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涨、涨、涨!新能源车企组团涨价,行业未来如何走?

2022-03-23 16:44

2022年的一季度已经接近尾声,对于新能源相关车企来说,今年第一季度可谓可谓是“涨声一片”。继今年1月份新能源车集体涨价之后,从3月初开始至今,新能源市场再迎涨价潮。

涨声迭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车型近50款。过去一周,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新能源车企领衔涨价。其中特斯拉更是“7天三连涨”,Model Y车型最高累计已经涨价3万元。

涨价背后的原因

各家车企解释涨价原因,基本集中在两个理由上: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二是新能源补贴退坡。

数据显示,从2020年底开始,碳酸锂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一年多的时间,现已涨到50万元每吨,相当于一年翻了十倍,且价格仍呈上涨趋势。

进入3月,受俄乌冲突影响,镍价疯狂上涨。对新能源汽车来说,镍是制作三元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目前,新能源汽车主流的动力电池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后者正极材料为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此外,乌克兰两家主要氖气供应商已经停止运营,全球约45%-54%的半导体级氖气由乌克兰两家公司供应,而氖气是芯片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气体,因此加剧了全球芯片短缺。

对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暴涨,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工信部已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会议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加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更好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除了原材料成本压力,新能源车补贴退坡也是影响车企盈利的一大因素。2021年12月31日,四部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了“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这一政策。

机构怎么看?

中金公司分析师邓学称,车企电池采购谈判逐步落地,作为对冲,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也陆续调高终端零售价,幅度在数千至1 万元不等,预计后续会有更多车企跟进,体现了畅销品牌订单充沛、需求信心足,从涨价幅度来看较好地对冲了电池涨价的影响。该分析师进一步表示,低估值带来中长期买入机会,持续跟踪后续边际催化。结合往前看的边际变化,该行认为,当前低位的板块估值水平提供了中长期的买入机会。

国金证券表示,草根调研显示终端仍然坚挺,高锂价叠加高油价,电动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并未减弱。今年需轻总量重结构,找结构上超预期或者确定性高的点。根据历史复盘经验,汽车行业成本端的大幅波动对结构的影响远大于总量。

华西证券认为,主流车企车型价格的调整,有助于疏导锂电池端的成本压力。后续随着下游需求转好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缓解,新能源汽车整体将保持向好发展

中信证券表示,2月行业产销数据平稳释放,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保持同比增长,春节后补库存需求开始显现,数据整体略超市场预期。受原材料涨价和战争风险带来的供应链冲击,近期汽车行业估值剧烈调整,市场对于行业的风险因素和板块的盈利下调已经逐步达成共识。对于新能源车,主流车企优质车型不断推出提升行业景气,行业向上趋势明确。

招商证券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渗透区间,消费接受度、产品丰富度都在迅速提升,当前正处于主动补库存周期开始阶段,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存在问题,困扰在于缺芯和大宗成本过高导致供给的供给短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