持信用债,净卖出规模达262亿元,主要卖出期限是3-5年;其中对二永减持力度很高,合计净卖出643亿元银行二级资本债。而配置盘在调整后买入力度不弱,理财、保险和其他类机构则分别净买入银行二级资本债143、153、292亿元;此外保险、理财分别净买入128、209亿元信用债,主要在3年以内。
第二批科创类ETF于上周上市,申购情绪较为热烈,或能成为信用行情的边际企稳力量。9月12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启动募集,多数产品申购情况较好,预计募集资金可超过400亿元,预计本周产品规模会继续增长,推动成分券估值“超涨”。但第二批科创类ETF上市对债市的提振情绪目前来看上限不高,已经上市的信用ETF产品上周表现一般,信用基准做市ETF产品周环比规模自8月第二周市场调整开始连续4周缩水,上周科创ETF产品周环比规模明显弱于8月。从单位净值变动来看,上述两类信用债ETF单位净值上周仍在亏损。
总结来看,上周市场调整,信用债跌幅不小,整体已经超过7月底的上一轮调整的幅度,甚至部分期限超过今年2月底的熊平阶段,票息资产有一定的性价比。目前策略上来看,由于上周公募大幅卖出二永,目前2-5年银行二级资本债调整后有一些参与机会;此外从曲线陡峭程度来看1-3年弱资质城投下沉可继续参与,目前收益率在2.2%以上3年左右的品种骑乘收益较为可观。而超长期限方面,调整后收益率有一定性价比,但目前仅建议配置类机构适度参与。
02 风险提示
融资政策超预期事件、信用黑天鹅事件。
证券研究报告《调整后,二永的性价比如何?——信用周报20250915》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9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分析师:梁伟超 SAC编号:S1340523070001
分析师:李书开 SAC编号:S1340524040001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也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根据自身能力自主审慎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表明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中邮证券不对使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