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31 11:35
(来源:医趋势)
7月29日,诺和诺德的CEO更替并非突发。
时间拉回到5月16日,其全球 CEO 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突然离职,这是该公司上世纪60年代以来首次激进换帅,背后是减肥药销售不及预期、关键临床试验失败的现实压力。此后华尔街一直期待:面对礼来与美国仿制药竞争,这家向来倾向于从欧洲内部选拔高管的传统企业,可能会打破惯例,选择精通美国药品市场运作的外部人才接任 —— 此前拜耳也遇到相似的困境,后来其选择外部继任的美国人,满足华尔街期待。
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寻找,最终在7月29日揭晓答案:现任国际运营执行副总裁Maziar Mike Doustdar将接替Lars,于8月7日出任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诺和诺德候任CEO Mike Doustdar在随后的媒体电话会上表示,未来将关注公司的成本基数。他表示,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公司需要考虑成本。同时,他认为该公司在执行力方面还有改善空间,需要重拾绩效文化。
但这一内部提拔的结果,似乎未能达华尔街预期。7月29日,诺和诺德在美股开盘之后,暴跌超20%报54.60美元,最低时一度跌至53.82美元,为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一天市值蒸发超过600亿美元。年初至今,该股已经累计下跌超35%。曾经那个为减重药物缔造资本神话的诺和诺德,如今也不得不面临来自华尔街的压力。
而竞争对手礼来跟跌近6%,GLP-1赛道估值逻辑受质疑。投资者担忧仿制药影响持续、新药上市周期长(如口服药需至2026年)等方面的考验。这次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应,直指GLP-1减肥药赛道的突变。
不过,二者竞争还远没有结束。
另一面,国内GLP-1赛道竞争正在加速。6月27日,国内GLP-1减肥药跑出“黑马”。随着信达生物玛仕度肽注射液获批上市,直接以减重作为首发适应症,国内获批GLP-1减肥药增至5款。
6月30日,石药、歌礼又因GLP-1美国专利“短兵相接”,搅动细分赛道格局。
7月15日,恒瑞医药与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宣布,HRS9531在治疗中国肥胖或超重受试者的Ⅲ期临床试验(HRS9531-301)获得积极顶线结果,减重19.2%!银诺医药也宣布原创新药怡诺轻已获批,目前对肥胖和超重正在开展临床研究。
7月30日,石药集团宣布将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SYH2086的中国外全球权益授权给Madrigal Pharmaceuticals,后者支付1.2亿美元预付款,19.5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双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
从全球巨头的贴身肉搏到国产药企的集体突围,GLP-1减肥药的故事,正走向高潮。
01、史上含金量最高的赛道
此次诺和诺德股价暴跌至少有3个因素。
首先,在美国,复方GLP-1药物主要涉及诺和诺德的Ozempic和Wegovy的活性成分司美格鲁肽。2022年初,由于供不应求,FDA允许复方药房生产司美格鲁肽的复方版本以填补市场缺口。然而,这些低成本替代品(每月约300-500美元,远低于Wegovy的1300美元)对诺和诺德的品牌药物销售造成了显著冲击。截至2025年,约100万美国患者使用复方semaglutide,占GLP-1市场的重要份额,导致Wegovy和Ozempic销量增长放缓。
其次,竞争对手礼来的替尔泊肽给诺和诺德带来巨大压力,凭借着 SURMOUNT-5 研究结果,引发市场动荡。
另外,7月29日,诺和诺德在7月29日美股盘前发布公告,大幅下调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按固定汇率计算,2025年销售额增长从此前预计的13%-21%下调至8%-14%,营业利润增幅从此前预计的16%-24%下调至10%-16%。
不过礼来与诺和诺德二者竞争还远没有结束。
据统计,2024年全球GLP-1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已高达518亿美元,同比增长42%,减肥药市场达到140亿元。此前据高盛预测,诺和诺德与礼来将控制80%的减肥药市场。其中,美国是GLP-1减肥药最大的市场,截止2025年4月,美国品牌减肥药处方量增长160%,其中GLP-1类药物总体市场份额占比提高,超50%。
在替尔泊肽打开市场后,礼来后续打造一系列产品“接棒”:玛仕度肽、orforglipron、retatrutide等。并且6月3日,礼来与Camurus达成BD,后者授予礼来基于Camurus的FluidCrystal技术,目标直指下一代超长效GLP-1R激动剂产品。
诺和诺德也在通过BD寻求找下一代减重药物,3月其与联邦制药就GLP-1/GIP/GCG三靶点受体激动剂UBT251签订最高20亿美元的许可协议;5月又以最高22亿美金与Septerna达成口服小分子疗法合作协议。
不仅如此,近期,诺和诺德还与CVS Caremark(CVS Health的药品福利管理部门,PBM)达成协议,从2025年7月1日起,将诺和诺德的减重药Wegovy列为首选GLP-1类药物,同时将礼来的减重药Zepbound从其标准清单(formulary)中移除。
如今,两家巨头均押注AI制药,为了巩固自己在千亿市场的立足点,二者的博弈还将继续。
02、国产GLP-1跑出“黑马”
回到中国市场,据统计,2024年GLP-1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突破35亿美元,增长率达到25%,2025年预计达到45亿美元。
目前国内已获批的GLP-1类减肥药总共有5款,其中两款外企原研药: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诺和盈)、礼来替尔泊肽(穆峰达);三款国产品牌:华东医药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仁会生物贝那鲁肽、信达生物玛仕度肽。
华东医药旗下利拉鲁肽注射液是第一款获批用于减重治疗的国产GLP-1受体激动剂,2023年7月5日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药监局批准。不过该产品属于生物类似药,其单价410元/支,每日注射一次,月费用约1230元,是几款中价格最低的国产GLP-1减肥药,目前其已覆盖全国超1000家医院及2万家药店。
同月,仁会生物旗下贝那鲁肽作为第二款GLP-1减肥药获批,是国内首款获批“减重适应证”的原创新药。从全球研发进展来看,贝那鲁肽是继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之后,第三款获批的GLP-1类减创新药。但是由于需每日注射三次,患者依从性较低,虽然获批较早,但市场份额被长效药物挤压,价格约在600元/支(4.2 mg),性价比较高但使用频率限制推广。
2款外资品牌是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礼来的替尔泊肽。在国内,这两款药物分别在2024年6月、7月获批上市用于减重或长期体重管理。
二者在中国策略有所不同,诺和诺德更侧重于减重疗效与补充管线。诺和诺德最新数据显示:更高剂量的司美格鲁肽(7.2mg)能为肥胖症患者带来平均21%的体重降幅,三分之一的受试者体重降幅达25%或以上。并且其正在中国积极展开收购。
而礼来最需解决的是产能问题。上个月,礼来在中国上市了新型的替尔泊肽多剂量预装笔,以增加在中国的供应,满足更多患者需求。去年10月,礼来中国宣布了计划投资约15亿元用于其苏州工厂的产能升级,并支持未来管线产品的生产。对此,礼来方面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供应多种装置选项使我们能充分灵活发挥全球供应链优势,快速评估调整供应计划。”
相比于以上四种依靠降糖切入市场不同,6月27日,信达生物的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注射液获批上市,直接以减重作为首发适应症,直接对标的就是外企两大品牌。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诺和盈®)从获批到公立医院开出首张处方,中间间隔近5个月,礼来替尔泊肽(穆峰达®)则耗费了更长时间。而玛仕度肽上市后,7月3日就开出了全国首张处方,仅用6天。
从价格来看,玛仕度肽在电商平台售价630元/盒,每盒两针,患者每月费用约为1260元。诺和诺德的诺和盈每月花费约1040元,礼来的穆峰达月费用则在1600~2400元区间。玛仕度肽价格处于中位,而信达的策略是,和前者比疗效,和后者拼性价比。
根据此前玛仕度肽GLORY-1 III期临床结果,玛仕度肽疗效较司美格鲁肽更优,因副作用停药率(6mg组0.5%)显著低于司美格鲁肽(约4%)和替尔泊肽(约3%)。
不过,目前这5款GLP-1中,减肥适应症均未被纳入医保。
03、不请自来的新对手们
GLP-1带火了整个减肥赛道,也加剧了竞争。对于GLP-1这块蛋糕,盯上的不止是上面5家企业,一众企业蓄势待发。
全球赛道上,随着辉瑞、阿斯利康、安进等在代谢减重赛道的布局,这场竞争已升级。安进主要资产AMG 133在减重领域颇具特色,2025年3月,安进已经启动了AMG 133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MARITIME-1和MARITIME-2)。阿斯利康则更看重口服小分子GLP-1,其早在2023年11月就以1.85亿美元的首付款,拿下诚益生物的一款口服小分子GLP-1激动剂的独家权益。此外,勃林格殷格翰的Survodutide也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
国产赛道上,已然挤满了前来掘金的新老药企,早已是“一片火海”。
细分来看,前有成都倍特、丽珠医药、石药集团等多家走仿制路线的药企,已经将旗下的GLP-1药物管线推向临床试验的中后期。后有Biotech密集探索开发GLP-1创新药物,银诺医药原创新药怡诺轻已获批,目前对肥胖和超重正在开展临床研究。恒瑞医药7月15日与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宣布,HRS9531在治疗中国肥胖或超重受试者的Ⅲ期临床试验(HRS9531-301)获得积极顶线结果。
总体来看,在一众GLP-1研究中,多靶点研发是趋势。目前,双靶点新药中,恒瑞医药的HRS9531处于3期临床,博瑞医药、众生药业、翰森制药等的产品仍处于临床2期。另外,未来国产在长效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以银诺医药的怡诺轻为例,平均半衰期长达204小时,比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的168小时更长。
另外,面对激烈的的GLP-1减肥赛道,一众国产头部已经开始布局海外。
此前,恒瑞医药、先为达生物各自将自己的3个GLP-1产品打包以NewCo模式实现出海;今年3月,联邦制药发布公告,将其GLP-1产品以2亿美元预付款、最高18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等,授权给诺和诺德等。
而在近期发布的2025中期业绩中,翰宇药业更是凭借着其“减重神药”利拉鲁肽注射液仿制药的出海成功,实现7年来,首次扭亏为盈,预计净利润1.42亿-1.6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70%-1664%。
很显然,GLP-1仍旧是一场“好生意”。但显而易见,在GLP-1大爆发前夜必须也要快一点,再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