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WCLC】肺癌治疗革新:ADC药物新征程

2025-09-10 17:31

(来源:ACROBiosystems官方)

转自:ACROBiosystems官方

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9月6日至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大会涵盖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筛查标准等热点方向,公布了多项重磅研究成果。

WCLC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研究进展成为重要焦点,涵盖多个靶点和治疗场景,本文将对ADC在WCLC上的相关进展进行盘点,帮助您了解行业内最前沿的信息:

SCLC领域

单靶点ADC的新希望

IDE849(SHR-4849):DLL3靶向ADC的突破

SHR-4849是恒瑞自主研发的靶向Delta样配体3有效载荷是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TOPOi)的ADC创新药,这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DLL3靶向ADC,大会中披露了其开展了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期试验(NCT06443489),在临床前研究模型中,SHR-4849已展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效果。根据截至2024年12月10日的试验数据,在1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里,有8例实现了部分缓解(PR),经计算,其总体客观缓解率(ORR)大约为73%。此外,在安全性方面,暂未观察到因药物引发的导致患者终止用药的不良事件,整体安全性处于可控范围,在复发SCLC中安全可控、有初步活性,正进行剂量扩展以确定推荐II期剂量(RP2D),为SCL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图片来源:

doi:10.1186/s13045-019-0745-2

QLC5508B7-H3ADC):中国药企的创新成果

QLC5508是齐鲁制药从明慧医药引进的一款创新B7-H3ADC药物,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B7-H3,将强效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有效载荷精准递送至肿瘤内部,从而实现高效的抗肿瘤活性,其有效载荷SuperTopoiTM的效力比Dxd高5至10倍。作为一款靶向抗肿瘤药物,QLC5508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准靶向+广谱杀伤”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能精准定位肿瘤细胞表面的B7-H3靶点并完成结合,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后释放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以阻断DNA复制为关键环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其独特的旁观者效应可让释放的毒素作用于肿瘤微环境内的周边肿瘤细胞,打破单一靶向的局限,进一步扩大杀伤范围,最终达成高效的抗肿瘤活性。I期研究初步数据显示对实体瘤(含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有前景,总体显示在经治ES-SCLC患者中,QLC5508生存期更长、安全性可管理

I-DXd:SCLC突破性疗法

Ifinatamabderuxtecan (I-DXd) 是一款靶向B7-H3的ADC,采用第一三共独有的DXd ADC技术设计,由人源化抗B7-H3 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可裂解四肽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一种依喜替康衍生物,DXd)连接组成。其公布的结果表明,I-DXd在预处理的ES-SCLC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该人群存在大量未满足的需求,无论铂类敏感性或既往治疗如何,都能观察到临床获益,截至2025年3月3日,137例同剂量患者,ORR达48.2%。2025年8月1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I-DXd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铂类化疗后进展的广泛期SCLC成人患者,这一重要认定,为这种预后差、治疗选择有限的恶性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救治希望!

ABBV-706:对抗复发/难治SCLC

SEZ6(人源癫痫相关同源物6)作为神经树突形成和信号传递的关键调控因子,在NET(神经内分泌肿瘤)尤其是SCLC中发挥重要作用。ABBV-706拟治疗复发/难治SCLC,艾伯维ABBV-706是一款靶向SEZ6的ADC药物,与毒素Top1i 通过连接子Valine-alanine结合,DAR为6。ABBV-706可靶向表达SEZ6的肿瘤细胞,迅速内化,并递送杀死肿瘤细胞的Top1i 有效载荷。ABBV-706在各种SCLC细胞系中表现出显著的抗增殖活性,同时在SCLC PDX模型中肿瘤出现持续消退。I期研究(NCT0559984)中,结果显示未接受过Top1i 和/或二线治疗患者ORR更高(62.1%和81.3%)。作为全球唯一在研用于治疗SCLC的靶向SEZ6ADC药物,ABBV-706开发进展备受关注。本次大会艾伯维公布的结果显示ABBV-706在R/R SCLC患者中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和有希望的疗效,未来有望为NET患者提供新的精准治疗方案。

NSCLC与多癌种

双抗ADC与免疫调节ADC的探索

Iza-Bren(BL-B01D1):双特异性ADC的临床潜力

BL-B01D1是我国百利药业自主开发的全球首个靶向EGFRHER3的双抗ADC,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EGFR/HER3双特异性ADC,搭载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ED-04。研究显示,其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含EGFR mtNSCLC)单药治疗。Iza-Bren单药治疗EGFR mtNSCLC(第三代TKI进展后或未化疗过),表现出有希望的前景且安全性可控,仅1.2%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药。目前,针对第三代TKI耐药患者的III期研究正在中国推进,为耐药患者带来新希望。

图片来源:百利药业官网

TQB2102(HER2双抗ADC):精准覆盖复杂突变

TQB2102是正大天晴首款ADC药物,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有报道表明TQB2102总病理完全缓解率73.1%,创全球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最高缓解纪录。TQB2102是靶向HER2的ECD2和ECD4非重叠表位的双抗ADC药物,其抗体部分通过双表位结合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与内化效率,同时搭载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通过溶酶体酶切释放,精准诱导DNA损伤和细胞死亡。相较于传统单抗ADC,TQB2102的双靶点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肿瘤逃逸和耐药风险。总的来说TQB2102显示出强大的疗效,特别是在HER2突变和并发HER2/EGFR突变NSCLC患者中,且TQB2102安全性佳,支持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其针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患者群体的临床应用。

HLX43(PD-L1 ADC):免疫激活与靶向杀伤协同

HLX43是复宏汉霖首批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的ADC产品之一,具有着双重作用机制:免疫检查点阻断和有效荷载的细胞毒性,DAR约为8,旨在解决PD-1 PD-L1免疫疗法不响应或耐药问题,填补更多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HLX43作为PD-L1 ADC在经治NSCLC患者中ORR达31.9%,尤其在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亚组中ORR达47.4%,且不依赖PD-L1表达水平。该药物通过PD-L1抗体阻断免疫检查点,同时释放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部分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但总体来说低血毒且安全性良好。HLX43在标准治疗难治的晚期NSCLC患者(包括PD-(L)1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中表现出可控的安全性和初步抗肿瘤活性。HLX43是全球首个布局胸腺癌的PD-L1ADC,有望填补这一罕见高侵袭癌种ADC治疗的空白。

图片来源:Henlius官网

产品推荐:

2025WCLC来看,ADC的研发正呈现三大核心发展趋势:

靶点多元化:从HER2、TROP2向DLL3、B7-H3、PD-L1等扩展,覆盖更多难治性肺癌亚型;

设计创新化:双抗ADC、免疫调节ADC和旁观者效应增强型ADC(如IDE849)成为研发热点;

联合策略丰富化例如BNT324/DB-1311(B7H3ADC)联合BNT327(PD-L1×VEGF-AbsAb)治疗SCLC或NSCLC,联合方案逐渐出现更多尝试,从 “单药攻坚” 到 “协同增效”,突破治疗瓶颈。

为加速ADC药物的研发,ACROBiosystems百普赛斯开发了一系列ADC药物研发解决方案,覆盖ADC药物研发全流程。主要产品包括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