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4-06 11:29
在全球减重市场的竞逐中,除了礼来,诺和诺德无疑是绕不开的重要玩家。凭借旗下明星产品司美格鲁肽在减肥适应症上的爆发式增长,加之社交媒体的“带货效应”,这家丹麦制药巨头市值一路飙升。早在2023年9月,诺和诺德便以4184亿美元的市值登顶欧洲上市公司之首。
然而,这家百年药企近来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一连串临床试验失利和管线受挫,使其发展步履蹒跚。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迅速:仅2025年3月,诺和诺德股价就大幅下跌27%,市值缩水至3013.8亿美元,排名被德国软件巨头SAP反超。而就在2024年6月,诺和诺德市值还曾高达6500亿美元,稳坐欧洲第一宝座。
然而,2024年中,诺和诺德宣布从KBP Biosciences引进的肾病高血压新药Ocedurenone(KBP-5074)三期临床CLARION-CKD未达主要终点,公司因此计提约8.2亿美元的资产减值。
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12月,公司寄予厚望的下一代减肥药CagriSema在REDEFINE 1试验中,仅实现20.4%的体重减轻,不仅低于市场预期的25%,还伴有显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尽管诺和诺德宣布将在2025年上半年调整剂量并重新开展试验,计划于年底前提交监管申请,但市场的失望情绪仍迅速蔓延。消息公布当日,公司股价大跌近18%,市值蒸发约46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公司另外两款新品的研发数据也未能打动市场:口服减重候选药物monlunabant在中期试验中仅达成6.4%的减重效果,远低于注射剂型。
而CagriSema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表现亦不及预期,进一步拖累公司整体研发管线的市场信心。在评估治疗效果时,如果所有人都坚持治疗,接受 CagriSema 治疗的患者在 68 周后体重减轻 15.7%。
诺和诺德CagriSema REDEFINE 2 试验结果低于预期,导致股价下跌,并引发了人们对竞争对手礼来可能在减肥药市场上占据优势的担忧。数据公布后,诺和诺德股价收盘下跌 8%。投资者和分析师一直在等待诺和诺德 REDEFINE 2 后期试验的结果,希望它能证明下一代 CagriSema 是诺和诺德减肥药重磅药物 Wegovy 的更有效继任者,并且其减肥潜力大于礼来的Zepbound。在这些试验中,礼来药物Zepbound帮助患者在 72 周后减重超过 22%,而 Wegovy 在 68 周后减重 15%。
与此同时,GLP-1减重赛道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礼来的双靶点药物替尔泊肽在头对头临床中显示出更优的体重减轻效果(20.2%)对比司美格鲁肽(13.7%),而其三靶点新药Retatrutide更是实现了24.2%的减重表现。
更大的挑战是司美格鲁肽的全球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各大药企正加速推进仿制药布局。据预测,2025年GLP-1类仿制药价格可能将低至原研药的60%,再叠加美国医保谈判可能带来的价格压缩,诺和诺德亟需在成本控制与研发效率方面加速应变。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诺和诺德并未选择退缩,而是在多条战线上积极应对。2025年3月,公司以20亿美元的交易总额,引进联邦制药的三靶点GLP-1/GIP/GCGR激动剂UBT251,力图对抗礼来的Retatrutide带来的市场压力。
同月,诺和诺德又投入10亿美元与Lexicon合作开发ACSL5抑制剂LX9851,通过抑制肝脏脂肪合成调节代谢通路,布局GLP-1之外的潜力靶点,LX9851 由 Lexicon 发现和开发,是一种强效且选择性的口服小分子酰基辅酶 A 合成酶 5 (ACSL5) 抑制剂。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持续强化生产与供应能力,以应对药品短缺。诺和诺德已投资超过40亿美元扩建丹麦的原料药基地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灌装工厂。该公司于2024年2月同意以 165 亿美元收购作为CDMO的Catalent。作为回报,将以 110 亿美元的价格将 Catalent 最重要的三家工厂转让给诺和诺德,帮助这家制药商提高其热销的糖尿病和肥胖症药物的产量。
2025年,公司还计划在中国启动GLP-1口服剂型的生产线建设,预计2026年年产能可达5000万支。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肾病高血压药物Ocedurenone的失败令人遗憾,诺和诺德仍坚定推进其从糖尿病向心血管、肾病等代谢相关领域的战略拓展。公司持续投入疾病生物学研究,目前其在研管线中超过一半基于全新作用机制,目标是构建覆盖“糖尿病—心肾代谢”的全链条治疗生态系统。
同时,诺和诺德也在探索更具颠覆性的技术路线。例如与学术机构合作推动干细胞疗法研发,其中与Vertex合作开发的VX-880有望为1型糖尿病带来潜在治愈可能。
总的来看,诺和诺德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它正面临来自市场、监管、技术和成本的多重压力;但另一方面,它也在加速调整,通过战略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等方式为未来争取新的增长引擎。这场全球减肥药战役,还在进一步演进。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