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1 17:42
转自:防城港发布
今日(7月21日)
《找准着力点 打好组合拳
防城港市财税金融改革激发发展动力》
聚焦
防城港市如何进一步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
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2024年以来,防城港市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找准着力点,打好财税金融改革组合拳,以高质量财税金融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据统计,2024年,防城港市地区生产总值116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连续两年领跑全区,29项指标排全区前列,其中7项指标增速排全区第一。今年一季度,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62.15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8.9%,增速领跑全国。
7月21日广西日报八桂视点版面。
7月21日广西日报要闻版“1+1”报道。
【消息报道】
防城港对外贸易持续发力
1—5月出口额同比增长3.1倍
7月18日,一辆辆载有进口商品的货车驶到东兴口岸二桥,同时一辆辆载有出口产品的货车从中国东兴口岸驶向越南芒街口岸,现场进出口车辆一派繁忙。
据了解,防城港市对外贸易增势良好,出口贸易高速运行。据海关统计,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32.1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出口额达193亿元,同比增长3.1倍;进口额439.1亿元,同比增长24%。
今年以来,防城港市坚定不移以“三个突破年”行动为主抓手,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全市经济保持稳健运行。
1—5月,防城港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视频内容为各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生产和建设。
工业生产增长小幅加快,重点行业持续发力。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从重点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27.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1.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9%。
固定资产投资提速明显,部分行业贡献突出。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9%。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3.7%。
民生保障有力,金融信贷市场运行有序。1—5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8亿元,其中民生支出44.35亿元。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22.29亿元,同比增长2.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17.61亿元,同比增长10.5%。
交通运输持续向好,港口生产保持稳定。1—5月,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21.5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3%;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457万吨,同比增长15.9%。
【深度调查】
找准着力点 打好组合拳
——防城港市财税金融改革激发发展动力
调研主题:防城港市如何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调研关键词:财政改革 税惠赋能 金融活水
调研时间:2025年6—7月
调研地点:防城港市
视点提要
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2024年以来,防城港市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找准着力点,打好财税金融改革组合拳,以高质量财税金融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据统计,2024年,防城港市地区生产总值116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连续两年领跑全区,29项指标排全区前列,其中7项指标增速排全区第一。今年一季度,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62.15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8.9%,增速领跑全国。
一辆辆满载进口商品的货车陆续驶入东兴口岸二桥海关验货场。
财政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投标免收保证金、价格评审享优惠等惠企政策,减轻了我们的财务压力,公司能更好地集中资金发展主营业务。”7月16日,防城港市北部湾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婉平告诉记者。
防城港市采取投标保证金免收、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25年1—6月,全市政府采购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3.39亿元,占实际采购金额的80%。”防城港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负责人陆思先介绍。
用好财政创新关键一招,才能激活经济“一池春水”。防城港市深化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改革,激活机制革新新动能。在全区率先出台《防城港市新增政府债券申报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申报发行—使用管理—绩效评价—风险防控”四大环节22项具体措施,夯实全流程监管制度基础。依托债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结合预算绩效评价,对债券资金申报、支出、还款、资产等实行全过程监管,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2024年,防城港市政府专项债券绩效考评得分排全区第一。
用好财政改革关键一招,才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防城港市持续提升财政服务效率,提质提效财政管理,护航经济前行。建立投资评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核心业务线上管理,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荣获全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设区市级“先进集体”称号。推动政府采购与监督检查职能分离,财政履职能力和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实现全流程电子化,2024年远程异地评标项目241个,同比增加198个,政府采购更加高效透明。
用好财源培植关键一招,才能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源。防城港市以零基预算改革为切入点和发力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三个突破年”行动。2025年预留专项经费1500万元支持“招大引强突破年”行动及各类招商推介活动支出,取得明显成效。搭建“1+5+6+3+N”招商架构,通过“一把手”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招商大使招商等方式,扎实推动金之宝新材料环保提金剂项目、年产25万吨热浸镀锌钢管等项目落地。
税惠赋能解难题促发展
7月16日,防城港明阳风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生产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开展作业。
防城港市港口区税务局青年干部走访广西明阳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讲解税收政策。
今年以来,广西明阳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陆上主机制造、海上风电叶片研发及电氢氨醇产业进行技术攻关,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4年,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减免100多万元,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该公司财务经理李文波表示。
深化税收改革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24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防城港市税务局精准落实政策,健全“政策找人”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针对10项重点优惠政策编制数据模型30个,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实现惠企政策精准匹配、快速直达、一键兑现。政策推送成功率99.82%,同比提高22%。
据了解,防城港市深化税收改革,精准高效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提高税收治理效能,为经营主体减压力、添动力。在广西率先建立市级征纳沟通服务运营中心,推动互动平台人工互动响应率最高达100%。在广西率先试行无税简易零申报服务举措,将“零开票”“零业务”“零税款”未申报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上月因逾期零申报受行政处罚的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通过短信邀请纳入当期试点范围纳税人回复短信“1”即可委托主管税务机关集中办理相应所属期零申报,平均每办理1户次节约征纳双方办税时间30分钟。
此外,防城港市税务局创新推行纳税信用培植计划,以“预警+修复”的套餐式服务培育提升纳税人信用等级,2024年全市A级纳税人首次突破千户,同比增长68.8%;不断深化银税互动,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2024年帮助3225户纳税人获取银税互动贷款56.94亿元,2025年1—5月累计为全市经营主体放款24.59亿元,惠及1147户次纳税人,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从提交申请到资金到账,由原来的2—3个月缩短至1个月,纳税信用等级5连A,再加上税务局、银行部门实现银税数据平台共享,让我们实实在在地尝到了‘信用变现’的甜头。”益海嘉里(防城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税务主任苏圣植说。
防城港市税务局为纳税人提供套餐式服务,讲解涉税事项和办理流程,不断提高办税效率。
“防城港市税务局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30.23亿元,2025年一季度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4.49亿元,有力助推经济向好发展。”防城港市税务局法制科科长罗瑞平介绍。
金融活水浇灌经济沃土
7月16日,广西川金诺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工人们在各自岗位忙碌,各条生产线有序运行。
广西川金诺化工有限公司工人查看生产线生产情况。
“公司2022—2024年享受‘桂惠贷’政策红利,获贷款金额7.299亿元,减少融资成本1540万元,确保企业流动资金充足,为企业扩大生产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广西川金诺化工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品山介绍。
深化金融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防城港市调动金融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综合运用信贷、债券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产业融资,进一步加大对平台公司及其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全市信贷增长实现“总量稳、机构优”目标。
“2025年5月末,全市贷款余额1517.61亿元,同比增长10.49%;2025年前5个月信贷总量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连续5个月位居全区第一。”中国人民银行防城港市分行行长邹智说。
入境人员在全国边境口岸首个境外来宾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办理外币兑换业务。
跨境金融改革创新是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因素。2024年以来,防城港市创新推进跨境金融实现四大突破,为全市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制度创新实现突破,在全国率先开展边民互市贸易代理人付汇试点,结算金额居全区第一。试点落地实现突破,落地广西首支在自贸区外设立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广西柳工华晟创业投资基金,将重点投向大健康、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付便利实现突破,持续释放支付减费让利政策红利,2024年累计为3.81万家小微经营主体减免手续费1700.77万元。结算升级实现突破,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继续领跑全区,2025年1—5月贸易便利化规模为24.08亿美元,对全区贡献率47.65%,金额位居全区首位。
越南人阮氏花操作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申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
保险创新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城港市持续推进保险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展“保险+农业发展”,全国首创牡蛎养殖指数保险、中药材气象指数保险,探索“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创新模式,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由2020年的10个拓展至2024年的27个。
“我们创新引入保险资金,通过搭建‘政保企’沟通机制等形式,督促引导各保险公司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了保险资金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融资结构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优势,引入保险资金支持海上风力发电、白龙核电等项目超100亿元。”防城港市财政局金融发展科负责人李佳鑫说。
组合拳赋能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防城港市将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导向,紧紧围绕“三个突破年”行动,凝聚“拼干成优、争创一流”的精气神,打好财税金融改革组合拳,赋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财政改革方面,深挖聚财潜能,提升资金保障。持续推进财源建设提质增效,深入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加快重大资产资源盘查和处置;聚焦重大战略,助推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园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着力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税收改革方面,持续聚焦税务领域改革任务和要求,统筹好收与支、税与费、增与减、稳与进;深入开展招大引强突破年、重大项目突破年、改革攻坚突破年“三个突破年”行动,坚决落实好各项涉税改革任务,确保取得改革实效、释放改革红利。
在金融改革方面,进一步推动跨境金融便利化升级。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扩大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优质企业覆盖面;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拓展数字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税费缴纳、民生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鼓励特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设立激励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围绕防城港特色开展原创性、差异化创新。
【记者观察】
财税金融改革实现“三新”
苑长军
财税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稳定器,既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破解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抓手。
2024年以来,防城港市不断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创新,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推动资金流动便利化,为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提供强有力的财税金融支撑。
财政改革实现新跨越。2024年,全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人均民生支出均居全区第一;防城港市财政局连续两年获自治区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奖励1亿元,政府专项债券绩效评价等多项工作全区前列;争取上级资金174.35亿元,同比增长6.7%;绩效管理全面深化,在全区率先出台《新增政府债券申报使用管理办法》,设立市预算绩效管理中心,首次实现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全覆盖,创新对下转移支付绩效管理。
金融改革实现新突破。全市贷款规模首破1400亿元,贷款增速、绿色信贷占比、小微贷款增速均居全区第一;一般贷款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降至全区最低,金融业“两项收入”增速跃居全区第二。外汇收支便利化规模连续四年全区首位,跨境人民币试点企业数量增至27家;全国首创边境口岸境外来宾金融服务中心、面向东盟的数字人民币体验中心;发布广西首个《优化越南籍人员账户服务指引》,越南籍开户量全区第一。首创边贸“飞地结算”模式,惠及万余名边民;推广“港航融”场景融资,创新“农业合作社+信贷”等模式,全国首创中药材气象指数保险、牡蛎养殖指数保险,全市首创八角肉桂目标价格保险。
惠民惠企实现新发展。在全区范围率先规范征收边民互市进口活体龙虾流通环节税收;推行“无税简易零申报”服务,经验做法在全区范围推广。港口区“田东模式”六大体系升级建设获全区二等奖,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防城区促成河砂项目贡献非税收入3亿元,实现财政金融互惠;东兴市打造广西首个外籍支付便利化先行商圈;上思县创新方言服务窗口惠及税费超5000万元。2024年投入1.84亿元财政贴息,撬动“桂惠贷”投放125.67亿元,惠企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
下一步,防城港市将把准财税金融改革方向标,加强研究谋划,不断深化全市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建立抓金融、管金融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运用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强化绩效评价和财会监督两大抓手作用,监管与服务并举,坚决守牢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强化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加强财税金融干部廉政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本领精湛的财税金融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