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30 15:46
插秧、捉泥鳅、挤奶牛……这个暑期,各种野趣体验类亲子活动流行起来。这些项目让孩子们主动迈出家门,暂别电子屏幕,寻找“复得返自然”的乐趣。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开展亲子野趣体验活动的组织方众多,项目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体验活动根本无法达到家长和孩子的预期。
探访1
感受大自然 插秧摸虾捉泥鳅 趣味十足
在三元农业科技园的稻田里,家长带着孩子插秧、捉泥鳅。
这个夏天,带孩子捉泥鳅成了热门项目。“水枪大战,泥潭抓泥鳅”“二环里捉泥鳅大战,笑声根本停不下来”“疯狂原始人模式,泥鳅滑溜溜的触感,比玩具生动100倍”……社交平台上,各种野趣体验笔记俯拾可见。
日前,记者来到东城区龙潭中湖公园内的自然乐园,只见在一处不到10平方米的池子里,七八个孩子穿着防水工装裤,拿着漏勺,正在水里捉泥鳅,年纪最小的不到两岁。
“这儿泥鳅多,快来!”“妈妈快看!我抓到了三条!”池子里,孩子们欢声不断。岸边,五六名家长坐在露营椅上休息聊天。“现在,游乐场里的海洋球池、滑滑梯,孩子都玩腻了,想着带孩子来这里换个玩法。”一位妈妈对记者说。
在真实的稻田里捉泥鳅,快乐更是加倍。位于海淀区上庄的三元农业科技园是国营老农场,种植着几十亩京西稻。今年,园区开辟出一片稻田,在里面投放了泥鳅、小龙虾,谁抓的算谁的,谁抓的谁带走。孩子在体验插秧的同时,还能抓鱼摸虾,趣味更足。
“下次我还要来!”5岁的男孩小石头在稻田里玩了一上午,尽管身上弄得全是泥巴,可脸上满是兴奋。他的妈妈朱女士说,跟其他家长一样,带孩子来这里也是奔着体验大自然、增加室外活动的目的来的。
周末,前来插秧捉泥鳅的,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农场单日平均接待70到80组家庭。记者在现场看到,参与活动的孩子中,既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中小学生。年龄小的孩子,由家长带着玩;年龄大的孩子,则带着家长玩,其乐融融。
“稻田里养鱼、养虾本身也是一种生态。”三元农业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从小菜园种菜到温室采摘,农场一直在探索农事体验。从趣味性和体验感来看,插秧抓鱼摸虾算得上一种升级。“希望通过这种更接地气的农业科普,让孩子们多接触泥土,深度体验并爱上大自然。”
探访2
体验干农活 喂牛养鸡种蔬菜 收获颇丰
在大兴区闲秋农场内,一个小朋友正在自家小菜园里浇水。
在中国农机院城市农场,孩子们和奶牛亲密互动。
“北京最近的城市农场,有荷斯坦奶牛,非常适合带小朋友科普。”今年暑假,中国农机院城市农场成为孩子体验野趣的热门打卡地。前几天,记者来到这座城市农场,赶上5组家庭和18名游客正在游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奶牛的运动场、挤奶通道、育成牛区、奶牛医院、犊牛岛、奶牛食堂等。
“奶牛产奶量在两个月左右达到高峰”“牛场的奶牛会带有耳排,是奶牛的身份证,独一无二”“这里每头奶牛产奶量平均每天60斤”……讲解员细致生动的讲解,让小朋友和家长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我们第三次来牛场了,每次来的收获都不一样。”席女士告诉记者,在这里,孩子对在绘本上看到的奶牛有更直观的认识。“原来奶牛每天要挤三次奶呀!”“刚挤出的牛奶是生乳,不可以直接喝哦!”一路上,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参观的收获。
城市农场还给孩子们安排了给奶牛犊喂水的环节。“你看刚出生的小牛多干净,一点也不脏,还喜欢舔盐块、棒棒糖呢!”5岁的男孩焕焕兴奋地说。
农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周末最多一天接待了将近200人,“很多都是回头客,带孩子来过很多次。”
一些共享农场,也成为遛娃的好去处。“扎到地里,一玩就是一下午。”王女士在大兴区闲秋农场包下一块菜地,原本打算栽种一些蔬菜,没想到这里竟成了孩子的乐园。“地里的秧苗、果实、虫子,农场养的鸡、鹅、山羊,都是孩子从来没见过的。”她说,孩子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
傍晚时分,暑气渐消。记者看到,有五六组家庭正在农场的菜地里劳作,大一点的孩子帮着拔草、搭西红柿架子,小一点的孩子拿着玩具洒水壶浇地,还有一些小朋友聚在鸡圈外,拿着从地里拔的青菜叶喂鸡。
“我认识好多种蔬菜啦!”三年级学生尚尚拉着记者走进自家的小菜园,“这个爬架子的是西红柿,矮矮的绿色小苗是辣椒,这边是芹菜,芹菜要从外面一层层掰下来,这样里面的幼苗还能继续长。”
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农场共划分200块小菜园,今年开春就全部租满了,其中一大半“地主”都是有孩子的家庭,他们每周至少会来一回。孩子来到这儿都会放下手机、参加劳作,这是让家长们特别高兴的地方。
问题
“亲子户外”生意好做公园抓蚂蚱竟收500元
“现在只要沾上‘亲子户外’,生意就比之前好做。”老郭是大兴区霍州营村的农户。几年前,他承包了几亩地,专为饭店或商店供应果蔬、肉鸡。这两年,老郭转变经营思路,专门接待带娃来地里捡鸡蛋和摘桃子的家庭。“最小的孩子也就两岁,刚刚走稳,在地里捡鸡蛋、摘桃子,再摘点黄瓜茄子,都是按斤收费。”他对记者说。
亲子农耕、投喂奶牛、鸡窝捡蛋、夜捕萤火虫、池塘抓泥鳅……记者检索发现,亲子体验野趣项目众多,组织方既有科研院所,也有教培机构,甚至还有像老郭这样的个人。这些项目价格各异,组织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中国农机院城市农场的奶牛参观体验,收获了不少好评。“50元一个人,大人小孩一个价,上下午各一场,在北京来说性价比非常高。”刘先生说,“参加完活动,孩子回家还在念叨关于奶牛的知识。”
然而,有些亲子野趣体验项目却让人大失所望。今年暑假,丁女士相中了一个暑期自然托管班。“500元一天,说是能让娃一头扎进大自然里撒野。”她说,商家声称,小朋友可以化身“小河神”,摸鱼捉泥鳅,观察奇妙水生世界,还能在泥巴坑里和泥土亲密接触。
丁女士到了现场才发现,所谓的“小河”只是用水泥砌的一条沟渠,里面放养着小金鱼,孩子们用塑料小桶和网抄在水里一个劲儿捞,与商场里的捞鱼游戏如出一辙。“一下午下来,孩子对小鱼的习性、细节等一无所知。”她抱怨道。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天然泥坑也是人工“精心”布置的。按商家说法,城市公园的水体是中水,孩子不能接触,这里的泥坑是挖好坑用塑料布铺上,再运来干净的泥土和纯净的地下水混合而成。“说是来亲近自然,可整个环境都是人造的。”丁女士气愤地说。
“现在的亲子户外活动,真是良莠不齐。”网友momo坦言,今年夏天,自己参加过不少活动:芒种带孩子去割麦子,大人128元、小孩398元;夏至带孩子去地里挖野菜,就挖了点婆婆丁和荠菜,每人团费699元;夏天晚上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抓个蚂蚱也要500元,“昆虫种类有限,碰到啥算啥,纯开盲盒”。
建议
“滥杀”动物攀折果蔬 野趣体验应有效引导
在众多组织方口中,亲子野趣体验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在于自然科学教育,孩子通过亲身接触和观察动物世界,可以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并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不过,记者走访发现,不少野趣体验活动中,孩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甚至出现“滥杀”小动物的情况。
在一场捉泥鳅大战后,记者看到池塘里漂浮着不少被踩死的泥鳅,甚至还有扯成好几截的泥鳅肉块,剩下的泥鳅也大多半死不活。“这也太残忍了!”一名家长认为,家长和组织方除了让孩子体验乐趣外,应该适时引导孩子尊重生命。
在农耕体验的场地,也有孩子随意攀折果蔬。闲秋农场除了出租给市民家庭的小菜园地块,还有一批自种蔬果的大棚,供大家采摘,按斤收费。“本意是让大家能吃到更多新鲜的瓜果蔬菜,但我们发现,有些小朋友看到西瓜秧、萝卜苗觉得好玩,就随意攀折。”农场负责人说,起初推出采摘项目时,也见到过不少散落在地上的蔬菜瓜果,“很多都是被孩子摘下来,家长发现还不成熟,就留在了地里。”
这样的浪费看着让人心疼。“后来,我们在小朋友进入大棚之前先进行科普教育。”这位负责人说,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蔬菜瓜果是成熟的,什么样的还不能采摘,“现在,孩子破坏蔬果的现象明显减少了。”
本报记者 袁璐 孙杰 杨天悦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