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危机四伏,被“逼疯”的全球药王K药!

2025-04-10 15:59

作为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的经典药物,默沙东的K药(帕博利珠单抗)自2014年FDA批准首个适应症以来,以年均超20%的销售增长缔造了医药史上的商业神话。

2024年,K药以294.82亿美元的销售额,继续问鼎全球“药王”。 然而,在这传奇的背后正是暗流涌动的危机。

01

四面楚歌

作为全球首个"泛癌种治疗"药物,K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该款PD-1抑制剂已覆盖从黑色素瘤到肺癌、乳腺癌等20余种癌症,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批40项适应症。

2023年,K药以250.11亿美元的销售额,为默沙东贡献近50%的制药收入,成为这家跨国药企近十年业绩增长的绝对支柱。

虽然K药正值当打之年,但危机已从多维度逼近。

一方面,K药正面临专利悬崖与药价谈判的挑战。2028年,K药的核心化合物专利将到期,届时生物类似药将大规模涌入市场,蚕食其份额。并且,BMS的O药、罗氏的T药等全球PD-1竞品亦在联合疗法与细分适应症上持续向K药施压。

同年,K药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价格谈判结果也将生效,参考首批谈判药品平均50%的降价幅度,K药售价可能从每瓶5.6万美元腰斩至2.8万美元,营收将大幅缩水。

另一方面,新一代疗法对K药展开全面围剿。近年来,ADC药物和双抗技术正改写肿瘤治疗的竞争格局。比如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伊沃西头对头试验击败K药,无进展生存期较K药提升49%,直接威胁K药在肺癌等核心适应症的地位。

此外,代谢领域“新王”也对K药形成跨界威胁。2024年,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以174.66亿美元销售额紧咬K药,其减重适应症的爆发式增长可能在未来两年内颠覆全球药王格局。更深远的影响在于,GLP-1药物降低癌症风险的临床数据,可能从预防层面削弱肿瘤药物市场。

02

绝地求生

面对困局,默沙东正多线布局来延长K药的生命周期。

一是剂型迭代,比如默沙东开发了皮下注射剂型MK-3475A,采用韩国Alteogen的透明质酸酶递送技术,给药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3分钟,患者依从性提升50%。

并且,新剂型含独家成分berahyaluronidase alfa,可申请新化学实体专利,避开2028年核心专利到期风险,并豁免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价格谈判。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剂型已惨遭透明质酸酶技术霸主Halozyme指控侵权。这场诉讼可能使K药支付3%-7%的特许权使用费(约9-20亿美元/年),甚至面临销售禁令 。而竞争对手BMS的O药,其皮下制剂抢先获批,形成市场挤压。

二是适应症拓展,目前,K药适应症网络已覆盖20多种癌症的40项适应症。除了在肺癌、肝癌等核心癌种中抢占一线治疗标准外,它还向冷门肿瘤领域拓展。例如随着K药在华获批后,填补了中国三阴性乳腺癌、食道癌等冷门癌种的治疗空白。

此外,默沙东还积极开展术后K药辅助治疗研究,如黑色素瘤术后K药辅助治疗降低5年复发率至22.4%。

三是联合用药,默沙东通过广泛联合不同技术路线的药物,将K药从单一的PD-1抑制剂升级为肿瘤治疗生态的基石。

比如,默沙东的K药联合科伦博泰的Trop2 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SKB264),在治疗一线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实现疾病控制率(DCR)100%。

通过这些策略,默沙东的K药经久不衰,在年销售额超两百亿美元后,还接连好几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可谓业界“楷模”。

但还是要客观说一句,K药的专利丛林再深,适应症上限再高,也将扛不住接踵而至的后浪瓜分市场,逐渐没落。这是行业的趋势,也是每个药王的宿命。

因此,可以发现,默沙东近年来除了为K药“续命”外,也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接棒者,重金主要覆盖肿瘤、代谢、自免、心血管这四大领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