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2-10-12 06:13
作者:Simon
两年时间,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来 $NIO 、理想 $LI 、小鹏汽车 $XPEV ,股价又回到了“原点”。
截至10月10日收盘,“蔚小理”美股分别下跌3.49%、3.54%和2.91%,自年内高点回撤基本达到50%。而小鹏汽车成为了最惨的那一个,年内高点回撤幅度超过80%,股价已经创出了历史新低。
近两年虽然三家车企都奔跑在快速成长的道路上,但至今股价却又基本回到了2020年10月份的水平。两年,犹如黄粱一梦。
来源:谷歌
从股价走势可以看出来,三家造车新势力在2020年末经历了大幅上涨的高光时刻,涨幅都超过了100%,蔚来汽车涨幅甚至一度超过500%。但随后几经沉浮至今,股价涨幅基本快要归零,小鹏汽车更是倒跌不少。
这两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三家新势力当下又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又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一、荣光
这里说的荣光其实分为2种。一是新势力们的股价,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初的表现,一骑绝尘,成为当时全市场关注的焦点。
二则是新势力们的业务,也就是产品的交付量在持续走高。
但事实上,这两种荣光在时间上却是“错配”的。也就是说,股价的上涨和产品的走量并不是同时的。我们先来看看,在股价大幅上升时,新势力们的交付情况。
首先是蔚来,这家最早登陆美股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先驱。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4月的半年内,蔚来的交付量其实在平均5000辆上下,最高不超过8000辆。
来源:iFinD
然后是理想汽车。其交付数据与蔚来类似,也基本在平均5000辆徘徊。且由于其6座奶爸车的细分定位,销量上总体还小于蔚来。
来源:iFinD
最后再看小鹏汽车,又和理想几乎一致。
来源:iFinD
平均每个月5000多辆的交付虽然算不上非常好的成绩,但对于刚拉开大幕的汽车电动化趋势来说,三家新势力的表现也确实可圈可点。但如果说市场热衷于为月均5000辆交付的新势力买单从而大幅推高股价翻倍的话,可能还是有点牵强。这“荣光”的背后,其实还是借了别人的光。
这个“别人”,就是特斯拉。我们先看特斯拉在2020年Q4以及2021年Q1的销量:两个18万辆(忽略尾数,事实上是要超过18万),同比增幅超过100%。正是这种摧枯拉朽的销售数据,让市场对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发展有了憧憬和期待,自然也会对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有了一定的预期。
再就是特斯拉的股价,这只2020年至2021年美股最大的赢家之一,其股价在两年内上涨超过1160%!龙头的带动效应不言而喻,这也让蔚小理成为当时美股市场稀缺的电动车标的,从而跟随特斯拉股价录得大幅上扬。
这么看来,股价短暂的“荣光”似乎有些虚无缥缈,但随后新势力的交付量开始破万,新势力才找到属于他们真正的荣光:产品放量了。
小鹏汽车交付破万月份 来源:iFinD
二、变化
但戏剧的是,真正的荣光似乎也没有持续太久,新的变化让蔚小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压力除了股价连续下挫外,销量的停滞甚至下滑,对于蔚小理来说则可能是致命的。
从上图看,小鹏汽车近3个月的交付量连连下滑,大致回到了去年7月8000辆左右的水平,距离高光的超过15000交付量相去甚远。虽然蔚来和理想的情况要相对好一些,没有明显的下滑,但此前连续高增长的态势却也按下了暂停键。
蔚来月度交付量 来源:iFinD
从蔚来来看,近三个月交付维持在10000辆以上且环比有小幅增长,但却无法触及12000上方的高点,“有生命力的爆款产品”还没有在市场上得到体现。当然,ET5有可能成为拯救蔚来的白马骑士,这留给后续来验证。
与蔚小理交付量陷入“停滞”不同的是,竞争对手们在大踏步前进。比亚迪在9月交付了近9.5万辆纯电车,包括混动在内的总交付超过了20万辆,创下历史纪录,交付量要超过“其他”国产品牌的交付总和。特斯拉在9月也交付了8.3万辆,创上海工厂自2019年12月投产以来的新纪录。
败给特斯拉和比亚迪这两个头部车企还说得过去的话,败给同属新势力(甚至更新)的零跑和哪吒汽车,这可能让蔚小理更加难受。零跑汽车 $09863.HK 自今年3月交付首次破万后,除4月小幅下滑至9087辆外,5月-9月交付均超1万辆,7月和8月更是超过了12000辆。
来源:iFinD
哪吒汽车来得更凶猛一些,自5月开始连续破万,环比连续增长,9月交付量更是达到了18000辆。
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这让蔚小理陷入极度尴尬的局面。销量背后揭示的奥秘,或是蔚小理需要深思的:
①如何让消费者认可品牌
比上来说(特斯拉、比亚迪),一个是全球电动车的先驱,拥有全自动驾驶FSD软件“故事”的特斯拉,已是消费者心中电动车、智能化第一品牌,享受了较高的溢价。而另一个则是浸淫汽车十多年、三电技术领先的“老”比亚迪,消费者对其认可度也较高。
而在网上却经常可以看到诸如“蔚小理不过是XX汽车换壳、套牌”这样的言论,本质上还是对其品牌的不认可、不信任。但类似操作的问界汽车,却凭借华为这个招牌,现在也跻身月销过万的行列,同样说明了消费者对于华为品牌的认可。
因此,蔚小理品牌该如何成为“金字招牌”?
②如何让产品更具性价比
比下来说(零跑、哪吒),我们都知道二者的走量靠的是“低价、性价比”,这一方面和当下宏观环境疲软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还是说明其产品定位和产品力是值得肯定的。而理想和小鹏在发布其高端车型时也鼓吹自己是“XX万内最好的”,显然也是想打一把性价比。但后来的故事大家也可能听说了,小鹏G9的最低配置版本竟然没有标配辅助驾驶系统,这引发了群嘲,迫使小鹏修改了配置以及SKU。
近期小鹏的股价走势,或也和这有一定的关系,小鹏乃至其他车企,都应该好好吸取这个教训。
三、终局?
一个共识是,当下的电动车市场还有很大的渗透空间,而车企之间的“内卷”也越来越严重。
对于蔚小理来说,前有猛虎,后有饿狼,甚至传统车企也已经来势汹汹,小鹏近期销量和股价的双双下滑,或已经对新势力们敲响了警钟。
行业总有饱和的一天,而车企们的内卷竞争也总有尘埃落定的一天,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造车新势力们的终局会是如何呢?会有人倒下吗?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该发生的终究还是会发生。
从技术层面看,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到最后都会不断趋同,有颠覆性创新技术的车企自然会表现得更出众。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如何去提前洞悉人的需求,并为自己的品牌打上独特的标签,或许才是未来打开差异化的关键因素。
有观点就认为,数据和技术都是冰冷的,而品牌的温度和个性独一无二,这或许是未来智能汽车时代被人记住的关键特性。
上半场的电动化,下半场的智能化,或许终局之前还有个加时赛,造车新势力们还有很多时间,但也还需要更加努力。
栏目简介:
盛言牛熊:华盛通美港股观点类栏目,精选主流财经媒体和意见领袖评论。即时分析行情热点,揭示投资机会,纵论宏观大势。
作者简介:
Simon,华盛资讯观察员,专注于全球交易市场的顽强小韭菜。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