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5 19:06
(来源:赶碳号)
最近,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2025年度长三角区域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案例名单》。
由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效低成本高耐候性N型御风组件”,凭借其极端环境耐受能力、发电性能以及全生命周期价值,入选《新能源与绿色低碳行业示范案例》。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长三角三省一市针对光伏单一行业的评选,而是针对长三角的所有行业的创新产品应用案例。中来股份的“御风”组件能够当选,体现了主办机构对于中来研发、产品品质的认可。
早在还没有内卷的2023年5月,中来股份就推出了超低碳、超高效、超轻量的 “御风” 组件。据中来介绍,这款组件深度融合了BACKBONE弹性腔体边框、0BB无主栅电池、陶瓷背板等前沿专利技术。
光伏内卷严重,低质低价盛行。但检验光伏产品的质量,真的只需要一场大风。老牌光伏企业中来股份能够始终坚守品质底线,在竞争激烈的当下,颇为不易。
极端天气已成常态,光伏电站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已成为常态。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报告》明确指出,极端天气是2025年全球第二大风险因素。强风、冰雹、沙尘暴等恶劣气候对光伏电站的稳定运行和资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今年4月,一场席卷全国的超强风暴导致内蒙古、华北、江南等多地光伏电站出现支架扭曲、组件散落甚至整体倾覆的严重损失,部分地区实测阵风高达13级(约40m/s),远超普通电站的设计抗风标准。
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深刻暴露了在行业降本压力下,部分电站因设计缺陷、材料强度不足或施工质量问题所埋下的安全隐患。
电站的“耐候等级”,直接关乎投资安全和绿色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中来御风:以系统性技术创新,成为抗风耐候标杆
面对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中来股份的御风组件展现出相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论是在今年4月的强风暴重灾区——山西忻州、安徽阜阳的光伏项目现场,还是在去年9月17级超强台风“摩羯”正面登陆的海南文昌,搭载御风组件的电站均稳如磐石,无损抗风。
与周边受损电站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证明了其卓越的性能。
“御风”的内核:技术创新与材料升级
颠覆性封装结构与材料
御风合金钢边框:采用高强度特种钢材(抗拉强度≥560Mpa),其强度是传统铝边框的3倍。独特的双梁型结构设计结合C面关键部位加厚至1.0mm,并通过精密应力模拟与风洞测试优化,显著降低关键受力点应变23%,抗侧风能力大幅提升。
极端环境认证:通过国际权威机构T V莱茵60m/s(相当于17级飓风)风洞测试认证,在极限风速下形变量仅为铝边框的1/3。
同时,其正面静态载荷能力高达6600Pa,背面达3200Pa,远超国际IEC标准,并通过了55mm冰雹冲击和5500小时严苛盐雾测试,耐候性提升50%以上。
环保减碳:该钢边框方案碳排放较铝边框降低61.8%,兼具高强度与绿色环保特性。
高效稳定发电的核心
组件搭载中来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高效电池,拥有行业领先的超低功率温度系数(-0.2557%/℃)。这意味着在高温环境下,组件发电能力衰减更慢,确保电站持续稳定输出,尤其适合高温、高辐照地区。
长三角认证的价值:全场景适配与全生命周期增益
御风组件入选长三角创新示范案例,不仅基于其卓越的抗风耐候性能,更在于其带来的全方位经济价值与可靠性保障:
极端环境稳定运行:在新疆阿克沙戈荒大型地面电站中,御风组件凭借高密闭性封装结构和特制疏尘涂层,有效阻隔沙尘侵入,降低透光率损失,显著减少清洁维护频次,降低综合运维成本。
实证发电增益:国家光伏质检中心(CPVT)银川实证基地数据显示,御风组件较普通双玻组件可带来平均1.63%的发电增益。在大型集中式电站模拟中,其全生命周期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可降低约1.6%,显著提升项目收益率。
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使用寿命较传统产品延长30%,为电站25-30年的稳定收益提供坚实保障,有效规避因灾害导致的巨额重建成本。
在光伏行业一度深陷“低价换市场”的竞争泥潭时,中来股份始终坚守 “零容忍”的严苛质量体系,拒绝以牺牲产品安全与长期可靠性为代价的降本。御风组件的成功实践印证了一个核心观点: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技术创新是破局内卷的利器。
驾驭自然,守护绿色未来
极端天气的挑战不会停止,甚至会日趋频繁,但人类的智慧与科技的力量终将找到与之共处、驾驭风险之道。
长三角三省一市对中来御风组件的官方认可,代表了区域对构建安全、可靠、高效新能源体系的前瞻性选择。
中来股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质量安全为底线,用御风组件这样的“钢铁之躯”,守护每一缕阳光转化为稳定清洁的电力,让每一座光伏电站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确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