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钒钛股份3个创新工作室获攀钢命名

2025-09-10 16:24

(来源:钒钛股份

近日,从钒钛股份传来喜讯——3个创新工作室成功获评“攀钢职工创新工作室”,由钒钛股份级晋升为攀钢级,成为钒钛股份推动技术突破、培育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

这3个创新工作室为

王永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钒冶金领域的“创新引擎”

成立于2019年的王永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由中央企业劳模、钒钛股份钒冶金首席工程师王永钢领衔,汇聚了攀钢研究院技术专家及钒制品工艺、设备骨干共16人。工作室以“匠心传承、攻坚克难、融合创新、追求卓越”为核心理念,依托“产、学、研、用”协作体系,在钒冶金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上成效显著。

自成立以来,工作室累计推动12项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特种钒材料国产化替代,还参与制定国家级团体标准1项。

近3年,工作室牵头开展省级、市级及攀钢级科技项目7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攀钢科技进步奖1项,争取政府项目支持资金325万元,累计创效超3000万元。

在知识产权领域,工作室成员累计申报专利30余项,获授权13项,同时获评鞍钢级优秀职工合理化建议、攀钢先进操作法各1项。

人才培育方面,工作室构建“导师-骨干-新锐”三级传承机制,成功培养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模王乖宁,攀枝花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工匠张宣武等骨干人才,7名成员实现职称或技能等级晋升,为钒产业发展储备了复合型技术梯队。

陈新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钛白工艺的“攻坚尖兵”

陈新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由钒钛股份硫酸法钛白首席工程师陈新红于2019年牵头创立。作为中国硫酸法钛白领域知名专家,陈新红曾获重庆市化医系统“金牌工匠”、攀钢“优秀人才奖”等荣誉,工作室现有成员22名,其中骨干11人,是一支专注钛白工艺创新的专业团队。

工作室秉持“钛山有路研为径、求是创新同圆梦”的理念,以“解决生产重难点、推动工艺升级”为目标,按照“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时间节点”的流程,聚焦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关键问题开展攻关。

成立至今,团队成果丰硕:1人晋升正高级工程师,3人成为副高级工程师,4人评为工程师;获得6项发明专利;“提高转窑落窑品铁含量≤20PPM”项目获精益六西格玛全国示范奖,“提升R-298产品白度”项目获全国专业级奖励。

在产品优化与降本增效上,工作室成果显著:推动拳头产品R-298品级率提升33%、水分散性合格率提升62%,R-248合格率提升7%;成功实现新产品R-249专用型升级换代,R-228进入批量化试生产,R-288启动中试,为钛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任晓明-赵宾工作室

设备保障的“硬核力量”

2022年成立的任晓明-赵宾点检创新工作室,由攀枝花钒制品首席点检任晓明、一级点检赵宾共同领办,两人均为攀枝花市第七类高技能人才、钒钛股份“十佳点检员”,是攀枝花钒制品点检队伍的核心骨干人员。

工作室现有成员38人,涵盖机械、电气、仪控等专业,其中工程师2人、高级技师7人、技师3人,团队实战经验丰富,曾参与多项重大技改与工程项目建设。

工作室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指引,围绕设备保障、技术攻关、技能传承等五大功能开展工作。高质量完成高纯氧化钒产线设备安装、自动化升级Ⅰ期“机器代人”、钒融科技设备调试及达产达效等关键项目;解决现场难点问题130余项,完成重大合理化建议2项,1项技术改造获攀钢认定,成员累计实施合理化建议500余条;申报实用新型专利43项、发明专利4项,总结先进操作法1项,在《攀钢技术》发表论文1篇。

在技能传承方面,工作室通过“师带徒”培养成熟点检及设备管理人员26人,常态化开展设备“单点课”培训,参培人数超1000人次,为钒产业设备稳定运行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技能队伍。

文:李伟  封先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