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一地半年解除723家医保协议,行业转型迫在眉睫!

2025-06-26 17:59

(转自:搜药)

一地半年内723家医药机构解除医保协议,5天108家医药机构主动放弃医保,新形势之下,行业主动退保潮正在各地不断涌现。

01

呼和浩特上半年

723家定点医药机构解除医保协议

呼和浩特医保局近日披露,2025年1月1日至6月15日,该市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和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通过多维度精准监管与高压整治,共检查定点机构1226家,解除协议723家、中止协议23家,行政立案37件,向纪检、公安等部门移交线索1877条。其中,深挖参保人骗保案3起,核查涉嫌“挂证”药店983家次,对18名公职人员移送处理,并对3名医师及负责人记分、暂停1名医师医保结算资格4个月。

截至5月底,已追回违规医保基金2700余万元,其中定点医药机构通过自查自纠主动退缴2434.78万元。通过“查处一批、曝光一批、震慑一片”,持续巩固高压监管态势。

从机构类型来看,723家解除的定点医药机构包括各类诊所、卫生室和药店等,被解除的机构中,存在医疗服务质量不达标、经营管理不规范,甚至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等问题。

据介绍,为确保专项整治行动精准有效,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精心制定本地化问题清单,精准下发疑点数据,指导定点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于未自查、零自查、自查不到位以及屡查屡犯的机构,坚决开展“回头看”整改行动,确保整治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六大专项行动,形成多维度监管合力。通过应用药品追溯码,严厉打击药品领域骗保及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严厉查处参保人骗保行为,维护医保制度公平正义;严惩执业药师“挂证”行为,规范药品零售市场秩序;开展医保基金“亮家底”公开宣传,提高参保人对医保基金的认知和监督意识;持续优化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提升医保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针对民营医院(住院)、口腔、中医及重点地区专项检查也已全面启动,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

此轮大规模解除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协议,反映出医保部门对医药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不符合医保定点要求的机构坚决予以清理。

02

主动退保潮涌现

头部连锁药店赫然在列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723家解除医保协议的医药机构中,仅6月7日至6月11日期间就有108家定点医药机构主动解除医保协议,其中一大部分为药店,而药店之中既有本地名不见经传的药店,也有国内知名连锁如国大药房。

药店主动退出医保协议事件并非仅仅发生在呼和浩特,近期类似的案例不时见诸各地医保局的官方网站。

湖南省医保局5月14日发布通告,解除省本级6家定点医疗机构、15家“门诊慢特病”定点零售药店等共99家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协议,其中72家为主动申请退出,占比73%。与此同时,云南也有52家定点医药机构主动终止医保服务协议。

上述湘滇两省退保药店中,除部分药店因飞检问题被解除协议外,多数为主动退出,且不乏一心堂、养天和等头部及腰部连锁药店。

6月12日,青岛市医保局官网发布通告,青岛当地某知名连锁旗下300多家门店中止或解除医保协议。据统计,该连锁162家门店因“内部调整”中止医保协议,涵盖青岛市南区、市北区等7个地区;旗下173家门店申请解除医保协议,涉及青岛市南区、市北区等9个地区。

回顾发现,早在2024年11月1日,该连锁已有126家门店出现在青岛市医保局解除医保服务协议的公告中。今年5月13日,又有204家门店中止医保协议。综合去年11月、今年5月、6月三次披露名单,半年多时间,该连锁超600家门店接连申请“中止、解除”医保协议,规模之大、频率之高,引发行业关注。

03

从香饽饽到“枷锁”

退出医保后药店该向何处去

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医保定点资格一直是零售药店极为重视的资源。过去,药店凭借医保定点资格吸引大量参保人员购药,客流量和销售业绩显著提升。然而,近年来,受医保监管趋严、集采政策推进、药品价格治理以及医药电商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医保定点资质逐渐从优势转变为部分药店发展的枷锁,一场去 “医保化” 浪潮正悄然来袭。

医保飞行检查常态化及医保基金监管智能化,导致药店的合规成本不断攀升。集采政策下,定点药店被纳入 “零差价” 售药体系,销售政策的限制迫使药店剥离传统的 “以药养店” 模式。同时,国家医保局推动药品价格监测治理,线上线下价格差消失,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进一步压缩了药店利润空间。

零售药店去 “医保化” 并非新话题,但此前主动放弃医保资质的多为中小连锁。而今,像一心堂、国大药房、养天和等一些头部、腰部连锁也加入其中,业内人士曾预言的去 “医保化” 浪潮似已真正到来。有行业专家指出,药店应打破既有经营模式,提升经营能力,探索 “去医保化” 战略布局规划,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医改政策的深刻变革与不确定因素增加,近年来头部连锁纷纷寻求转型,锚定多元化与专业化道路。

以一心堂为例,2024 年在稳固核心药品零售业务基础上,泛健康业务取得显著进展。通过推进大健康类产品建设,增加美妆护肤、个人护理等高频消费品类,吸引更多顾客,满足多样化需求。与 2023 年相比,泛健康品类销售同比增长 29.3%。此外,一心堂推行体验战略,打造 “药店 +” 概念,构建顾客第三空间,提升团队业务技能,实现服务专业化、线上精细化、门店个性化、流程标准化的四化体系化战略。还启动新的学习平台 “HCM - 心人才”,建立 “学 - 练 - 考 - 用” 闭环,提升门店员工专业能力,以 “学习力” 撬动专业化与多元化增长。

退出医保后,药店深挖自身经营潜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拓展多元化业务,或许是新时代市场环境中的另一生存与发展之道。

来源:呼和浩特医保局、搜药

作者:Luck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