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夜读 | 华为苹果“亮剑”科技狠活儿:捅破天的背后,是谁都输不起的战争

2022-09-19 23:56

编辑:Desmond

最近科技狠活儿这个词挺火的。

这个梗来自短视频博主“辛吉飞”,他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来制作各种常见的街边以及餐饮美食,而且居然还迷之好吃。

大家确实都知道,这并不是正儿八经的食物,而是感官欺骗了大脑。而这正是“科技狠活儿”的灵魂——用极端的方式打乱了我们对感知、认知之间的逻辑判断,并告诉我们:无论主观上察觉与否,我们的认知世界已在无数维度上、悄无声息地被重塑过无数次。

从另一个角度看,“科技狠活儿”也确实为我们打开了脑洞。只要接受这个设定,即便弄不到真的食材,也依然有办法体面地存在。

这让我想起了2019年之后的华为。

眼下这场全球可能正经历的“多经济周期交叠下行”中,伴随蛋糕变小时的种种光怪陆离,华为成了最先被“寒气”传递到的科技巨头之一。

当然,华为也在借助“科技狠活儿”背水一战。比如汽车、IoT、5G通信手机壳——即使没有高端芯片,仍可以在不需要轻量化的领域布局,或者淡化轻量化需求本身。

在这其中,卫星通讯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却容易被消费者忽视的领域。而它背后又是一个早已火烧眉毛的时代主题:

“严寒”之下,如何向外寻找新的经济增量?

一、视距外的商业化,看不见的“修罗场”

要知道华为与苹果前后脚都公布了卫星通讯这个功能。

市面上对这两家卫星通讯的对比不少,但这个功能究竟有什么用?有人认为“噱头大于实质意义”。

尤其从商业角度看,蜂窝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日常通讯场景,真正需要用到卫星通讯的,是更极端的环境。企业真有必要为边际场景开发去增加费投吗?消费者真有必要为n年用不上一次的荒野通讯,去支付高昂费用吗?从资本回报角度看,确实不太划算。

可问题可能也并不在这个层面上。

一个很显著的现象是,商用卫星战场已是经沙尘漫天。

据媒体2022年6月3日报道,吉利控股集团成功发射星座01组9颗卫星,用于构建高精度导航系统、自动驾驶、无人机和物流领域。吉利计划在2025年底前共发射72颗卫星,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和整个亚太地区,2026年开始提供覆盖全球的数据应用服务。

也许不是巧合,同样造车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执着于发射卫星。他旗下的“星链”网络目前在近地轨道拥有2000多颗在轨卫星已经处在运营或试运营阶段,SpaceX也已成为全球最大卫星运营商。

如果仅从商业角度看,为了汽车导航发射通讯卫星,大可不必。

据《爱立信移动报告》,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60亿,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长;而据Hedges & Company估算,2022年全球汽车保有量约14.46亿。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单个终端的信息传输需求量,汽车都远不如手机。

所以问题就来了。

如果说手机用户的巨大基数,都不一定能让卫星通讯达到盈亏平衡,那为了车联网的边缘需求,专门搭建卫星通讯网络的逻辑如何成立?

更进一步说,华为与苹果卫星通讯赛道的真正战场究竟在哪?

二、星辰大海,已是稀缺资源

或许我们还没直观感知到近地轨道卫星上下游的商业价值。但我们现在必须要建立一个认知

近地轨道空间,其实早已是稀缺资源。

蒙太奇一下,从去年的故事说起吧。

记得2021年,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曾指责马斯克,说SpaceX的星链卫星过多占用太空轨道,压缩了可供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和轨道位置。

马斯克则辩称:“太空中有容纳数百亿颗卫星的空间,几千颗卫星根本不算什么,这就像地球上有几千辆汽车,这真没什么。”

钢铁侠的这个辩解,多少有些不讲武德。

大家都知道高速公路上要保持车距,而近地轨道其实是一个更加危险的空间,每个航天器都在以7km/s的速度移动,是中国高速公路限速的200多倍。巨大动能意味着惊人破坏力,2013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曾经描绘过这种危险。

这事儿后来真的应验了。2016年国际空间站的玻璃就曾经被砸出了裂纹,而罪魁祸首仅是一块体积小到难以探测追踪的太空垃圾,令人细思极恐。

而星链有多大?

大到地球上的人们肉眼可见。

由于卫星的快速布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正在上升。

中国曾在2021年12月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照会,指出两颗星链卫星变轨威胁中国空间站的问题。中国天宫空间站、欧空局风神卫星等都曾因收到SpaceX星链的撞击威胁,而被迫自主变轨。

可即便如此危险,星链部署节奏仍没有放缓的意思。SpaceX在2019~2022年的短短3年里,就发射了2300多颗星链卫星进入近地轨道,目前仍在以每月大约150颗的速度在布网。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批准的数据,星链的长远规划多达5万颗。

以一网、亚马逊、空客、三星、中国星网等企业正在近地轨道快速布局,也纷纷描绘了庞大的低轨卫星网络,总数并不亚于星链。这意味着仅在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全球就将在未来10~20年内发射可能数万颗卫星,远远超过此前60年内的积累。

回到马斯克的论点。

既然如此危险,难道其他卫星就不能稍微改变一下轨道高度?或者去到维度更高的轨道(更高轨道倾角)上运行,从而避免与星链卫星的相撞?

答案是可以,但恐怕很少人原意这样做。

轨道高度有一个能够兼顾航天器轨道稳定、设备寿命的最佳高度区间。如果飞得太低,就会被地球引力拉回地面,想要要克服引力就必须消耗更多推进剂;而如果飞得太高,补给成本更高,且距离范艾伦辐射带更近,长期暴露在严酷的宇宙环境中。

轨道倾角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40~50度附近的轨道倾角上,卫星能够覆盖绝大多数地球人口,而且在火箭发射时,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转离心力,从而节省燃料。

所以对商用卫星来说,能够兼顾商业价值、落地成本的轨道空间,实际上比他描述的要小得多。近地轨道上的坑,占一个少一个。

占领得越多,能利用近地轨道支持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而在下一阶段,对空间的商业化、常态化探索和利用必然会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三、想象越大,需求越大

构成价值的供需天平另一端,则是需求。

几天前马斯克跳出来表示,SpaceX已经与苹果公司就星链用于iPhone的卫星服务进行了商谈。而就在8月,SpaceX刚与美国无线运营商T-Mobile发布了与苹果类似的卫星通讯功能,T-Mobile的用户将能够利用星链,在没有蜂窝网络覆盖的区域发送短信。

全球60亿手机终端、14.46亿汽车终端仅是当前数值。智能手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比如GSMA调查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手机用户比例为46%。汽车方面,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0万辆,比之前的的预测上修了10%。地上的用户基数、对卫星使用的渗透率,预期快速增长。

天上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马斯克有一个公开的梦想,在2050年建成火星城市。贝索斯创建蓝色起源,后来从亚马逊辞职专门推动商业航天,背后是想要实现数万亿人生活在漂浮空间站中的愿景;维珍银河创始人布兰森则希望实现亚轨道太空旅游。而不仅是硅谷乃至全世界的商业巨头,全球范围内都有初创公司试图在商业航天领域分一杯羹。

公司名称 市场 2021总资金(亿美元) 国家
SpaceX 太空发射、卫星通信

66.00

美国
Blue Origin 太空发射、亚轨道太空飞行

35.00

美国
Relativity Space 太空发射

13.00

美国
LandSpace 太空发射

3.36

中国
iSpace China 太空发射

2.77

中国
Rocket Lab 太空发射

2.15

美国
Astrobotic Technology 太空机器人

2.12

美国
Isar Aerospace 太空发射

1.77

德国
Ispace Technologies 太空机器人

1.29

日本
OneSpace 太空发射

1.20

中国
Gilmour Space 太空发射

1.17

澳大利亚
Moon Express 太空机器人

0.66

美国
Orbex 太空发射

0.64

英国
World View 近太空探索、地理空间数据分析

0.49

美国

来源:公开信息

甚至还有机构推出了商业航天ETF。

而对现阶段商业航天来说,近地轨道资源开发的意义在于,不需要太大的火箭推力进而控制成本。火箭载重与发射成本之间的关系大概是这样的: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当然有些事情,我们也不必过早预测。

仅就现阶段来说,商业航天能带动的产业链至漫长,丝毫不亚于地球上的产业。

比如上游的卫星制造业。

人造卫星整星一般由卫星保障系统和卫星载荷构成。

卫星有效载荷是卫星入轨后用于执行卫星任务特定的仪器、设备或分系统;

卫星保障系统是指除了有效载荷以外卫星的其余部分,属于卫星的基础通用模块,主要包括热控、结构、供电、数据管理、推进、资轨控制、遥感测控等分系统组成。

比如中游的发射服务企业及地面设备制造企业。

运载火箭是商业卫星发射的主要提供方,箭体结构、动力装置、控制系统中的制导系统及其附加系统中的电气系统是运载火箭主要构成。

地面设备包括卫星测控设备和卫星终端技术设备。地面测控由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各地的测控台、站进行,用来检测判断在轨运行卫星各种仪器工作状态,保障卫星在政策轨道安全运行。卫星终端技术设备面向下游导航通信遥感多个应用场景提供基础设备。

产业链下游涉及卫星应用与服务企业,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主要应用领域。华为、苹果均在此列。

卫星制造 A股 中海达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软硬件产品,北斗+精准定位装备、应用软件及方案集成、运营及设计服务
中国卫星 卫星研制、卫星应用、卫星导航、小卫星制造、微小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系统集成、卫星地面段运营服务、卫星综合应用与服务、军工、空间电源、航空、钛合金紧固件、紧固件、部组件制造、智慧城市等
美股 波音 与NASA合作,支持阿尔忒弥斯任务
Terran Orbital Corporation Common Stock 小型卫星制造商,从事小卫星和地球观测解决方案的开发和运营,大约95%的工作与美国NASA和其国防部有关
诺斯罗普格鲁曼 领先武器制造商之一,以开发隐形轰炸机而闻名,在空间技术开发领域已经工作了60多年。负责建造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参与钱德拉太空望远镜、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开发,并参与了旨在开发从太空观察地球的技术的项目
卫星应用 A股 四维图新 卫星导航、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位置大数据服务等
北斗星通 卫星导航、5G陶瓷元器件和汽车智能网联三个行业领域,主营业务分类包括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陶瓷元器件、汽车电子
航天电子 航天电子、无人系统装备、物联网及高端智能装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及电线、电缆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美股 AST SPACEMOBILE 卫星硬件和子系统、小型卫星及其组件的销售
吉来特卫星网络 卫星网络、未分配、综合解决方案、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
卫讯公司 产品、卫星服务、商业网络、政府系统、服务
港股 中播数据 提供传输服务及播放电视节目,拥有覆盖美国八大城市UHF频谱电视台及无线频谱网络
中国全通 信息及通信技术分部从事卫星及无线通信的系统安装、测试、软件开发及提供应用服务
中国铁塔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期间,积极主动参与,全力做好着陆期间重要通信保障工作
亚太卫星 控股股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事提供卫星转发器容量服务
汇思太平洋 从事研发、制造及销售消费电子产品,例如健身手环、GPS个人导航设备、行动连网装置、电视机顶盒及提供应用软件开发服务
卫星发射 A股 北方华创 混合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产品在“神五”“神六”“神七”“嫦娥一号”、长征系列火箭的航天任务和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
中航西飞 轰六系列、飞豹系列、运七系列、新舟系列等军民用飞机主制造商;波音、空客等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中航机电 航空机电产品的系统级供应商,在我国航空机电产业中具有绝对领导地位
港股 航天控股 中国航天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从事制造和销售科技工业产品,航天服务业分部从事深圳航天科技广场物业投资项目,海南发射场配套区土地开发项目
大陆航空科技控股 前称中国航空工业国际控股,主要业务为通用航空飞机活塞发动机及备件的设计、开发及生产
中航科工 航空整机部从事制造、组装、销售及维修直升机、教练机及其他飞机业务;航空零部件部从事制造及销售航空零部件业务
美股 维珍银河 是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集团帝国的一部分,是第一家公开交易的商业太空旅游公司。该公司的大部分努力都集中在实现客运太空飞行上
Astrotech 前身是SPACEHAB,提供服务和产品,帮助美国政府和商业客户为太空发射准备卫星和货物有效载荷
寇蒂斯莱特 从事运动控制和流量控制应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检修。它还提供各种金属处理服务
通用动力 为信息系统和技术设计、开发、制造和支持技术产品和服务;陆地和远征作战车辆、武器和弹药;造船和船舶系统,以及商务航空
ORBIT INTERNATIONAL INC 通过其子公司,在美国从事军用和非军事政府应用的电子元件和子系统的制造和销售

信息来源:同花顺iFind、公开信息

四、尾声:“不计代价地前进”

“人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向内,通往虚拟现实。”

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才一次访谈中曾这样说道。

在马尔萨斯周期律面前的选择,也大抵如此。科技红利减退、生产要素过剩的“寒冬”中,人们可以选择从内部解决矛盾:战争、瘟疫、饥荒,深陷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又或者可以向外寻找答案,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增量。

也许我们对“捅破天”的商业价值感知还不是很直观。

但实际情况是,全球多个国家探索宇宙的热情有增无减。

2021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高度活跃。全球累计进行了146次航天活动,是1957年有航天发射活动以来的最高值;发射航天器共计1846个,继2020年全球发射航天器数量首次破千后再创历史新高

国家

次数

航天器总数

中国

55

115

美国

51

1335

俄罗斯

25

340

欧洲

6

19

日本

3

11

印度

2

20

伊朗

3

0

韩国

1

0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无论是市值已经站上全球前列的苹果,还是被“寒气”冻得哆嗦的华为,又或者造车企业特斯拉和吉利汽车;无论是全球最大科技强国美国,还是后来者中国、欧洲、俄罗斯、印度、日本……眼下都在近地空间加大了押注的力度。

这场战斗早已在视距之外悄然打响,而且,入局玩家也越来越多玩家之间“对撞”十分激烈,资金缺口也必将越来越大。

或许也因为仰望星空,本身就是不太接地气的事情吧。

1970年,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给NASA太空航行中心科学副总监厄尔斯特·斯图林格博士写了一封信,质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斯图林格博士的回信,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

他在信中这样回答: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阿尔贝特·施韦泽(19~20世纪德国哲学家)那句名言:

“‘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栏目简介

盛言牛熊:华盛通美港股观点类栏目,精选主流财经媒体和意见领袖评论。即时分析行情热点,揭示投资机会,纵论宏观大势。

作者简介

Monsieur Desmond,持证爬格子专员,重度历史和宏观er,现实中充实的司机、科技硬件盲目爱好者,市场风云变幻中,本着新闻批判精神,搬运严肃正经的财经观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