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警惕美国人送来的算力鸦片

2025-08-04 19:59

(来源:华山穹剑)

我们都被黄仁勋给骗了!

读过7月23日公众号文章《美国解禁H20芯片,中国芯片战是赢是输?》的都知道,文章对美国解禁H20对华出口是持乐观态度的,认为H20芯片解禁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影响不大。

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黄仁勋在美国和中国已经多次表态,说H20芯片生产线不会重启,这一批库存芯片卖完了也就完了。

4月禁令出台到7月解禁,顶多也就三个月。

那么按照台积电的产能,H20库存总共可能也就五六十万片,相比2025年中国计算卡接近200万片的总需求量来说,影响不是特别大。

但万万没想到,黄仁勋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在7月29日突然宣布,向台积电追加30万块H20芯片订单!

虽然黄仁勋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市场需求超预期,但我们仍然能从这场出尔反尔的游戏中,嗅到一股阴谋的味道。

果然,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针对H20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

那么,这到底是咋回事?英伟达又有什么阴谋呢?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H20芯片在4月份被禁售,但三个月后就解禁了?

同样的芯片,4月出口就是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到了7月就不影响了?那美国的安全也太儿戏了吧?

有人觉得解禁可能是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起了作用,也有人觉得是黄仁勋上下奔走游说,以及向特朗普输送利益的结果,但请大家想一想:

如果黄仁勋的游说真的有用的话,为什么不解禁H20上一版AI芯片H800呢?H800也是阉割芯片啊!而且H800芯片的利润率,可比H20要高多了!

所以请大家明确一点:

在反华已经成为美国上下共识的情况下,美国在政策上,绝对不会出台对华有利的政策的。

也就是说,如果H20真的对中国有帮助,美国不会解禁的。那么现在解禁,本身也是因为美国已经做了判断,H20并不能给中国带来什么特别好处

为什么?这要从H20的特殊设计说起了。

2024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最新管控文件中,正式提出了“性能密度”这一概念,每平方毫米性能密度达到370GFLOPS,或者总算力达到300TFLOPS,这两条只要符合一条,就不能出口。

这样一来,算力1979TFLOPS的H100芯片,以及算力580TFLOPS的H800芯片,肯定是超标了,没法卖了

但黄仁勋又不想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所以,把算力限制到296TFLOPS的H20芯片应运而生。

说实话,单说算力的话,这H20也不国产的昇腾910B强多少,跟2560 TFLOPS的昇腾920更是没法比。

但为啥中国企业还要买H20呢?

因为黄仁勋在阉割的时候,H20保留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高速、大容量的HBM3e显存,足足96GB!H10080GB显存还大!

不仅仅如此,在2025年的新款H20中,显存竟然升级到了141GB!

黄仁勋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明知美国限制高科技出口的情况下,还要对中国特供版的H20进行升级?但只升级显存?

这和当前AI芯片应用的两大方向有很大关系。

目前,中国AI芯片需求主要有两块,一块是训练,一块是推理。

虽然二者都需要巨大算力,但其实需求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训练,又被称为学习,是指通过大数据训练出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确定网络中权重和偏置的值,使其能够适应特定的功能。

而推理呢?又被称为判断,是指利用训练好的模型,使用新数据推理出各种结论。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假设,你对一个女神一见钟情,想约她出来约会,但又怕拒绝,怎么办呢?

为了提高成功率,你去打听了女神的各种信息,比如性格、爱好、工作、家庭,喜欢去的地方,喜欢吃的东西,什么时候心情好,什么时候来亲戚等等,统统收集起来(数据集的采集和标注),然后把这些信息统统用算法进行量化,形成一个公式,作为追女神的参考。

这个过程,就是训练,这个公式,就是训练出的大模型。

那么,你这个公式到底有没有用呢?

你精心选择了一个日子,这一天女神没有工作,心情不错而且没来亲戚,然后你安排了女神喜欢的电影和饭菜,把这些变量都代入公式,得到了一个结论:以这种形式邀约女神,成功率90%!

这个用公式计算的过程,就是推理。

然后你根据这个推理出的结果,给女神发了个信息,女神果然答应了!那么就说明你的大模型是成功的!

如果你把这个公式分享出来,让其他人也可以用这个公式追这个女神,这就叫做模型开源。

如果有人把这个公式用在了追其他女神身上,而且也成功了,那就说明你的这个模型“通用性和泛化性”比较好。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你设计公式(训练)的时候花的精力多?还是用公式(推理)的时候花的精力多?

显然是设计公式的时候花的精力(算力)多嘛!

问题在于,在推理阶段,你光有精力就不够了

你需要根据女神的各种情况不断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数据量非常大,还可能要具备处理多个女神信息(并发数据)的能力,那么光有精力就不够了,还需要一个能高速处理多个任务的大脑(显存)。

而这,就是H100和H20的最大区别。

H100算力强大,专注于训练,是构建大模型的绝佳帮手。

H20呢?阉割了算力,指望它去设计一个追女神的公式基本没有可能,不过呢?它的脑子(显存)大,利用别人训练出来的模型去推理结果,追不同的女神,那效率就比H100大多了。

所以简单来说,H20就是英伟达针对中国百模大战之后,应用市场蓬勃发展带来的推理需要,而推出的一款“推理专用机”。毕竟对大语言模型来说,速度瓶颈往往是内存容量和带宽,而非纯粹的算力。

不过,虽然看起来H20芯片的确解决了中国AI企业的燃眉之急,但问题在于,从长远来看,H20又是毒死中国AI产业的一颗毒药。

比如,现在随着Deepseek问世带来的AI热潮,大量资本投向了AI产业。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做训练业务,还是做推理业务

——如果做训练,在国外顶尖芯片受限的情况下,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去买国产高算力芯片,但因为国产AI芯片起步晚,算力芯片还基本处于美国2022年的水平,也就导致中国的训练效率远远低于美国。

再加上CUDA生态的限制,数据迁移、代码重构起码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也都是时间成本。

就算你训练成功了,模型水平能不能达到美国同级水平?这些模型能不能部署于英伟达芯片上?美国会不会因为你模型的中国血统而禁止你的海外市场?都是未知数。

是巨大风险,而资本,又是非常讨厌风险的。

——如果做推理,虽然只能用别人训练好的模型,但好处在于H20可以随便买,硬件上不存在问题。你可以在短时间内搭建好训练中心,看到自己AI服务产品上市,无论是生成文字、生成图片、生成PPT,它都能很快支撑你的业务,帮你赚到钱

如果你是企业,你怎么选?毫无疑问,是后者。

这就形成了一个导向性的趋势,大量投入AI领域的资金,都涌入了AI的推理应用领域,反而是训练领域没钱了。

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相比推理,训练要费钱多了。

一般来说,大模型越聪明,需要的数据集就越大,模型所形成的参数就越大,就需要更大算力的算力集群

这就是烧钱的开始,首先就是买AI计算卡,一个集群动辄就是几千张,光硬件成本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再加上大型训练集群的功耗可以达到十几兆瓦甚至几十兆瓦,24小时的不停运转,一训练就是几个月,需要耗多少电?此外还有强大的电力冗余系统、精密的冷却设备、几十到几程序员工资奖金等等等等,这加起来需要多少钱?

一般来说,超大规模全能型模型(如GPT-4)训练成本,要花掉1亿美元,而根据“量级分层”的原理,GPT-5的训练成本,预估达5亿美元。

如果中国AI领域的钱都投到推理端了,谁来给中国大模型的训练投钱?

这种导向的最终结果就是,美国通过AI芯片有选择的管控,可以轻易封杀中国在算力领域的技术发展,扼杀中国自研大模型的能力,让中国永远困在产业链中低端,像原来一样等着美国赏饭吃。

美国什么时候高兴了,就赏一点不高兴了,就让中国挨饿。

这就好比一个地主和农夫,地主需要农夫给他干活,但又不愿让农夫反抗,于是地主吃牛肉,只给农夫喝稀粥,农夫喝了稀粥永远打不过地主,只能一辈子给地主打工,就这么简单。

所以,美国解禁H20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它阉割得非常“成功”,算力砍了,你没法拿它去训练顶尖模型,不会影响美国在AI领域的地位。

与此同时,它超强的推理能力和显存,又让企业想拒绝也拒绝不了,只能一边骂一边买。

看完上面大家也就明白了,H20的解禁,根本不是什么特朗普大发善心,也不是中美谈判的结果,更不是黄仁勋以“血脉情感”游说而来的结果。

归根结底H20的阉割和解禁,本身就是美国策划、英伟达配合执行的一个阳谋。

为什么说是阳谋?因为人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早就把这个阳谋都说出来了。

7月15日,卢特尼克在CNBC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说,“英伟达希望向中国出售的是第四等级的芯片,其性能低于美企当前使用的顶级产品。”“我们就是想让中国继续用这款芯片。中国完全有能力自行研发,所以我们必须始终领先一步,让他们的开发者对美国技术上瘾,持续购买我们的芯片。

那么,如果中国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大批购入H20,造成对美国的技术依赖,会有什么结果呢?

——首先,会给中国刚刚起步的AI芯片产业迎头一棒。

高科技产业最怕的不是封锁,是倾销。

封锁虽然难受,但也倒逼自主创新。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上一次特朗普的芯片战,把很多市场拱手让给了中国芯片企业,那么中国芯片产业有没有如今的发展?

虽然中国现在最好的算力芯片昇腾920也只不过达到了H100的水平,但放眼世界,中国已经妥妥的是第一梯队了。

更关键的在于,中国不仅有昇腾920,在市场前景的刺激下,有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了AI计算卡的赛道,在去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产算力芯片企业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燧原科技、国科微、无问芯穹、天数智芯等等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产品线,算力不亚于H20的芯片比比皆是。

可以说,随着Deepseek的问世,国产大模型和国产算力芯片,正在软件和硬件系统上分别撑起中国AI产业的一片天!

而这,也是中国敢于和美国掰手腕的底气所在。

但问题在于,一旦面临H20的倾销,黄仁勋再搞个低价大甩卖的话,中国的企业,还能否保持对中国芯片的忠诚度?

也许大厂还能为了去风险化,选择继续投资国产芯片和购买H20两条腿走路,那小厂呢?本身资金就不足,综合精算一下硬件成本、生态成本、人力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出于现实利益考虑,投奔英伟达阵营,是大概率的事情。

毕竟,没人会嫌自己钱太多的

但这样一来,国产AI芯片企业投入巨资研发生产的AI芯片,就会面临“生产出来了但卖不出去”的窘境,搞到最后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更别提产生利润反哺研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运营了。

更关键的是,目前国产AI芯片企业大部分都处于烧钱阶段,运营全靠融资撑着。如果随着H20的涌入导致市场前景暗淡,资本投入会犹豫和审慎,让一些初出茅庐的AI芯片企业陷入融资难的困境,很可能会给芯片企业带来一次整体性的灭顶之灾。

——其次,H20芯片后门风险

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针对H20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

这是咋回事呢?

这要从5月份美国众议院八名两党议员搞出的《美国芯片安全法案》(Chip Security Act)说起,法案要求美国商务部强制美国芯片企业在受出口管制的芯片中加入位置验证模块。

这个法案的初衷,其实并不是针对H20的,而是针对英伟达的高端芯片(比如H100、A100以及GB系列等)的。

而搞出这个法案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国会发现,2024年英伟达财报中,一个小小的新加坡,就购买了英伟达芯片的28%!

没听说新加坡有什么牛X的AI企业啊?

显然,新加坡是用不了这么多芯片的,这里只是个中转站,最终目的地是中国。

说白了,这是一部分中国公司想买高算力芯片但又买不到,而采取的一种钻空子手段罢了,俗称走私。

所以国会老爷就提要求了,英伟达的芯片卖到哪,就必须在哪用!一旦英伟达发现使用地和购买地不符,就必须远程锁死!

你看,这不就是技术后门么?

技术后门通常指绕过正常的安全检查机制,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拥有后门的人,可以轻易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系统、获取敏感信息甚至设备的控制权

在过去,西方国家出口设备里面加后门,属于业内潜规则,卖家知道,买家也知道,大家心照不宣。

但现在一旦法案通过,那不就相当于把加后门这种潜规则公开化了吗?

更关键的在于,如果你只加了一个定位模块,我可以勉强接受。

但以美国人搞了几十年棱镜门的德性,你能相信美国人加的“位置验证模块”只是一个位置验证模块吗?有没有其他功能?

7月21日,国家安全部刚刚发布了文章,提醒中国企业警惕“隐形窃密通道”,披露了一些国家利用技术后门进行攻击和窃密的手段。

比如通过后门,设备厂商可以通过特定信号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比如锁死、降频等等

比如通过远程访问,可以窥视窃取敏感信息数据

最厉害的还是供应链投毒,这样一来你的构建环境、开发工具、数字签名、第三方库、维护升级等各个环节都成为攻击目标,实在是防不胜防。

所以,如果中国企业大购买黄仁勋的H20芯片,H20芯片为基础构建起中国AI产业体系的话,那就相当于拱手把中国AI产业的所有机密,毫无防备地送到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

想象一下:

你是一个AI创业者,你真金白银买了芯片,但芯片能不能用,还是美国说了算,一旦美国不开心了,发送一个命令,你花几千万上亿买的芯片,一秒钟之内就能变成砖头

你是一个算法工程师,你辛辛苦苦研究算法推出的原创大模型,刚训练出来,就被美国那边的企业抢先发布了,而且注册了专利,你崩溃不崩溃?

更可怕的是,在一些重大的项目上,美国想破坏你的训练进度,也轻而易举

比如通过后门向训练数据中混入错误或恶意样本,哪怕只要污染0.01%的关键数据集,就能使AI学习到错误数据,从而导致你的大模型功亏一篑

这一招,俗称大模型投毒,国内某大厂已经中过一次招了。

这样一来,从硬件到数据再到大模型,中国AI产业就完全置于美国掌控之下,再无出头之日。无论是对普通人还是AI创业者,这样的结果,谁能接受?

虽然《美国芯片安全法案》现在还没通过,黄仁勋现在卖的H20也大概率是4月份库存那一批,似乎不受法案影响。

但法案的起草者之一——伊利诺伊州民主党众议员比尔•福斯特却透露,其实相关位置验证技术已经内置于英伟达的芯片中。

如何验证位置?必然要产生芯片与厂商之间的数据通信。

那么,一旦这个口子开了,谁知道传递的到底是位置信息,还是其他信息?

或者我们更底线思维一点,H20这一款只对中国销售的芯片,谁敢保证在设计和生产的时候,就一定没有后门呢?

现在知道为什么H20解禁的消息出来后,腾讯、字节跳动却反常地否认自己购买H20了吧?

毕竟是大厂,还是有风险预判能力啊!

——第三,彻底沦为CUDA生态的奴隶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英伟达最厉害的技术护城河,其实并不是芯片设计和制程,而是黄仁勋在20年前创造的CUDA生态。

经过英伟达20多年的免费推广,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涉及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程序员,都要在CUDA生态基础上进行编程。也几乎所有的大模型,都是在CUDA生态上训练出来的,离开了CUDA,恐怕大部分程序员都不知道如何在GPU的硬件平台上进行开发。

所以一些企业在换用国产AI芯片平台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它不仅仅是换个芯片的问题,而是你的算法从底层架构到核心代码的整体重塑的问题。

所以除了大厂,很少有企业有这个魄力去另起炉灶。

但问题在于,越依赖CUDA,我们就越依赖美国。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依赖了windows生态,到现在美国一纸禁令,华为笔记本就不能再安装windows。我们依赖了安卓生态,现在谷歌即将对硬件公司收取每台设备最多40美元的安卓系统授权使用费,也就是说,我们以后买手机,每台都要贵上几百块钱。

如果中国继续依赖CUDA,结果会如何?

对中国CUDA用户收费那都是小事情,谁知道哪天美国哪个议员发疯,会不会推动美国政府禁止中国使用CUDA啊!真有那么一天,中国所有AI公司可能面临全面停摆?一切前期投资,全部血本无归!

所以,在中美对抗是大趋势的环境下,中国怎么能把关乎国运命脉的生态,主动交到美国手上?中国还应该重复在windows和安卓上面的错误么?

更何况,现在中国也不是没有类似CUDA的生态,比如华为的CANN,它向上对接主流的AI开发框架,向下打通芯片指令集,是国产生态中最有希望替代CUDA的。

当然,在生态成熟度上,CAAN肯定是比不上CUDA的,但我们中国人必须用,连中国都不用,那谁还会用?中美之间生态的差距就会永远存在。

只有坚持咬咬牙坚持用,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完善,CAAN才能慢慢成熟。

所以,国家层面有必要对抢购H20的中国企业发出提醒了大义上感召,行为上劝说,监管上也要利用新的能耗标准,H20的倾销进行一定限制,促使中国企业投入中国AI芯片硬件和生态中去。

只有这样,中国的AI——这一关乎中国国运的产业,才有未来。

掉了一颗钉子,坏了一个马掌;

坏了一个马掌,毁了一匹战马;

毁了一匹战马,输掉一场战役;

输掉一场战役,毁灭了一个王国。

这个故事是欧洲谚语,也是刚刚被炸了核设施的伊朗,最真实的写照。

其实伊朗的核计划,原本没有这么慢的,早在2015年之前,就可以搞出浓缩铀。

但在2010年,美国和以色列联合研发了震网病毒,这个病毒充分利用了windows的后门,注入了伊朗离心机的工控机上。

结果,震网病毒突然更改离心机中的发动机转速,导致离心机超负荷旋转,最终大面积烧毁。

伊朗数千万人的梦想,仅仅是因为一个微软系统漏洞,而功亏一篑。

如今,中国正在进行的安可替代工程,就是为了防止西方国家的这种利用技术霸权而开展的无赖攻击。

目前,中国拥有比美国多得多的AI应用场景和落地场景,未来,AI领域也将成为中美竞争的核心环节。未来大国角力之核心,已然锚定于这小小的芯片之上。

所以,中国也必须抱有高度警惕,警惕美国突然“发善心”送来的算力鸦片。

鸦片虽可用医,但一旦上瘾,后患无穷。一丝麻痹轻信,便是万劫不复的开端。

在这场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中,谁能以最清醒的意识,最坚定的意志识破伪装的“捷径”,拒绝沉沦于美国精心布置的鸦片陷阱,谁就能成为中国未来AI产业的脊梁。

是坚持自主创新,还是拥抱英伟达,已经不是一个商业选择的问题了,而是关乎国运的问题了。

何去何从,还请每一个中国AI产业创业者,三思后行。

如果仍然被眼前的H20所诱惑,请想一想,当年以福寿膏为名进入中国的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算力鸦片,蚀骨焚心。

国运之重器,岂可假手于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