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4-10-24 11:56
今日清晨,特斯拉发布了 2024 年 Q3 财报。得益于三季度毛利率跃升至 19.8%、每股收益 0.72 美元 (非 GAAP)超出预期,以及对四季度销量小幅增长的指引,特斯拉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就立刻上涨大约 7 个点。
而在财报电话会议后,特斯拉股价盘后再次上涨,盘后收涨12%。
相关财报的关键数据和运营信息如下:
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中,马斯克回答了此前征集的、投资人与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
财报电话会议上最为重要的的信息大致为:
Q3毛利率跃升至 19.8%!超出预期
从特斯拉发布的 Q3 财报后来看,整体的季度营收其实没有达到预期。
从收入情况来看,2024 年第三季度,特斯拉总营收为 251.8 亿美元,其中汽车营收为 200.2 亿美元。而此前,相关机构分析的预期大体在 252 亿美元到 254 美元之间。
但出乎很多投资机构预料的是,其第三季度非 GAAP 每股收益却攀升至 0.72 美元,特别是特斯拉的毛利率,一下子跃升至 19.8%。
这一数值的发布,让特斯拉的股价在盘后很快上涨超过 7%。
对于这样超出预期的上涨,特斯拉的官方解释是,因为他们将每辆车的销售成本 (COGS) 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约为 35,100 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每辆车的成本下降了约 2,000 美元。
作为补充,根据海外的消息,特斯拉第三季度每售出一辆汽车的收入约为 41,600 美元,比第二季度下降约 1,100 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约 2,200 美元。
不过,从目前的分析报告来看,对于这样的销售成本下降,分析师还是有一些争议。
争议主要来自于碳积分收益的增长以及 FSD 软件收入的确认,尤其是碳积分收益。
从披露的数据来看,特斯拉的碳积分监管积分收入为 7.39 亿美元,为史上第二高。仅次于 2024 年第二季度的 8.9 亿美元。
第700万辆电动汽车下线
在此次财报披露时,特斯拉还宣布,他们在 10 月 22 日下线了自己的第 700 万辆电动汽车。
从 2020 年(成立 16 年后)下线第 100 万辆汽车,再到今天的 700 万,特斯拉只有了四年时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马斯克才能实现的速度。
需要补充一句的是,在这四年间生产的 600 万台车中,来自上海超级工厂的贡献超过一半,也就是 300 万台。
就在不久前(10月),特斯拉中国宣布上海超级工厂第 300 万辆车下线,并在上个月(9 月份)完成了第 100 万辆汽车的出口。
不过,特斯拉的狂飙突进,在 2024 年的确有放缓的势头。因此,当马斯克今天称「尽管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严峻,我们预计 2024 年汽车交付量将实现小幅增长。」市场立即给出了积极的反响。
从股价来看,财报发布后,特斯拉股价在盘后立即上涨大约 7%。
另外,从数据分析来看,要实现 24 年全年销量小幅增长,特斯拉 Q4 的交付量,需要达到 51.5 万台。而 Q3 实现的总交付是 46.289 万台。
25年上半年推出更实惠的车型
另一个重磅消息是,特斯拉表示他们仍然有希望在 25 年上半年推出更实惠的车型。不过,目前没有太多的细节。
此前,坊间一直传言,特斯拉会生产一台 Model 2,以兑现此前承诺的2.5 万美金车型。
但特斯拉目前的重心感觉已经转移到了 Robotaxi 之上。虽然马斯克否认特斯拉已经取消了售价 25,000 美元的汽车计划,但这一计划车型迟迟未有官方确认,却是事实。
从特斯拉今天披露的消息来看,他们计划在未来几个月(25 年上半年)推出这一款价格更低的车型,但同时表示,突破性或者革命性不会像最初计划的那样强。
「这些车辆将利用下一代平台以及我们现有平台的某些功能,并能够在与我们现有车辆系列相同的生产线上生产。这种方法的成本降低幅度将低于之前的预期,但使我们能够在不确定的时期以更高效的资本支出方式谨慎地增加汽车产量。」
这句话一出,其实一定程度上已经否认了 Model 2 的存在,甚至不会是 2.5 万美金车型。
不少人认为,特斯拉所指的有可能是更便宜的 Model 3 或者改款 Model Y。毕竟,从特斯拉以往的历史来看,所有的新车型都会举办一个大型的发布会,然后在一两年后再上市交付,甚至还会延迟。
大家觉得,25 年特斯拉要上的更便宜车型会是什么?目前传言正在上海超级工厂试生产的改款Model Y,还是更便宜的 Model 3?
此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Cybercab 和下一代平价车型,将会给特斯拉 2025 年销量带来 20%-30% 的增长。
财报电话会议七个关键问题
大概两个小时前,特斯拉Q3 的财报电话会议结束了。
在此之前,特斯拉征集了用户提问投票,最高的七个问题如下:
1. 特斯拉是否仍按计划在明年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正如马斯克早前所提到的,这与贵公司的 AI 和产品路线图有何关联?
2. 我们何时能期待特斯拉推出大约 25,000 美元的非无人出租车的普通车型?
3. 特斯拉在改善服务中心的长等待时间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 特斯拉何时会在所有车辆中整合 X 和 Grok?
5. 特斯拉跑车的进展如何?
6. 请提供 Semi 的最新情况。下一阶段的增长将是什么样的,FSD 何时能准备好?
7. 2025 年的计划是什么?
在听完财报电话会议后,我们整理关键回答如下:
FSD
FSD 不再受计算限制的训练,马斯克称,「FSD 变得如此出色,以至于我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错误。要弄清楚软件 A 是否比软件 B 更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因为它们都没有犯错误」。
按照特斯拉的内部估算,到 2025 年第二季度,FSD 将比人类司机更安全,这在特斯拉内部是一件极大的好消息。FSD V13 预计将很快推出,预计 V13 的干预间隔英里数将提高 5-6 倍。
「无需等待 Robotaxi 或 Cyber cab 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我们预计明年就能通过现有车型实现这一目标。」马斯克强调说。
一个好消息是,马斯克表示,搭载 HW3 的车辆可能无法达到无监管的 FSD 所需的安全水平,如果确实如此,特斯拉将免费将 HW3 升级至 HW4——「我们会照顾那些在 HW3 上购买了 FSD 的人」。
下一代平价车型与降本
特斯拉高管再次重申,将在 2025 年上半年生产更多负担得起的车型。但这可能会涉及继续降低现有车型的成本,特斯拉将在不损害用户利益的前提下,继续降低汽车与公司整体成本。
针对降本的难度,马斯克调侃称,为了获得 20% 的降本需要从车型设计到整个工厂的全流程参与,「这十分令人难以忍受/痛苦」,应该要有更多英雄式的电影讲述给车辆降本 20% 的故事。
「从汽车中获得 20% 成本的英雄就像,该死,我想向他们致敬。」
Cybercab
马斯克对 Cybercab 在 2026 年实现量产「充满信心」,预计每年量产 200 万辆 Cybercab。
Cybercab 带来的不仅是汽车设计革命,还有制造革命,马斯克用一句未说完的留下了一个悬念:「Cybercab 生产线的每小时单位数……」,表示其生产将会比普通汽车生产线好半个数量级,根本「不在一个级别的联赛中」。
马斯克再次强调,Cybercab 在技术上是一辆价值 2.5 万美元的车型,但它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服务,而非手动驾驶,因此不会推出非自动驾驶版本的 Cybercab。
4680 电池
「我认为,如果我们执行得当,特斯拉内部生产的电池将成为北美最具成本竞争力的电池。」
马斯克说 4680 电池产线表现很好,与所有其他替代品相比,其每千瓦时电池的成本接近最低,但未透露数字。
特斯拉服务
「The best service is no service」再现,特斯拉更愿意在工厂、在源头解决或避免问题的出现,工程架构是基本结构优势,马斯克认为钱都让经销商赚去了,但人们的维修成本却没有下降。
与此同时,特斯拉正在推出一个受工厂产线启发的系统,将提供不同车道专门用于不同类型的维修,自动化是这一系统的重大优先项。
Semi
关于 Semi,由于 Semi 每英里的成本极低,因此需求非常强劲,让马斯克用「荒谬(ridiculous)」来形容 Semi 的订单数,譬如百事可乐公司的司机在驾驶过 Semi 后,就不想开其他任何卡车。
而随着操作系统的完善,Gork 最终将被融入到特斯拉的车辆当中,并表示任何不采用 Semi 的公司都会在总运行成本上遭遇损失。
此外,特斯拉表示,Semi 工厂有望在明年开始进行初步建设,并于 2026 年全面投产。
自动驾驶运营
特斯拉的目标是 2025 年在加州和德州获得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许可。
他吐槽加州喜欢监管,特斯拉如果在明年在加州没有获得无监管的 FSD 许可,马斯克会十分震惊,因为 Waymo 都已经在加州投入运营了。
他敦促美国从联邦层面批准自动驾驶车辆的上路,若特朗普入主白宫,应成立一个「政府效率部门」,而马斯克将为此努力。
如果一切顺利,马斯克称特斯拉认为「明年能够提供无人驾驶付费乘车服务」。
Roadster
特斯拉更大的使命是加快全球能源革命,Roadoster 只是锦上添花,但值得高兴的是,Roadster 取得进展并接近完成设计,马斯克称这款车将会非常「壮观(Spectacular)」。
Optimus
下一代 Optimus 有 22 向自由度,是先前的两倍,马斯克称他有信心说特斯拉拥有最先进的人类机器人。
「从长远来看,我们拥有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而且我们是唯一一家有能力扩展规模的公司」,而 Optimus,也会成为特斯拉「最有价值的部分」。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