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3 21:42
2024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创新青年奖”颁奖现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正高级工程师王岩难掩激动地接过奖杯,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35位青年之一。这位深耕港口自动化领域近20年的技术专家,从最初投身于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建设,到如今主导通用TOS系统的研发攻坚,他的科研生涯始终与智慧港口紧密相连,成为当之无愧的码头“智慧中枢”筑梦者。
初见王岩,金丝眼镜下是经年累月沉浸技术研发的质朴与睿智。2008年,他从韩国国立釜山大学硕士毕业,带着对智慧港口的憧憬学成归国,加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十余年孜孜不倦致力于自动化码头系统工程研究。
2015年,ZPMC签约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项目,开始承建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超级工程”。王岩被委以重任,率领来自软件开发、单机自动化、项目管理等不同岗位的青年团队,锚定“新一代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立志打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全自动化码头。作为码头“神经中枢”——设备控制系统(ECS)的负责人,他表示:“压力山大,虽然公司有自动化码头研发经验,但这么大的项目还是首个,专业人才很稀缺。”综合评估后,公司迅速组建了一支约50人规模的自动化软件团队,用以提升软件研发实力。
人力解决了,但最大的困难还在于周期短。这样的超级工程从设备制造、软件开发、集成测试到正式开港,一共仅有两年时间,这是巨大的挑战。王岩带领团队进行时间倒排,根据时间节点制定了周密计划。在设备到岸之前搭建仿真测试环境,集中力量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系统联调。设备陆续到岸以后,各种环境都需要实地测试,他们又日夜兼程加快现场单机和系统测试。王岩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8·28会战”,即在2016年8月28日前必须完成系统整体联调目标。团队分成白夜班两班倒,昼夜交替进行调试,最终赶在节点前履约。20多位调试工程师日晒雨淋、摸爬滚打,个个晒得黝黑,却笑称自己是“码头晒黑团”。
在积累了丰富的自动化码头建设经验后,ZPMC开始筹备第二代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自动化码头系统迭代研究。王岩主动请缨,投身到科技创新的前沿浪潮中。但TOS系统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28岁,没有经验,与国内成熟的TOS公司相比,我们开始的很艰难。”王岩坦言。经过一年半紧张的研发与测试,2021年5月,团队研发的第一版TOS系统开发完成,并在中谷物流钦州港自动化物流园区实现落地,2023年下半年码头开始生产试运营。他回忆道,“看到系统在落地,集装箱像被赋予生命一样有序流转,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2024年9月,王岩升任公司智慧港口事业部系统软件研究院副院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负责技术研发,还要统筹团队建设与生态布局。在他的推动下,系统软件研究院与国内高校、高新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智能化研发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技术合力。”王岩表示。此外,他还特别注重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常常带着95后工程师到现场一线,手把手传授经验。
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王岩开始思考更长远的目标:让TOS系统从“项目定制”走向“通用化”,就像搭积木般让系统能快速适配海港的多泊位作业、陆港的多种形式、内河港的多式联运等不同场景。“打造一个核心可复制、可扩展的架构,即‘固定+定制化’,实现后是质的飞跃,也将成为中国智慧港口技术‘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年,王岩的办公桌上渐渐摆满了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港口科技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全国“十大最美港口人”等荣誉证书,这些勋章记录着他在智慧港口领域深耕的足迹。谈及未来,王岩语气里带着科研人特有的坚定:“现在全球港口智能化迭代太快了,我们得跑在技术浪潮前头。接下来我想尽我所能,深耕信息化软件的智能化研究,打造出更‘聪明’的智慧港口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