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4 15:51
(来源:半导体前沿)
英特尔的芯片制造进展相对迟缓,在前任 CEO 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领导下,英特尔晶圆代工部门已向芯片制程投入数百亿美元,但仍落后于竞争对手。据韩国媒体《中央日报》援引 TechInsights 报告显示,英特尔的芯片研发投入超过三更是远超台积电 —— 作为少数同时布局芯片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厂商,其研发费用约达 165.5 亿美元。有趣的是,相较于三星等企业,英特尔的芯片研发投入同比增幅较小。
英特尔的研发投入主要围绕 18A 制程的技术突破。此前有报道称,该制程面临良率不稳定和产能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英特尔被视为美国芯片制造业的核心资产,因此必须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以确保最终解决方案的竞争力。但从财务层面看,巨额投入尚未达预期成效:据报道,其晶圆代工部门已连续多个季度出现经营亏损。
除英特尔外,三星的研发投入也显著增长,去年研发支出高达 95 亿美元,较 2023 年激增 71%。这一投入攀升主要源于这家韩国巨头在 2nm 等高端制程领域的竞争 —— 其正整合全环绕栅极(GAA)等技术。但与英特尔类似,三星尚未产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成果。研发投入排名方面,英伟达以去年 125 亿美元的投入紧随英特尔之后,而台积电仅以 63.6 亿美元位列第七。
事实证明,头部芯片厂商的高端化野心代价高昂—— 这也印证了向 2nm 等先进制程冲刺需耗费数百亿甚至更高资金的行业现实。
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会议背景
电子特气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材料,对芯片性能和良率有直接影响,是半导体制造的第二大耗材,占比约14%。2025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近300亿,且保持每年10%的增长。
追随空气化工、林德、液化空气、大阳日酸等国际企业的步伐,国内电子特气企业金宏气体、华特气体、南大光电、中船特气和雅克科技等纷纷取得突破。国内企业已经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产品进入台积电、美光、中芯国际等国际头部晶圆厂供应链。然而,高端前驱体和光刻气等仍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低,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2024年全球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市场规模达17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国作为重要市场,亚化咨询预计2028年半导体前驱体市场将达12亿美元。主要受益于存储芯片及逻辑芯片先进制程的需求。伴随中芯、华润、华虹、长江存储、长鑫、等本土晶圆厂扩产,国产前驱体在纯度、定制化解决方案领域替代空间巨大。国内龙头企业雅克科技、南大光电、正帆科技发展迅速,厦门恒坤、上海至纯等在前驱体领域也不断推进。
2025电子特气与半导体前驱体论坛(AESG2025)将于11月5-6日在苏州召开。会议由亚化咨询主办,金宏气体等企业战略支持。将探讨电子特气与前驱体发展现状与趋势,搭建产学研平台,聚焦技术创新、工艺优化、供应链安全与合作,推动半导体核心材料跨越式发展。
会议主题
全球与中国半导体发展的材料需求
半导体特气国产化进程与高端市场突破
电子特气与前驱体在晶圆厂的认证
金属/金属氧化物/硅基前驱体与掺杂材料技术
从实验室到量产:电子气体与前驱体的产业化
ALD/CVD前驱体材料的国产化现状与未来方向
ArF/DUV/EUV光刻过程中的气体纯度与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